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裴仲谋同年

交盖春风汝水边,客床相对卧僧毡。
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年。
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
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车盖相交在春风之中汝水之边,你我相对的客床下面垫的是僧人用的毡垫。
舞阳距离叶县只有百里之遥,那时我和你同游,也还是正年少时。
我的头发已经花白,就好像脑袋里埋有白发种子一样,想辞官归隐深山,却连买山的钱都没有。
江南的秀水篁竹,虽然美丽,却无缘欣赏,只能让那些自由自在的鸬鹚随意享用了。
注释
次韵:照用原作的韵字和诗。裴仲谋:姓裴名纶,黄庭坚友人,事迹不详。黄庭坚于治平四年(1067年)登进士第,裴仲谋也是在这年中进士的,故称“同年”。
交盖:即是“倾盖”,见《孔丛子》。盖:车盖。
汝水:古水名。
客床:客中所用的床铺。
僧毡:僧人用的毡垫。
舞阳:今河南舞阳县。
去:距离。
叶(shè):今河南叶县。
贱子:对自己的谦称,古人诗中常用。
皆:一作“俱”。
种(zhǒng):种籽。
坐:因为。
沙:水边沙岸。篁(huáng):竹,竹丛。戴凯之《竹谱》:“篁竹坚而促节,体圆而质坚,皮白如霜粉,大者宜行船,细者为笛。”
输与:让给,比不上。
鸬(lú)鹚(cí):黑色水鸟,俗叫鱼鹰、水老鸦。能捕鱼。
取次:任意,随便。

赏析

  史容《山谷外集诗注》目录将此诗编于公元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黄庭坚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被任命为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尉;次年九月到汝州;公元1069年(熙宁二年),到叶县任职。裴仲谋当时为舞阳(今属河南)县尉。裴仲谋作了一首诗给黄庭坚,黄庭坚为了和答他而作此诗。

赏析

  此诗作于熙宁二年(1069年)作者任叶县县尉时。前半首抒写他乡重逢的地点和氛围,表现作者与裴纶的交情;后半首写两人短暂相逢时的心态,抒发对未来的惆怅之情。全诗各联之间跳跃较大而过渡自然,自有一脉真情挚意。

  此诗前半首叙写作者与裴仲谋的交情,一气贯注。黄庭坚曾与裴仲谋在汝水(出河南嵩县天息山,汝水汇入颍水)河滨的僧寺中同宿,故有首二句。

  第三四两句说,他与裴仲谋同为少年,居官之地又相距很近,可以时常通问。朋友途中相遇,停车共语,两车之盖倾斜相交,即是“交盖”。后人用此辞指朋友会晤之意。这年黄庭坚二十五岁,裴仲谋的年纪大概也差不多,所以说“俱少年”。“舞阳”这一联句法很活,因为要保存情事的真实、语句的自然,而突破了一般律诗的规律。按规律,“舞阳”句第六字应用平声,但是“百里”是一个客观事实,不能改动,所以仍保留仄声“百”字。“舞阳”与“叶”都是地名,但下句用“贱子”与“公”两个普通名词作对,不用专名,这也是一种活用方法。杜甫诗中也有此种作法,如《送杨六判官》:“子云清自守,今日起为官。”以“今日”对古人名“子云”。罗大经说,这是“诗家活法”(《鹤林玉露》卷四乙编)。“舞阳”这一联虽是对句,但读起来流转自然,上句将应用平声字处的第六字改用仄字,下句将应用仄声字处的第五字改用平声“俱”字,更增加了一种拗折的声响。《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七引《禁脔》,曾指出,“鲁直换字对句法,……于当下平字处以仄字易之,欲其气挺然不群。”可见这是黄诗常用之法,也是从杜诗中学来的。

  第五六两句提笔宕开,抒发感慨。这是古人作七律诗常用之法,可以增加高远之势。第五句借用《史记·陈涉世家》之典故,第六句亦暗用一个“买山钱”的故事。唐朝苻载派人致书于颇,乞买山钱百万,于颇如数给他(见《云溪友议》卷上“襄阳杰”条)黄庭坚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所常运用典故或成语,但是总是暗用、活用。譬如这句诗,即便不知道买山钱故事的人也可以读懂,而知道出处的人会觉得有意味,正如古人所说的,善于用典者如水中放盐,看似白水,一尝则有盐味。这两句诗是诗人慨叹自己白发已生,倦于官场,而因无钱买山,不能归去。

  末两句接着说出,他还不如水鸟鸬鹚能在江南的烟沙篁竹中悠闲自在地生活。黄庭坚任叶县尉县时很不得意。他初到汝州,即因“到官逾期”,被妆州长官富弼将他“下吏”(见《还家呈伯氏》诗史容注)。县尉要经常送往迎来,伺候上官,也使黄庭坚感到厌烦。他的《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诗有“小丈有时须束带,故人颇问不休官”之句,说出了郁闷不乐想弃官而去的心情。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这首诗末四句的含意。

