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陂塘·赎裘

悔残春、炉边买醉,豪情脱与将去。云烟过眼寻常事,怎奈天寒岁暮?寒且住!待积取叉头,还尔绨袍故。喜馀又怒。怅子母频权,皮毛细相,斗擞已微蛀。

铜斗熨,皱似春波无数,酒痕襟上犹涴。归来未负三年约,死死生生漫诉。凝睇处,叹毳幕氊庐,久把文姬误。花风几度?怕白袷新翻,青蚨欲化,重赋赠行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真后悔春末到酒炉边买醉,豪爽地脱下裘衣让人拿去典当了。本来这件寻常的事情已如过眼云烟,但到了天气严寒的岁末,却不知怎么办才好了。寒冷暂且停歇一下,好等我积累够了叉头钱,赎回绨袍来还欠你的这份旧情。欢喜之余,却又感到懊恼,惆怅在利滚利后,那赎金比本金高出许多,而且抖开细看,裘衣的皮毛已被虫蛀了好些了。

用铜熨斗来熨烫,发现这裘衣已像春江般皱起了无数波纹,衣襟上也被酒渍沾污了。毕竟没有辜负三年内便将你赎回来的旧约,详细地倾诉着这分别后出生入死的种种经历。定睛细看,不禁感叹那当铺便如匈奴的毳帐毡房,已把你这文姬耽误很久了。几度风花交替。只怕到了白夹衣需要翻新的时候,我的青蚨钱就要变化飞去了,到时又要重新为你这裘衣赋赠别送情的词句了。

注释

将去:意为带去。

云烟过眼:比喻日月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叉头:指钱。宋代苏轼在给秦观的信中说到自己初到黄州,担忧钱不敷用,每月初将四千五百钱分成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早上用画叉挑下一份,随即藏起画叉,以免钱用过头。每天用剩的钱还要积聚起来,招待宾客时用。

还尔绨袍故:意为赎还原有的皮裘。绨袍:本指棉袍,此指皮裘。

子母:指本金和利息。

频权:意为不断变化。

细相:仔细察看。

抖擞:意为抖动、抖刷。

凝睇处,叹毳幕毡庐,久把文姬误:这句是用典。东汉蔡文姬在汉末战乱中被匈奴所掳,嫁于南匈奴左贤王多年,后曹操将她赎回。凝睇:意为凝视。毳幕毡庐:指匈奴族所住的毡帐。

花风:指春风。

白袷:白色夹衣。

青蚨:即钱,据《搜神记》载,钱能象青蚨虫一样地飞去又飞回。

赏析

  这首词看来不过描写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赎回典当出去的皮裘,但从这件小事却透现出主人公曲折多变的心理。谭献称这首词“姿态横生”(《箧中词续》),确是贴切的评语。词一开头,主人公懊悔万分的神态就呈现在眼前:“悔残春,炉边买醉,豪情脱与将去。”“将去”意为带去。为买酒,仍然在残春时节,皮裘就典当出去了。皮裘一去,似乎连豪情也一并带去了,从中可见主人公与皮裘的关系是何等深切,他对皮裘的情感是何等深厚!所以,他的懊丧心情并非是没有来由的。日月易过,光阴似梭,然“云烟过眼”倒是极其平常的事,引起主人公凄凉心境的是另外的原因:“怎奈天寒岁暮”。“云烟过眼”比喻日月转瞬即逝,不留痕迹。岁月流逝,眼看严寒又到,然而皮裘被典当于外,御寒无计.这是他的愁因。主人公窘态毕现,心理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悔而转愁,由愁进而想要设法解愁,于是痛下决心,要积聚起钱来,重新赎回皮裘。“待积取叉头”,“叉头”指钱。宋代苏轼在给秦观的信中说到自己初到黄州,担忧钱不敷用,每月初将四千五百钱分成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早上用画叉挑下一份,随即藏起画叉,以免钱用过头。每天用剩的钱还要积聚起来,招待宾客时用。“还尔绨袍故”,意为赎还原有的皮裘。“绨袍”本指棉袍,此指皮裘。随着皮裘赎回,主人公的心境也为之一变,愁心一扫而空,喜意油然而生。从“寒且住”的描写中,颇能见出主人公那略带沾沾自喜的神态。但刚觉心喜,却又心情陡变,转而“喜余又怒”了。为什么?“怅子母频权,皮毛细相,抖擞已微蛀。”“子母”指本金和利息,“频权”意为不断变化。“细相”,仔细察看。“抖擞”意为抖动、抖刷。赎裘花的钱比原来多得多,而心爱的皮裘仔细一看,却已有些微蛀了。主人公喜而又怒,心中气愤和惆怅之情交织一起,心情极为繁杂。

