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风水洞作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地、水、风、火从来都是所在充满的,这里风水绝佳,又有什么可疑的呢!这是故意让我写诗赞美的吧。各种幽雅的花香气四溢,飘到了整个山涧、山谷之中,潭中秋天的水草似乎在随风起舞,水面上漾起细小而成圈的波纹。

洞中清美的泉水要是借给卢仝泡茶喝,他一定会觉得两腋习习生风,有飘飘欲仙之感,这样,恐怕他连天仙都不会恋慕了。还烦请流水把我送回家。高峰上只剩下将要落山的太阳,草丛中的露水已经沾湿了我的衣裳。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唐教坊曲。原用以歌咏水仙,故名。又名《雁儿归》、《瑞鹤仙令》等。双调小令,平韵格。

风水洞:《诗集》王文诰注引《杭州图经》:“洞去钱塘县旧治五十里,在杨村慈岩院。洞极大,流水不竭,洞顶又有一洞,清风微出,故名曰风水洞。”

四大:佛教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此四者广大,能产生出一切事物和道理。

寒藻:指秋天的水藻。沦漪(户衣):《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chún)兮,河水清且沦漪。”沦,细小而成圈的水纹。漪,语气词。

玉川:唐诗人卢仝(tóng),号玉川子。两腋:.两边胳肢窝。卢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凭:烦请。

赏析

  上片着重写风水洞中清美的境界。开头两句紧扣题目中“风水”二字落笔,以议论领起全词:“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这是用佛家的眼光观照自然,是对“风水洞”之所以得名的一种诠释。毫无疑问,这是词人接受了佛家宇宙观的一种体现。词人仿佛接触到了“源头活水”由此获得了创作的灵感:“故应为我发新诗。”而后着力写词人在风水洞发现的别具美感的景物:“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这两句扣住了风水洞“流水不竭”、“清风微出”的特点,结合着词人的视觉感受和嗅觉感受,写出了一个藏娇蕴秀、清美绝人的境界,多少也带有“妄意觅桃源”(《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诗)的思想倾向。

  下片自抒所感,并写出出洞后所见。“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这两句是想象,是夸张,实际上表达了对风水洞中“水”的极度赞赏,又很有幽默感。以下转到写出洞归来。“还凭流水送人归”一句,承上转下,点出一个“归”字,而且运用拟人手法,把“流水”以至风水洞都写得富有人情味,词人此行的满足和快乐也就见于言外了。篇末两句承上“归”字,写归途中的景物“层巅余落日,草露已衣。”词人通过景物描写,表明己到了傍晚时分,词人白天在风水洞逗留的时间之长,就可想而知了。倘若仔细品味,夕露“沾衣”的话兴许还另有一层深意在。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五首》之三中描写了自得其乐的劳动生活,后半首写道:“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该词在模山范水与纪游之外,还隐隐流露出超脱的审美趣味以及对人生自由境界的追求

  全词由游览而至生出归田园的意向,结尾处意蕴深厚,既是情绪流程的归宿,也是词人的终生追求。写景、抒情、议论都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表现方法,该词将写景、抒情、议论结合了起来,也可以说是词的诗化的一个具体表现。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八月,苏轼游风水洞,被风水洞的美景所吸引,作该词描叙游览的经历和感受。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新占原头地,本无山可归。荒藤生叶晚,老杏著花稀。
厨舍近泥灶,家人初饱薇。弟兄今四散,何日更相依。
一家榆柳新,四面远无邻。人少愁闻病,庄孤幸得贫。
耕牛长愿饱,樵仆每怜勤。终日忧衣食,何由脱此身。
长安无旧识,百里是天涯。寂寞思逢客,荒凉喜见花。
访僧求贱药,将马中豪家。乍得新蔬菜,朝盘忽觉奢。
鸡鸣村舍遥,花发亦萧条。野竹初生笋,溪田未得苗。
家贫僮仆瘦,春冷菜蔬焦。甘分长如此,无名在圣朝。
春来梨枣尽,啼哭小儿饥。邻富鸡常去,庄贫客渐稀。
借牛耕地晚,卖树纳钱迟。墙下当官路,依山补竹篱。
自扫一间房,唯铺独卧床。野羹溪菜滑,山纸水苔香。
陈药初和白,新经未入黄。近来心力少,休读养生方。
拟作读经人,空房置净巾。锁茶藤箧密,曝药竹床新。
老病应随业,因缘不离身。焚香向居士,无计出诸尘。
移家近住村,贫苦自安存。细问梨果植,远求花药根。
倩人开废井,趁犊入新园。长爱当山立,黄昏不闭门。
和暖绕林行,新贫足喜声。扫渠忧竹旱,浇地引兰生。
山客凭栽树,家僮使入城。门前粉壁上,书著县官名。
住处钟鼓外,免争当路桥。身闲时却困,儿病可来娇。
鸡睡日阳暖,蜂狂花艳烧。长安足门户,叠叠看登朝。
近来年纪到,世事总无心。古碣凭人拓,闲诗任客吟。
送经还野苑,移石入幽林。谷口春风恶,梨花盖地深。
懒更学诸馀,林中扫地居。腻衣穿不洗,白发短慵梳。
苦相常多泪,劳生自悟虚。闲行人事绝,亲故亦无书。
住处去山近,傍园麋鹿行。野桑穿井长,荒竹过墙生。
新识邻里面,未谙村社情。石田无力及,贱赁与人耕。
花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只香过石桥墩。
百首初成六十馀,朝涂暮改费居诸。
谁将彩笔传于子,人怪青春小似余。
一笑拈花差易耳,三年刻楮欲何如。
梅兄樗叟俱枯槁,总把风光义让渠。
清秋访林馆,寒碧凝瑶风。
冷入琅玕聚,凉生琛玉丛。
枝枝撑明月,叶叶起清风。
朝云挂余翠,夕照摇残红。
断鸦噪言宿,鸣凤栖复冲。
扶疎玉梵府,析蔌水晶宫。
露花滴翡翠,烟絮缠蛟龙。
万竿响笙竽,一林撼丝桐。
饮罢身欲蜕,联镳翔太空。
苍涯叠嶂。有路梯云上。忽见地平方数丈。坐石风林相向。凤膺时作龙声。夜深惊动寒星。几点光芒欲下,傍人头上来听。

