年年骑在马上沐浴着温暖的春风,花开花落岁月流逝似在醉梦之中。
头上短发天天轻梳一梳便花白了,衰老容颜借助酒浆才会一时绯红。
工作需要奔波在外是常有的事情.只可惜没能为国家建立尺寸之功。
行李简单囊中羞涩先生切莫见笑,可我独留一柄倚天长剑直刺苍穹。
开头两句写年复一年,眼见秋花凋落,春花盛开,自己却劳碌奔波,在马背上度过。今天又见春风送暖,不知不觉中,春天已悄然来临。目睹这美好的春景,诗人却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感叹人生如梦如醉,流年似水,岁月也正在悄然逝去。一种急于盼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感情溢于言表。
“短发”两句,感叹岁月无情,人生易老。诗人长期离开家乡,宦游在外,倏忽间,已到五十岁上下,头发已经稀疏变白,苍白衰老的容颜也只能借助酒力才泛出一点红润。古人不剪短头发,“短发”的“短”在这里是少的意思。头发稀疏,所以只能“轻梳”,头发本不多,又千缕皆白,至于诗人是怎样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辛苦操劳,以致身心憔悴而早衰的情形,也就可见一斑了。
以上四句充分表现了诗人忠于职守、勤于国事,多年为民奔走效力的情况;后面四句则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不谋私利,赤心报国的高风亮节。
“离家”二句紧承前面的内容而发,说明“离家”的目的正是为了“报国”,然而离家多年却寸功未建,又深感羞惭。于谦24岁中进士,刚三十岁时,就到江西处理积案,释放了很多被冤枉判罪的百姓。从明宣宗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到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即诗人三十三岁到五十一岁期间,他又做了长达十八年之久的山西、河南巡抚。“离家自是寻常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诗人的感情又是那样的丰富细腻,目睹异乡的春日美景,他又怎能不想念故乡,产生惆怅之情呢?但好男儿志在四方,要想为国有所作为,离乡的悲愁也只能是“寻常事”了。“报国惭无尺寸功”,这固然是作者的自谦之辞,却又表现出他严于律己的人生态度。其实,多年来,作者又何尝“无尺寸功”。他辛苦劳碌,关怀百姓疾苦。灾年里,他下令打开官仓救济灾民。他为到处流浪没饭吃的百姓痛心,为严冬里还穿着破旧单衣的儿童难过。他希望引来天上的银河水灌溉人间的土地,还让老百姓到他的衙门里去控告贪官污吏。在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里,他像冬夜里的火把,给人们带来了温暖,所以老百姓称他为“于青天”。这两句话,实际上正是衰颜白发的诗人壮心不已,深感时光易逝,而急切盼望为国建功的心情的剖白,这正像屈原所说的:“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萧涩”两句,诗人请求不要笑他多年为官而囊中空空,表明他只有报效祖国的长剑一柄,倚青空而立。尽管诗人多年位居高官,却一生清白自守,两袖清风,行囊羞涩。以至于这位始终保持高风亮节,“只留清白在人间”的民族英雄遇害时,朝廷派人去抄他的家,也只发现他“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这在当时贿赂成风的黑暗官场里,难得可贵。那独倚青空的耿耿长剑,正是忧国忧民,顶天立地的诗人胸中的赤胆忠心和凌云壮志的象征。
这首诗平仄协调,颔、颈两联对仗工稳,语言清新自然,明白如话,风格浑然淳厚,质朴刚劲。
我爱先生,其冷者官,其热者肠。羡康乐宣城,君之家世,蠙珠浮磬,此是家乡。
人道马曹,我知鱼乐,苜蓿堆盘也不妨。吴绫上,问传神阿堵,何物长康。
才成半阕凄凉。忽念尔将离黯自伤。记淡月微风,曾经批抹,好花新茗,相与平章。
此去淮阴,古多恶少,我欲来游醉几场。君求我,在韩侯台下,漂母祠旁。
昔隶走厮班,蓝褛襟无完。畚帚囹圄墙,墨面除矢菅。
今乘薄笨车,出入公府门。公府面下阶,并坐称弟昆。
文履何橐橐,高冠何轩轩。游蜂自为目,竦鸢自为肩。
狐鍊蛊媚工,虺窃张弛权。居然列?绅,阀屋华楣櫋。
明珰双姣童,抱觯趋玳筵。按簿稽宅田,馀畜千金钱。
金钱民脂膏,田宅公家捐。一朝为若有,道路皆流涎。
道路怵迫徒,趋跄恐难前。或苦身势微,敢愤未敢言。
朝蕣学女萝,上欲松柏缠。黄雀不值庖,乃复同鹰鹯。
岂真天地仁,不于垢腐偏。假可名器轻,心使志士寒。
野烧无久炀,善自戢其奸。缚骭驱黔驴,何炫珊瑚鞭?
空中一物无,于焉生万有。向此求神通,杯棬即非柳。
春楼梦,梦里隔红墙。一世情怀原委曲,三生魂魄亦荒唐。
说也断人肠。
远山亭亭削苍玉,近山盘盘出平麓。林生作此最奇绝,白日高堂坐空谷。
谷中出云云上此,深林曲涧回清妍。绿萝初挂紫岩雨,碧树尽含秋浦烟。
北屯将军旧知己,看画寻幽心独喜。为卷空间一片云,送君更渡蓝陂水。
蓝陂山前霜叶黄,乱峰刺此如剑铓。何当尽扫豺虎穴,与子巢云歌凤凰。
昔我爱邱山,名胜土梦想。去去三十年,尘事空鞅掌。
兹游惬始愿,千里遂独往。望山屡驰骛,入谷转疑恍。
仰观秋瀑飞,頫听潭流响。阳崖峙雄突,阴洞藏奇敞。
幽寻碧涧底,遐瞩紫霄上。春风荡轻阴,百里见开朗。
青丹未可图,文翰谁能髣。栖心愿止托,回首空怅怏。
胜地古今存,浮生俄顷赏。安得结茅庐,于此一偃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