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回忆起年轻时曾在这里狂饮一场,酒醒了眼前是奔流的吴淞江。团团明月投下了桂树的身影,十里之外都散发着桂花的幽香。

桂花只不过有一点点宫黄之色,却给人间送来这样的芬芳。也许是她要借着秋天的风露,让香气飘散到世界的四面八方。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叔良:即余叔良,作者友人。木犀(xī):即木樨,桂树学名,又名崖桂。因其树木纹理如犀,故名。

痛饮:尽情喝酒。李白《送殷淑三首》其三:“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

吴江:即吴淞江,在今苏州南部,西接太湖。

团团:圆形。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水沉:即沉香。一作“蔷薇”。杜牧《扬州三首》其二:“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又《为人题赠诗二首》其一:“桂席尘瑶佩,琼炉烬水沉”。

大都:不过。宫黄:指古代宫中妇女以黄粉涂额,又称额黄,是一种淡妆,这里指桂花。

直恁:竟然如此。

赏析

  这首词写桂花,并非只是咏物,词人身世之感,隐然其中。它不专门扣住桂花题材,而是能离开桂花本身,把自己的经历结合来写,意境更为开阔,感情更加亲切,写得别有情趣。

  上片忆昔。起笔回顾痛饮吴江,酒酣沉醉,醉而复醒的情景。作者从自己的游踪引入桂花。少年时有个秋夜,在吴江痛饮醒来,看见一轮明月,中间映着团团的桂树影子;江边桂树,十里花香,飘散在烟波江上,倍添清冷之气:天上人间,都笼罩在桂香桂影之中。桂花虽身世如断梗飘蓬,而意气不衰。辛弃疾年轻时游过吴江,所以他对此地颇为怀念。大概吴江两岸,当时桂花颇盛,所以他咏桂花便想起吴江之游。“少年痛饮”,实有“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之意。“明月”句,“团团”语意双关,既指月,又指地上高大的桂树,影像丰富而优美,也符合酔中奇妙的观赏状态。词人借自己一次客中酒醒后看桂影、闻桂香的经历来写桂花,情调豪放,生动自然。“十里”句,用“水沉”来指桂花馨香,引出下片专咏桂花芳香。

  上片前二句叙事,后二句写景,绘出少年辛弃疾的意气风发,雄放挥洒,情景谐和,是一幅诗中有画的境界。

  词转入下片“意脉不断”,由写作者自己的经历,转到桂花本身。“大都”两句赞赏桂花,即小见大。田艺蘅《留青日扎》卷二十一:“额上涂黄,汉宫妆也。”《西神脞说》则谓“妇人匀面,惟施朱傅粉而已。至六朝乃兼尚黄。”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李商隐《蝶》诗云:“寿阳宫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桂花体积小,金黄色,宛如妇女淡施“宫黄”,星星点点,可是开在人间,竟然这般芬芳。花小、色黄、香浓,正是桂花特征。这几句把桂花特征都写到,但着重写它的香味,抓住重点,与上片相呼应。最后别出新意:“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激情满怀,放言凭借秋天风露的传播,桂花会将整个世界都熏染得浓郁芬芳。江顺诒《词学集成》卷六引张砥中曰:“后结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这里正是“有尽而不尽”,词已写完,而意未尽。

  此词不只是赞美桂花的芳香十里。作者一生都“志在塞北江南”,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而竭尽全力恢复宋室山河。旧说“招摇之山,其上多桂”(《山海经》),“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吕氏春秋》)。无论是异香的桂花,或“纷纷如烟雾,回旋成穗,散坠如牵牛子,黄白相间,咀之无味”(《词林纪事》)卷一引)的桂子,一向是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李清照咏桂花词《摊破浣溪沙》云:“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人们总是既称颂桂花的形态美,又赞扬它的精神美。辛弃疾以“染教世界都香”来歌赞,似隐寓有他“达则兼善天下”的宏愿的。

  况周颐云:“以性灵语咏物,以沉着之笔达出,斯为无上上乘”(《蕙风词话》卷五)。此词的佳处正在于咏物与性灵融为一体,即性灵即咏物,词人将自己淡化到不露痕迹的地步,而又非沾沾然咏一物矣。全词非寄托之作,但结句并不排斥似为作者济世怀抱的自然流露。

  这首词意境优美,写桂花能抓住其特征,联想自然,用词简练,不愧为词中佳品。

创作背景

  辛弃疾自隆兴二年(1164)冬或乾道元年(1165)春,江阴签判任满后,曾有一段流寓吴江的生活。此词当作于辛弃疾献《美芹十论》之后,这正是他希望一展宏图的时候。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献策金门去,承欢彩服违。以吾一日长,念尔聚星稀。
昏定须温席,寒多未授衣。桂枝如已擢,早逐雁南飞。
生与众草生,不与众草荣。
彼皆春争葩,兹独秋吐英。
千叶共一萼,百蔕共一茎。
幽亭耸扶疏,独本非搘撑。
吾友苏子美,有酒对自倾。
香随青陵蝶,色映黄金莺。
昨日遇来过,颇兴陶令情。
岂敢复言诗,君家有子卿。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山光肃肃净杉松,草草提携里曲同。
不是休官住林下,无缘问菊到篱东。
世途险近閒为福,乡谊绸缪醵有功。
酒散月明多感处,牛山故国正西风。
声异蟪蛄声,听须是正听。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
虽不妨调瑟,多堪伴诵经。谁人向秋夕,为尔欲忘形。
万里飘萍,送江入海,过古润州。正羁怀无奈,凭高纵览,濛濛烟雨,簇簇渔舟。南北区分,江山形胜,忧愤令人扶上楼。沉凝久,任斜飞雪片,急洒貂裘。
英风追想孙刘。似黑白两奁棋未收。把烟霞饶与,坡仙米老,丹青难觅,摩诘营邱。斗野号风,海门残照,长与人间管领愁。凭谁问,借天河一挽,洗甲兵休。