  清人方东树说:“黄(指黄庭坚)只是求与古人远,所谓远者,合格、境、意、句、字、音响言之。”又说:“又贵清,凡肥浓厨馔忌不用。”又说:“又贵奇,凡落想落笔为人人意中所能有能到者忌不用。”(《昭昧詹言》卷七)黄庭坚诗的这些特点,就在这首诗中也有体现。苏轼曾将黄庭坚诗比作“蝤蛑、江珧柱,格韵高绝,盘飧尽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九),盖取其并不肥浓而又别具鲜味的特点。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大华指商於,中间百里余。
稍行山驿远,渐与世尘疏。
楚塞参差接,秦民错杂居。
惜哉非肯綮,不足试投虚。

诛茅得奇赏,结石成岑崟。曲折行青蛇,只尺藏幽深。

兰风与桂露,芬郁云崖阴。湖山不待招,秀色窥青林。

怡颜一舒啸,万象供登临。永歌逍遥游,静悦吾伊吟。

荣枯验草木,飞跃观鱼禽。老桐被天风,吹作太古音。

何劳出庭户,一笑会我心。居然悟天籁,毋事弦吾琴。

年少足诗情,西江楚月清。书囊山翠湿,琴匣雪花轻。
久别经离乱,新正忆弟兄。赠君题乐府,为是豫章行。

一凭栏望意无穷,民屋连云叠嶂中。微术可令民不疚,有惭兹阁号观风。

竹柏萧森溪水南,道人为作小圆庵。
市区收罢鱼豚税,来与弥陀共一龛。
晚气阴阴别作寒,夕阳林下动归鞍。
忽然人报后山雪,更上上清宫上看。

行装怕俭思纷纭,衫袖啼痕替尔薰。休恃娇怜由阿母,便持心事语同群。

环钗细碎亲收拾,香茗徐需好寄闻。牢记向他筵席上,莫夸知己解诗文。

浮云飞尽日西颓,莫向花前泣酒杯。独上郊原人不见,野风吹起纸钱灰。

招提与客共探奇,蔓草垂萝手自披。千尺悬崖天欲近,一杯沧海世堪遗。

振衣片片青云落,策杖冥冥黄鹄随。莫向江山观幻泡,望中吴越几推移。

重九节,记得客常山。药墓草黄群犊健,赵祠树黑怒雕寒。

落日井陉关。

骨肉岂不亲,无食难为恩。抱子弃水中,哭声吐复吞。

母饥骨髓枯,儿饥眼眶出。终然两存难,何以共忧恤。

岁月不相贷,恩爱从此分。我死尚可忍,儿啼那复闻。

儿啼那复闻,江水流浩浩。不忍回视之,衔悲入秋草。

名因南山出,迹为南山止。少室价自高,大劳招不起。

君恩动林壑,古道变闾里。堂下松桂栽,清阴从此始。

新治甬上居,闲逸安暮齿。
碧天如水暮云收,又见江南一片秋。
乱后年华多荏苒,客中踪迹故淹留。
露溥金井桐阴薄,月上瑶阶竹影修。
遥想辕门凉气早,壶浆来往百无忧。

回顾不见入山处,此身已似盘中住。百千旋折眼生花,三五回环神失据。

才思左往复右行,正欲仰登先俯注。坡平幸获寻丈宽,径仄只留分寸度。

鞭丝帽影蚁缘窗,马足车轮蛇绕树。尚嫌蜗壳更盘结,比似羊肠增恐怖。

道如缚转辘轳形,人被线牵傀儡具。乍阴乍阳日向背,在前在后风来去。

山远不逾三十里,山高不越万馀步。从卯到酉历未穷,自壮至老陟犹误。

燕齐大贾有深愁,并代健儿俱却顾。人间不省行路难,请过磨盘山上路。

三年仗钺拥轻裘,谈笑平原识壮猷。五岭云霞开帅幕,九嶷烟月入边楼。

玉书天上翔鸾日,铜柱霜前断雁秋。最是归来投笔吏,每从银汉望旄头。

万山回合处,葱郁钓台峰。道义高千古,簟瓢敌万钟。

羊裘甘寂寞,凤阙肯从容。勿谓狂奴态,清风激懦庸。

匆匆无计留君住。分手江亭,芳草廉纤雨。风雅而今谁共语。

画桥怅望帆飞处。

约道重来三月暮。开遍酴醾,荏苒春光去。若到金阊君记取。

愁多莫赋销魂句。

鬓毛萧飒已成翁,奇怪胸中尽扫空。
尚要俗人传好事,岁残乞米送卢仝。

扬帆又向鄂城还,秋去春来转眴间。折柳繫舟鹦鹉埭,落花送客凤凰山。

弹琴洞口云千叠,吹笛楼头月一弯。太息征途犹故我,何时同与返乡关。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