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两句为后文的以酒浇愁作了张本。先写这一笔,正是他写此诗的目的,既能够哄起读者的联想,又有助于文章主题的表现。当然,这里没有提到一个“愁”字,然而诗人巧用“半有无”“更萧疏”自然景物和行装的点染,从中不难看出作者此时此地的心境,并为后句作了伏笔。这一笔虽很细小,而在结构上是十分关健的。其一是攀领全篇的点睛之笔,其二是理解全诗的要害之处。因此,作者于此是精力着著。
第三句紧接首句,又作了环境氛围的补充:我为什么要长期离家不能归呢?因为“堠长季堠短逢官马”。这是一个意在言外之句。含蓄地点出了官差多,民役艰,百姓苦的现实。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很深,又很难以排遣。第四句用“行不得哥哥”的鹧鸪声,思归不能归,想回又回不去,来烘托自己伤感的心情。他所见的都是官家的驿马,所闻的又偏偏是让他羁旅难过的鹧鸪声,以悲景衬悲情,更显见愁思的浓烈。
接下来“万里关河堠传舍”这句是写他自己足迹之广,聊寂情怀之深。他走过许多地方:陕西、山西、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可见他离家的时间实在不短了。离家久远,又正逢季节变化,游子自然产生了归乡之念,何况又只有寂真陪伴自己。然而诗人没用更多的笔墨,只用追忆起当年与朋友博戏时的热闹生活场面,来反衬当前旅舍中的寂突。这里将过去热闹的“景”与现在寂宾的“情”联系起来,恰恰收到了相比一相衬的作用。诗人有意在追忆欢乐的场景中涂抹上与他当时感情并不太协调的色彩。本来写的“愁”,却故意把景写得“喜”,造堠“景”和“情”的完全对立,在对立中构堠情景间的一种特殊联系,其好处在于能使某种特定场合的特定情感,抒写得更加曲折和深刻,这正是王夫之提倡的以乐写悲的手法。
末两句,用一盏寒灯为自己作伴,用饮酒来排忧解愁作结。当然,这也是作者的主旨所在,直抒了在百无聊赖的寂寥之中,以酒浇愁,一醉方休的情感。
这首诗句式整齐,三、四两句“堠长堠短透官马,山北山南闻鹤鸽”,五、六两句“万里关河堠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对仗工整。可见诗人遣词造句工夫之深,非同一般。
官思何如归思浓,采芝翁健免扶筇。轻装只载华亭鹤,未看北山堂外松。
吴山下瞰西湖水,山外青山相对起。前朝遗迹何处寻,高下亭台花雾里。
又闻西域灵鹫峰,飞堕西湖东岸东。穿花映柳隐复见,游人如在锦绣之丛中。
上天竺,下天竺,三十六峰如立玉。钱塘潮涌雪山来,海门巨浪高如屋。
我生山水夙所好,咫尺钱塘未曾到。未曾到,神先游。
画里见山如旧识,前身已似到杭州。何当一日命小舟,载我西湖湖上头。
遍览东风十二楼。
一灯一影共成三,人问移天只自惭。近报归来非诳说,便从窗下种宜男。
七年父子苦离别,一朝相见各欢悦。严父翻作慈母心,依依膝下情弥切。
望汝功名且由后,骨肉何时长聚首。慨然东望歌式微,囊空欲归归不得。
我年六十汝三十,勉旃好把家声立。今尚穷愁各一方,汝在江右吾三湘。
湘水迢迢又送汝,挥手相看泪如雨。相看客邸太悤悤,何如前日不相逢。
相逢客邸情切切,如何今日又离别。
帝念民劳露处啼,旌旗初下慰云霓。两河动静关秦晋,一剿回夷振鼓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