  下片紧承上片而下,主人公既怒于当铺的收藏不善,又痛惜于皮裘的受损坏,“铜斗熨”,皱折难以熨平,衣襟上酒渍仍在。词以拟人化的手法,把皮裘写得富有生命和情感。主人公未负典当三年之约,皮裘赎回;皮裘向主人倾诉自己三年来的遭遇和离别之情。主人公的心境由对皮裘损坏的惋惜转为对皮裘被耽搁三年的悲叹:“凝睇处,叹毳幕毡庐,久把文姬误。”这句是用典。东汉蔡文姬在汉末战乱中被匈奴所掳,嫁于南匈奴左贤王多年,后曹操将她赎回。“凝睇”意为凝视。“毳幕毡庐”指匈奴族所住的毡帐。把将皮裘赎回比拟为蔡文姬归汉,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皮裘的深厚情感。全词结束时,主人公想到今后,心境又为之一变:“花风几度,怕白袷新翻,青蚨欲化,重赋赠行句。”“花风”是指春风;“白袷”,白色夹衣。“青蚨”即钱,据《搜神记》载,钱能象青蚨虫一样地飞去又飞回。此时主人公的心情是深切担忧,怕春暖花开,夹衣做好,钱用完时,皮裘又要和他重新分手,他只好再带着痛惜之情写下送行词章。

  这首词以自然质朴的语言描写赎裘之事,以曲折多变、摇曳生姿的心理描写见长。主人公由赎裘而产生回忆联想,由赎裘而产生悔、愁、喜、怒、怅、惜、叹、忧等种种复杂情感,这些复杂情感随皮裘的命运而起伏变化。词作以一连串形容心理状态的词描写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常常极妙地表现两种心态之间逐渐置换的渐变过程或突变过程。由懊悔而忧愁、由惆怅而惋惜、由惋惜而悲叹、由悲叹而担忧,这是渐渐变化。而由愁而喜、由喜而怒,这又是反差极强烈的心理突变。通过极为细小的赎裘情事,淋漓尽致地刻划人物的种种心理状态,展示人物生活的某个侧面和某种性格,正表现了词人善于寄兴的特点。

邓廷桢
  邓廷桢(1776-1846),字维周,又字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汉族,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清代官吏,民族英雄。嘉庆六年进士,工书法、擅诗文、授编修,官至云贵、闽浙、两江总督,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击退英舰挑衅。后调闽浙,坐在粤办理不善事戍伊犁。释还,迁至陕西巡抚。有《石砚斋诗抄》等多部著作传世。江苏南京市有“邓廷桢墓”可供瞻仰、凭吊。
  猜你喜欢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早岁长杨赋,当年谏猎书。格高时辈伏,言数宦情疏。
慷慨传丹桂,艰难保旧居。退朝观藁草,能望马相如。
爱间天示许君间,国步扶持奠鼎安。
千古淮淝一棋局,土山盟在未应寒。

万壑风泉秋正哀,四山云雾晚初开。不因王事兼程入,安得閒行向北来?

