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流水多情客,劝我如曾识。杯行到手休辞却,这公道难得。曲水池上,小字更书年月。还对茂林修竹,似永和节。
纤纤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尊前莫怪歌声咽,又还是轻别。此去翱翔,遍赏玉堂金阙。欲问再来何岁,应有华发。
流水无情,客人多情,如同似曾相识的老友劝我饮酒。杯行到手可不要推辞,这样的公道事是很难得的。弯曲的水道上,用小楷书写年月。还面对着茂密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像当年王羲之永和年间在兰亭集会一样。
歌女抬起那籍雪一般白净而又纤细柔嫩的双手,笑着将秋天的鲜花插入了花瓶。在宴会上可别责怪她唱出了呜呜咽咽的歌声,这还算是未把离别当作一回事呢。这次一去,要看一看所有辉煌的殿堂。要问哪一年再来相聚,怕是人都老了。
劝金船:词牌名,一作《泛金船》,杨绘自度曲。此调有不同渚格体,俱为双调。上、下片各八句,共八十八字。上下片第一、二、三、四、六、八句押韵,均用仄声韵。
多情客:指苏轼自身及杨绘。
杯行到手:古代有曲水流杯的习俗,宾主环绕水流而坐,杯随流水行到人的面前,则此人饮酒。
公道:公平合理。
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小字更书年月:小字,小楷。更书年月,指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载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茂林修竹:茂密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出自《兰亭集序》中语。
永和节:指王羲之永和年间在兰亭集会。永和,东晋穆帝年号。
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这里形容“素手”。
咽(yè):呜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轻别:以离别为轻,意为不把离别当作一回事。
玉堂金阙:玉堂,官署名,侍中有玉堂署,宋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这里专指翰林。金阙,帝王的宫阙。
华发:花白的头发。
上片写送别宴会上曲水流觞的场景。苏轼乐在曲水流杯的游戏中,把“无情流水”与“多情客”对照写来,显得饶有情味。接着将“流水”人格化,说流水劝我饮酒,苏轼和流水如同似曾相识一般。“杯行到手可不要推辞,这样的公道事是很难得的!”出语幽默,暗含着对世事的褒贬。苏轼还运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一些现成的词语,“曲水池上”、“茂林修竹”,勾画出曲水流觞的场景,并多少透露出苏轼清雅脱俗的情怀。
下片转到写别情。“纤纤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这两句强化了送别宴会留给苏轼的美好的印象,以写歌女的肢体、表情和动作为承启的笔墨,写来像特写镜头一样鲜明。 “尊前莫怪歌声咽,又还是轻别。”这两句从歌女的声情侧面触及了离别之情,别责怪歌女唱出了呜呜咽咽的歌声,不要把离别当作一回事。“此去翱翔,遍赏玉堂金胭。”这两句是专写杨绘,道出了送别的情由,以鸟的“翱翔”比喻人在仕途上的进取,以“玉堂金胭”点明杨绘入朝为翰林。“欲问再来何岁,应有华发。”写出了离别的惆怅,表达了苏轼真挚的友情。
该词是一首送别词,采用拟人、用典的写作手法,以怀古为赠别,反衬了苏轼与旧友相劝饮酒以及浓郁的情谊。苏轼凭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的能力,既描叙了儿女柔情,又有吊古追远之意,可谓词中有诗,这是苏轼词的一大特点。该词写出了一个送别词全新的境界,已超出了一般的送别词。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杭州知州杨绘入为翰林学士,该词是苏轼在送别杨绘的宴会上时所作。
斫竹通圭窦,开垣列画图。乾坤藏小有,日月近方壶。
树色云边断,山形地外孤。时来骋游目,更为剪繁芜。
漱石先生难可意,齧毡校尉久无朋。
应知客路愁无奈,故遣吟诗调李陵。
尧卿掉头狂且忙,结束东游如子长。拟将足迹试天下,三月已自储糇粮。
出门长啸振林木,蒯缑短剑秋风凉。临岐调我老不及,登高健步如飞翔。
岱宗未到已在眼,齐鲁指点青微茫。书生浩气久愤激,要倚日观攀扶桑。
秦镌汉刻多漫漶,且莫苦苦求其章。东封何有许功德,文武未必能张皇。
惜哉君行差较晚,烬后洒泪悲灵光。
素王有道自六籍,固是不死之仙乡。羽人丹丘何足问,勿以汗漫穷荒唐。
丈夫汲汲在事业,白发须臾成老苍。无人荐达自陈列,朝廷求贤正无方。
颇闻北事近扰扰,毛锥未抵丈八鎗。边头合有班定远,天下岂无张子房。
山东李白恃必用,莫自两生追所亡。不然归来且高卧,共吃饱饭歌陶唐。
江东梅树江西客,僻地相逢眼俱白。杂花乱草斗青春,玉树琼枝比颜色。
轻阴漠漠寒不返,清雨高风旦连夕。惜无白日照芳菲,决云之剑那能得。
忽忆曾过上林苑,五柞长杨心所识。结根擢秀皆寻常,得地翻宜帝王侧。
后皇嘉树无远迩,尔生自合居南国。勉留佳实和君羹,丁宁妇女无所摘。
薤歌悲咏,叹吾生半百,频挥清泪。破浪雄心今已矣,瘦影梅花犹记。
品洁芳兰,命艰磨蝎,事事催人意。玉楼何处,碧云高掩天际。
曾念学在专经,青灯风雨,彤管勤终岁。瑰磊难消今古恨,杯酒须沉醉。
孝友为怀,服务无倦,未尽平生志。九原追步,竹林佳会应继。
狼藉银荷叶上灰,胸中垒块欲成堆。嵇生懒岂因春至,王粲哀从作客来。
帝里风光人尽乐,天涯旅思首慵回。留犁注酒期同醉,漏箭金壶一任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