苕溪之水何泠泠,吴山一峰天目青。千林万壑子云亭,从他世人还解事,白头不厌太玄经。

横海楼船下,平胡羽檄飞。五云高王气,三殿敞春晖。

卜相敷文命,徵兵出武威。风尘殿混合,日月此瞻依。

薄宦无工拙,浮名有是非。陆沈吾岂敢,疏懒世人违。

嘉果生炎甸,飞香始素秋。一官曾命秩,千树拟封侯。

绿叶霜弥翠,金衣晚未收。玲珑明夕照,磊落亚枝头。

浥露姿常洁,摇风蒂自柔。厥包神禹锡,作颂楚臣优。

偶入金盘采,蒙兼玉馔羞。甘酸消宿酒,清冷破牢愁。

小瓣轻镭柚,微红妒石榴。光凝珠的的,声入齿飕飕。

水玉深潜壑,坚冰满贮瓯。近之清内热,闻者亦涎流。

有目应同赏,非时莫暗投。苞中仙对奕,江上鹤成楼。

实以逾淮变,花从到邺休。贞操元自固,众卉岂其俦。

药品皮为上,医师旧是求。青黄分所治,沉痼赖能瘳。

色味称俱美,驱除力更尤。有如词翰士,兼善甲兵谋。

筋核皆堪取,虫鱼不是雠。一身无弃斥,万里极车舟。

橘谱原多种,诗篇亦满眸。醉来浑忘却,何处更旁搜。

残梦钧天付混茫,瓜庐仍占水云乡。荷声忽满三千界,成就南轩一榻凉。

野黍离离陇日悬,故山行处转凄然。燕关楚泽三千里,春露秋霜十四年。

柳子敢忘丘墓想,王生真废蓼峨篇。清川锦树俱愁思,赐断孤村急暮蝉。

从别后,千回梦忆,何处琴挑香惹。记小语怜惜,芳姿俊雅。

红潮微醉金蝉亚。褰绣幔、认得雨娇云姹。便一刻、算作百年声价。

清暇。长回首、绿屏深曲,轻啼浅笑,顿觉鸳被生寒,总负鲛珠频洒。

白头吟就偏惊讶。更细数盟言、织就回文重写。那便得眼前、玉人如画。

素娥幽冶。忍使梦游抛舍。梧桐下。寸心斗酒争芳夜。

一道温泉绕御楼,先皇曾向此中游。
虽然水是无情物,也到宫前咽不流。

曲尘波点杨花雪,红褪蔷薇众芳歇。晓风寒透越罗裳,离鸾孤舞瑶台月。

窗外一声黄栗留,绿阴如海树楼楼。嫁得萧郎轻远别,千金结客帝王州。

前年郎去莺出谷,去年书来客巴蜀。莺啼花落又今年,雁柱愁调合欢曲。

黄蜂蜜满莺哺儿,莺莺随母迁高枝。愿郎作官向京兆,归听莺声亲画眉。

玉座尘消砚水清,龙髯不动彩毫轻。初分隆准山河秀,
乍点重瞳日月明。宫女卷帘皆暗认,侍臣开殿尽遥惊。
三朝供奉无人敌,始觉僧繇浪得名。
马上衰颓只自嗟,惊心那复见黄花。
花如相问终羞澁,底甚重阳不在家。
单衣初试觉身轻,云淡风和雨乍晴。
墨泼小池科斗乱,簧调深院栗留鸣。
飞花逐马疑招饮,落絮依人似送行。
余景老来偏爱惜,可堪白日去无情。

水路随山转,行行不厌重。溯流三百里,迢递几千峰。

此地尊渔户,秋风老客容。最怜隔江女,江上采芙蓉。

长空霁烟雾,幽意何凄悄。乘兴访东皋,挈伴踏清晓。

是时秋云暮,万木就枯槁。爱兹枫林叶,冷挹霜华饱。

灼如夭桃鲜,烂若晴霞绕。曲折缘树行,一路恣幽讨。

信步不知远,误到境逾好。忽逢田舍翁,招邀入深窱。

茅茨三五间,夹以翠竹筱。到门引客入,礼法互草草。

老瓮篘新开,山庄地不扫。橘摘檐前枝,鱼网门外沼。

远岫出重云,疏林鸣杂鸟。俯仰身世忘,乾坤草亭小。

引觞渐颓然,夕阳沈树杪。拂衣辞主人,夹路晚烟袅。

凉飔醒醉眸,枝枝红未了。矫首发长歌,清音出林表。

良会亦须臾,美景讵常保。不见红叶红,转眼随秋老。

寄言素心人,灵根慎自葆。

才看荷花绕郭开,又寻禅室足徘徊。楼前老树拿云入,帘外鸣蝉噪雨来。

残暑堕湖看沸水,断霞拥塔欲成台。清谈未许徐陵至,呼吸山光任举杯。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