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从眼前之春意阑珊联想到万里春尽、鸿雁北归、友人旅程渺远、故乡富饶、慈母望归等一系列内容,以送归为构思线索、以惜别为核心,内容是很清楚的,做到了含蓄而不隐晦,尽谢点染而又情思萧然。
首联描写了万里大地春已去,雁也北归,而友人却要南去的景象。似乎与春暖北上的大雁不相和谐,但它写出了辽阔的高空景观,场面雄伟,是写空中。
颔联是地上,水波辽阔的汉江连着天,这种景象给人带来物大人小的感觉,人处水上,有漂泊不定之意,故说“孤”客。全诗写得流畅,毫无生硬感。想象丰富,行笔自然,语气舒缓,用字考究。除了写景之外,一些字的力度颇大,感情也极其鲜明,如“尽”是春去夏来,“稀”是雁阵北飞,“广”是辽远阔大。
颈联写了稻田的笔直,菰米收获,通过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综观全诗,既未明言送别之事,又无送别场景的刻意描绘,更无送别诗中所常见的诸如思念、忧伤、凄凉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出现。然而,诗人在送别时的复杂心绪——理解、担忧、伤感、劝勉等还是隐伏予作品之中,只要细心寻绎,便不难发现它。最后两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一写诗人,一写友人,活脱脱地反映出二人形象。
新安百里水,直下浙江流。故人从此去,相送淮南秋。
杨柳落已尽,蟪蛄鸣更愁。何时一书札,西寄广陵楼。
岷江泻东溟,岷山倚西极。江山古名秀,杨君将此适。
秋风送征帆,夜火明水驿。相忆瑶华音,看取东飞翼。
升平重见上元天,箫鼓声中璧月圆。惟有高门更多喜,金盘分送洗儿钱。
兹山吴之望,云是故宫址。再为佛子庐,今亦莽荆枳。
仲秋岩壑清,日暮冈峦紫。浮图自孤撑,断碣仍碍屣。
绳床悬石室,空庭蒙葛藟。四山出重云,飒飒林飙起。
缺月深韬光,慧灯照棐几。谈禅谢觞酌,空门远尘轨。
相与證无生,夷然忘所履。寂寂此岩阿,昔被明光绮。
二井苔藓封,俱曾照西子。慨念今古人,荣华若流水。
一枝稳占凤城西,扫径诛茅位置齐。借绿短墙云作屋,攀花曲磴石为梯。
管弦近接扶风帐,书卷长亲太乙藜。茶臼笔床随处好,当头明月待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