登陟未妨安石兴,纵擒徒羡孔明才。乞身已拟全师日,归扫溪边旧钓台。

乡村疫疠肆流行,死者如麻实可惊。天独憖遗应有意,要令操笔写民情。

水绕山堂竹映桥,偶来尘意已潜消。
最怜晓日浮波影,满壁煌煌玉电摇。

谪仙去我日已远,谁复结楼栖碧山。韶华一逐流水去,碧桃几见春风还。

龙鱼每怀鼻祖重,骐骥肯放闻孙閒。题诗不尽归欤意,安得与子穷跻攀。

三月江南暖尚微,雨馀草色故菲菲。野棠自发真娘墓,烽火犹连道士矶。

谩说尚方封事少,未闻南国羽书稀。何人得似秦文学,小阁褰帘看燕飞。

寒梅宜与竹交加,没骨图新对客誇。翡翠剪翎分作叶,守宫流血点成花。

美人君子同千翎,明月清风自一家。威凤不来么凤悄,却因客鬓惜年华。

赵后未至丽,阴妃非美极。情理傥可论,形有焉足识。

帝女在河洲,晦映西海侧。阴阳无定光,杂错千万色。

终岁如琼草,红华长翕赩。

我非柴桑翁,素性亦爱菊。地不满数弓,所栽备种族。

泥沾洗馀滓,天暑障素幅。插援聊扶倾,除蠹恐滋毒。

爱护同家儿,日夕劳顾复。花时绕畦看,相于淡无欲。

迟暮亦何妨,霜馀惬幽独。自号菊花农,头衔珍令仆。

梦卜庸真相,艰难倚大儒。英风起衰懦,直气慑奸谀。

琳馆终高卧,燕然漫仕图。哀荣看赠典,犹是慰寰区。

鸾鷟巢椅桐,鸳雏睇层云。光仪匪远两脉脉,要与黄雀羞同群。

淮山丛丛水舒舒,乞食胯下桥边趋。有美一人佩琼琚,类同王孙立路隅。

神龙扬光不见烛,块独游子心烦纡。子奏晨露,我歌咸池。

飘风过耳,忽焉感之。一尺瑶华枉先报,继以妙诗申笃好。

清风褰帷月当轩,通词布素馨若兰。相逢绝似沟水头,便学二鸟鸣相酬。

各挟胜事三千秋。弟畜灌仲孺,兄事袁将军。天涯落落几国士,到眼余子徒纷纷。

星萍劳踪事无定,不惜里言为子罄。野棠未落山樱然,韩侯台前送离船。

相逢即相别,相忆行相怜。愿君为夔我为蚿,勿问市头诸少年。

海穷山尽尚南征,髀肉销残只白惊。回首长安八千里,此中那得有秦城。

紫蒂黄苞破腊寒,清香旋逐角声残。

我如东南云,风吹西北度。时不与人谋,飘转无定处。

如何红尘中,欻此君子遇。高标鸢戾天,能事豹隐雾。

暴谑中酒前,了不与物迕。吾尝期若人,胸次贮风露。

向来赏我诗,但坐日云暮。识君已恨晚,见君又不屡。

今晨眼忽开,贻我河梁句。正声久不嗣,斯文谐韶濩。

吹嘘君过矣,岂不爱我故。城南逸少孙,软语可与晤。

闭门谢俗子,著书无窘步。小园花气深,客醉不得去。

寻盟出无舆,风沙莽回互。

帝城佳气五陵通,路转红门望郁葱。秘室孝缘时省笃,清班礼视月游崇。

金茎几树垂甘露,绣岭千里障朔风。职领熊罴看宿卫,万年长守翠微宫。

嵯峨高洞是蓬莱,袖拂晴岚绝点埃。玄石七拳星斗现,青山四面画图开。

逍遥我亦缑山侣,丹鼎谁知葛令才。笑醉碧桃吹凤管,白云天畔倚楼台。

远岛映微红,疏林带寒绿。
石上一柴关,溪边两茅屋。
轻风花落地,细雨云归谷。
侧耳试闲听,疑闻《紫芝》曲。

生涯一叶舟,五湖烟水阔。扣舷歌沧浪,波光漾秋月。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