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博山寺作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不在往帝都的路上奔波,却多次往来于山寺以致让山寺讨厌。在有味与无味之间追求生活乐趣,在材与不材之间度过一生。
我宁可保持自我的独立人格,也不趋炎附势猎取功名。走遍人间,过了大半生还是走上了归耕一途。松竹是我的真朋友,花鸟是我的好弟兄。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等,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长安路:喻指仕途。长安,借指南宋京城临安。
厌逢迎:往来山寺次数太多,令山寺为之讨厌。此为调侃之语。

赏析

  这是一首宣泄厌弃官场、决意归隐的词章。按理说四十多岁正是人生建功立业之心最盛,最能奋发作为之时,然而词的开首两句却说:“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这两句应题,大意是说,他已经不再心向国都,不再在意天下国家之事了,只流连于博山寺和它周围的山水,使得它都厌于逢迎我了。辛弃疾显然不是果真作如此想的。他不会真的已经忘情于山水游乐,把北复中原的大志抛诸脑后。下边“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两句,典出《庄子》,貌似超脱,要安于归隐平淡的生活,自得味乐,做不材之材以终味年。事实上,上片四句是怨辞反说,辛弃疾并非真正能安于闲适平淡的生活,置国家天下于不顾,只是当权者对他始终若即若离,不能真正信任,而主和派又百般猜忌,以致他在几乎二十年的时间里被闲置不用,素志不展。“材不材”,强调的是才。词人文武全才,不论在抗金战场,还是在文苑词坛,都如虎挪狮拏,龙腾象踏,但这样一位高才,却长期被废置闲居,报国无门。在这首词中,他字面上超然闲逸之词,实则包含着对当权者的激愤与积怨,只是不易察觉罢了。

  下片表明自己不会改变本性去迁就别人,表现宁学躬耕者不屈味志而得真名的精神。过片起句表明心志:保持完我,不屈附公卿而求取声名。下一句说人生历尽世事,到头来还是要归于田园,躬耕田亩。词人南归以来,一直在地方官的任上转徙不停,一个“却”字,实又流露出对当政者的不满。最后两句“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辛弃疾意托于松竹花鸟,守君子之志的意向自不待言,味中或许也包含着对仕途人情的戒畏。松竹真朋友,花鸟好弟兄,只有他们不会让辛弃疾伤心失望。篇末承转,说明人世无君子可处,只好与松竹花鸟为友,无奈兼以自我开脱。

创作背景

  辛弃疾长居带湖期间,常往来于博山。味词作中与博山有关的有很多首。这首《鹧鸪天·博山寺作》作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之后辛弃疾闲居带湖时期。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
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愁边有江水,焉得北之朝。
时鸟催春色,离人惜岁华。远山随拥传,芳草引还家。
北固潮当阔,西陵路稍斜。纵令寒食过,犹有镜中花。

山下寒泉胜醴甘,板桥倒影静波涵。阑干春晓看鱼乐,踪迹霜晨见客贪。

洗耳欣闻清漱玉,染衣偏爱翠揉蓝。劝君莫怆河梁别,拟泛星槎到斗南。

人生能有几中秋。人自多愁。月又何愁。老娥今夜为谁羞。云意悠悠。雨意悠悠。
自怜踪迹等萍浮。去岁荆州。今岁渝州。可人谁与共斯楼。归去休休。睡去休休。

江边阵马走千峰,问讯方知冀北空。尤物已随清梦断,真形犹在画图中。

归来晚岁同元亮,却扫何人伴敬通。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珑。

高爱三峰插太虚,掉头吟望倒骑驴。
旁人大笑从他笑,终擬移家向此居。

书中见桃叶,相忆如不死。今过桃叶渡,但见一条水。

清茶啜罢味留腮,胜酌金茎露一杯。茅屋秋高重待覆,柴门日晏始教开。

青山与世无新故,白鸟亲人自往来。不忍见渠歌舞地,樵夫牧竖日登台。

君不见咸阳之原,泾渭之间。
灵苗丛生绿芊绵,春风莽莽胶晴烟。
天马嚼齕黄金涎,渴喷清流香浮川。
年深骏足宵腾迈,目有神光破昏昧。
方经夸异傥不诬,伊人服之功必倍。
君空种药南山隅,紫花褐实连庭除。
长鑱斸掘动云壤,婉婉尽拔生龙须。
饮之清醥观其德,宛如君子弥温克。
浮沈讵恤世论量,蒸曝益见中腴泽。
我年三十号病翁,空斋药杵声珑冬。
未能医国惭君赐,旧书且读蝇头字。

解绶归来鬓未华,逍遥岁梦忽惊蛇。玉楼独擅修文手,沧海谁怜绮季家。

百里韶光留橘荫,五更风雨惜荆花。登堂念旧人何在,拭泪临风祇自嗟。

孤峰立霄汉,万木森青苍。振衣时一登,流盼睐大荒。

昆都自昆仑,岧峣宗衡阳。屏山亘横石,白云秀东方。

西樵挹我前,大雁列我旁。灵郁合浈武,迢迢浮大江。

罗浮指顾间,沧海东茫茫。广土万馀里,惟兹奠中央。

众山互联络,奇胜独昂扬。灵窍发天籁,花名吐异香。

下有千仞渊,蛟龙时潜藏。上有千年枝,可以栖凤凰。

吾坐二十载,蹑足探孤芳。结茅山南麓,胜事日徜徉。

竹门度幽禽,松风韵清商。门户事探讨,默坐澄心腔。

冰壶镜杜溪,翠草交周窗。缅然景前哲,亦有崔与张。

崔张日以远,江门浩汤汤。泰山入青徐,叹彼道路长。

决策时及早,驱车历周行。今人亦古人,后生当自强。

壮行在初学,时发贵含章。从龙云致雨,起凤天际翔。

他年纪胜迹,兹山讵能忘。

精卫何知结构难,今来处处足盘桓。绕床流水清堪枕,排闼青山秀可餐。

高唱竹枝欢进酒,轻拈莲叶戏为冠。故人有意抱琴至,好就西窗石上弹。

结束衣囊了,炎州定去游。草堂方惜别,山雨为相留。
又得一宵话,免生千里愁。莫辞重卜日,后会必经秋。
后见梁王未免哀,奈何无计拯倾颓。
若教彼相颠扶得,争遣明公到此来。
龙且风土类中原,雨势山开百里川。
白鹭水田摩诘画,桃花溪洞武陵船。

松擎翠盖竹含斑,卜得岩居近碧山。采药任从云外去,寻梅曾向月中还。

秋光杪暮,霜吹凄肃。
无位真人,草眠露宿。
慈云忍俊不禁,试为临风招之,
式微式微胡不归。胡不归,
一堂和气春熙熙。三条椽下堪自怡,
东挨西倚终奚为。

买陂塘旋栽杨柳,飞桥检校公务。当年题柱非无意,借用池墨玄雨。

沱共渚。早有路潜通,海上三神屿。归来笑语。便玉螮横空,金猊跨海,安有野亭趣。

裴中令,别墅相师惟许。倡酬声应钟吕。若教子午成丁卯,容得老渔寻句。

忙唤醑。好净洗穷愁,却与论诗谱。西风道古。我欲系匏瓜,匏瓜何在,缑氏已无圃。

一庵刚十笏,卧病有余清。
短榻延朝夕,孤灯伴死生。
地闲惟种药,门辟不关荆。
为学庞居士,知君蓄发情。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