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咏梅诗中仅以早梅为题的就为数不少。这类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突出一个“早”字。这首《早梅》诗,用极富表现心理状态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诗题是《早梅》,却并没有具体描写早梅的形象、姿韵,而是在议论早梅“早发”的原因。“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迎春”二字,回答了“早发”的原因。“不疑寒”,化入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这些均从诗人口中说出,倍感亲切。同时,在诗人观赏早梅生发出来的感叹中,隐隐寄寓着诗人的情怀。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承上联,继续抒写早梅的原因。唯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畏”字引出的意义深远。原来,梅花独自早早开放,是有着一种追求的,不能落在“众花后”,而要开在“百花前”。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而且,巧妙地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梅的画面,也没有任何对梅的形象描绘,但读后,早梅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人的议论,紧紧扣住了一个“早”字,突出了早梅的性格。
谢燮(525-589),出生于建康(南京市),南朝陈文学家,代表作品《早梅》,和其他咏梅诗不同,这首诗独出心裁,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梅花的不畏严寒和不甘落后,也寄寓着诗人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
衲僧家,无本据。暑退凉生,任情去住。折拄杖,挑拨红尘堆里人,破草鞋,踏断枯木岩前路。
无佛处,急赴过,有佛处,不得住。捏聚大千无寸土,业风吹上十二峰。
来,徐徐向伊道,提鞋去。
兰若初鸣钟,三杵辄小止。忽催东方白,百馀犹未已。
来日行自来,尔意岂难俟。牛鸣著盎中,宫声颇盈耳。
繁霜被屋瓦,欠伸我欲起。
夜携小校持小刀,太祖太宗呼声高。高声未已颈血吐,遂支解之埋狱户。
同官同系马德文,从旁窃血裙。后来其子得一臂,伴裙葬空坟。
仇家子忽病狂发,拳蹴其父捽父发。老贼我何雠,我非他人乃刘球,子同小校同时休。
呜呼世间杀人者不死,天生百刑官,不如地下一厉鬼。
鬼而若逢韩柳子,复雠议又纷纷起。
叹平生,谩日夜劳劳攘攘。想一世浮华能几许,若云间、电光翻掌。
梦幻吞侵何日省,恋火院、缠绵业网。这人身一失,万劫难逢,谁能回向。
清爽。猛跳出迷津欲浪。彼岸风光真快乐,伴孤云野鹤飘荡。
悟彻灵台无障碍,似月挂寥天朗朗。满十方三界,莹彻圆明,逍遥吟唱。
亭障巉岩照夕烽,盛秋都护肃临戎。渔阳塞外严凝气,一片阴山积雪中。
沈水烟消启绿窗,凉秋又见木蕖双。日斜睡起银屏里,应是相思到曲江。
蜂蝶纷纷过短墙,千枝万蕊占年芳。仙花自与凡花别,流出武陵春水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