三月杨梅正作花。板桥敧侧俯晴沙。闲觅柴门无径路,柳阴遮。

燕子悤忙营社稷,蜂柴辛苦作官衙。问著山翁都不识,野人家。

弃浮荣,忘羁绊,胜秋蓬。乐天命、所遇皆通。随缘一饱,算来奚用禄千钟。甘闲守拙,捱清贫、岂顾顽铜。陪霞友,邀风月,临溪石,对岩松。论坦然、出世家风。烹金炼玉,斡旋牝虎与玄龙。而今重悟,万缘空
从宾会高堂,嘉鱼脱重渊。
霜鳃尚呀呷,绿藻仍牵连。
厨人起揎袖,刀机鸣铿然。
断尾頳縠碎,批鳞玉花翩。
云雷蓊深釜,清香已遥传。
投葱裂素丝,裁姜落金钱。
陶瓯举筠箸,更觉真味全。
细纹松江鲈,缩颈槎头鳊。
吾侪但知饱,美恶无弃捐。
何论调羹手,聊复试小鲜。

负海凭山古北平,汉时飞将气犹生。谁知不具封侯骨,没羽空存石虎名。

寒食西蓝赏素英,白毫光里乱云腾。庄严金地三千界,颜色瑶台十二层。

后土琼花渐我寡,唐昌玉蕊岂吾朋。雪香预约为亭号,修创终逢好事僧。

济济千官侍玉宸,尊贤容众更亲亲。风云际会千年少,天地恩私四海均。

西狩一苏张掖乱,南巡重变大梁春。车书南北无多日,万里河山宇宙新。

京师众大区,鞍马俱俊游。相逢念轻薄,解赠双吴钩。

性命付然诺,妻子托绸缪。朝过狭斜道,暮宿娼家楼。

五侯与之谈,七贵为之谋。心膂誓百年,羽翼期九州。

当其势合时,喝倒黄河流。一朝资用尽,门户无鸣驺。

乡关耻独归,京邑难久留。慨念平生怀,徘徊顾河丘。

浮云讵终朝,失意将焉尤。

驾言出北阙。踯躅遵山陵。
长松何郁郁。丘墓互相承。
念昔徂殁子。悠悠不可胜。
安寝重冥庐。天壤莫能兴。
人生何所促。忽如朝露凝。
辛苦百年间。戚戚如履冰。
仁智亦何补。迁化有明徵。
求仙鲜克仙。太虚不可凌。
良会罄美服。对酒宴同声。

古木寒林欲断魂,家山落日近黄昏。相从便问桃源路,绝顶人行何处村。

行子与秋叶,各随南北风。虽非千里别,还阻一宵同。
过尽少年日,尚如长转蓬。犹为布衣客,羞入故关中。

珠宫孕魄。趁怒潮乍归,玉堕沙碛。蜒雨腥风,瓜艇破帆如织。

流涎不数江瑶柱,笑厨娘、纤手难擘。筱筐鱼市,霜锋奏响,乳膏香溢。

旧曾听、吴儿叹息。道便解烹鲜,还住江北。蚬白蚶红,偏占早春芳席。

扬州路杳秋蔬冷,几思量、腻脂琼液。暗留文壳,燕支戏和,镜台狼藉。

群山倒锁秦关钥,百折黄河天上落。州城横扼怒流冲,悬崖高挂羚羊角。

危桥百丈腾长虹,凭虚直上如乘风。兀然四顾绝依傍,高楼屹立天当中。

轩槛可凭不可望,欲堕不堕心跌宕。奔涛万里入胸怀,径思濯足河之上。

窗棂闪闪天风鸣,万籁助作龙吟声。中条熊耳肃相向,何处仙翁空复情。

君不见神工偶尔三门启,从兹故道频迁徙。世事沧桑谁与论,安得扶摇九万里。

一室偏幽寂,帘垂景晏如。门无俗士辙,架有素王书。

草色光风际,芸香过雨馀。工夫侔造化,动极复吾初。

坐破门毡意已枯,床头还得酒钱无。空将苜蓿求天马,谁是筹沙却狡图。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