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燕昭王延请郭隗,高筑起了黄金台。
剧辛从赵国投奔燕国,后来邹衍也从齐国奔来。
可是如今的当政者,却弃我如同尘埃。
他们宁肯花珠玉来衍歌看舞,却以糟糠养贤才。
此刻我方明白,黄鹄为什么要远君而去,千里高飞独自徘徊。
注释
燕昭:即燕昭王。延:聘请。郭隗:战国时燕国人。据《史记·燕昭公世家》记载:战国时,燕昭王欲报齐国侵占国土之耻,屈身厚币招纳天下贤士。郭隗说:“要想招致四方贤士,不如先从我开始,这样贤于我的人就会不远千里前来归附。”于是昭王修筑宫室给郭隗居住,像对待老师一样尊重他。后来乐毅、邹衍、剧辛等都相继来到燕国。当邹衍到燕国时,昭王亲自拿着扫帚,屈着身子在前扫除路上灰尘,恭敬相迎。后任乐毅为上将军。乐毅为燕国攻下齐国七十余城。
黄金台:据《上谷郡图经》载,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
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燕昭王招徕天下贤士时,由赵入燕。
邹衍:亦作驺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奈何:怎么,为何。青云士:指身居高位的人,即达官显贵。
衍歌笑:指寻欢作乐。
举:高飞。黄鹄举:相传春秋时鲁国人田饶因鲁哀公昏庸不明,自比为“一举千里”的黄鹄(古书中“鹄”、“鹤”常常通用),用“黄鹄举矣”,表示要离开鲁国。

赏析

  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史记。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显贵之臣如此,那么当今君主怎样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讽刺魏王语“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尖锐指出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着尖锐的揭露和讽刺。

  现实不合理想,怀才不获起用,那就只有远走高飞,别谋出路,但是前途又会怎样呢?李白用了春秋时代田饶的故事,含蓄地抒写了他在这种处境中的不尽惆怅。田饶在鲁国长久未得到重用,决心离去,对鲁哀公说:“臣将去君,黄鹄举矣!”鲁哀公问他“黄鹄举”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鸡忠心为君主效劳,但君主却天天把它煮了吃掉,这是因为鸡就在君主近边,随时可得;而黄鹄一举千里,来到君主这里,吃君主的食物,也不象鸡那样忠心效劳,却受到珍贵,这是因为黄鹄来自远方,难得之故。所以我要离开君主,学黄鹄高飞远去了。鲁哀公听了,请田饶留下,表示要把这番话写下来。田饶说:“有臣不用,何书其言!”就离开鲁国,前往燕国。燕王立他为相,治燕三年,国家太平。鲁哀公为此后悔莫及。(见《韩诗外传》)李白在长安,跟田饶在鲁国的处境、心情很相似,所以这里说“方知”,也就是说,他终于体验到田饶作“黄鹄举”的真意,也要离开不察贤才的庸主,去寻求实现壮志的前途。但是,田饶处于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逞霸,士子可以周游列国,以求遂志。而李白却是生活在统一强盛的大唐帝国,他不可能象田饶那样选择君主。因此,他虽有田饶“黄鹄举”之意,却只能“千里独徘徊”,彷徨于茫茫的前途。这末二句,归结到怀才不遇的主题,也结出了时代的悲剧,形象鲜明,含意无尽。

  《古风》五十九首都是拟古之作。其一般特点是注重比兴,立意讽托,崇尚风骨,气势充沛,而语言朴实。这首显然拟阮籍《咏怀》体,对具体讽刺对象,故意闪烁其词,但倾向分明,感情激越,手法确似阮诗。这表明李白有很高的诗歌艺术素养和造诣。但从诗的构思和诗人形象所体现的全篇风格来看,这诗又确实保持着李白的独特风格。如上所述,首四句是咏历史以寄理想,但手法是似乎直陈史事,不点破用意。次四句是借成语以慨现实,但都属泛指,读者难以猜测。末二句是借故事以写出路,但只以引事交织描叙,用形象点到即止。总起来看,手法是故拟阮籍的隐晦,而构思则从理想高度来揭露现实的黑暗,表现出李白那种热情追求理想思想性格,和他的诗歌艺术的一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创作背景

  此诗当为李白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将离开长安时所作。因仰慕尊重人才的燕昭王,对当权者不重用贤士而不满,有感而作。

赏析二

  燕昭王礼贤下士,是封建社会怀才不遇的士阶层所景仰的贤王,郭隗等得遇明主,被封建社会怀才不遇的士阶层所羡慕。李白用燕昭延郭隗典所写的诗不只一首,大多是抒发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感慨

  这首寄慨而抒怀的五言古诗,开篇四句即以燕昭王求贤的典故入诗,其旨意是十分明显的。“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郭隗、剧辛、邹衍皆为当时之名士。据《史记·燕世家》载:燕昭王以被齐国袭破为耻,决心招揽天下贤士以报齐仇,郭隗对燕昭王说:“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意思是君王要想招贤揽士,不如先从我开始,这样比我贤能的人都会不远千里来归附于君王。燕昭王立即为郭隗筑宫室并以师尊之,又筑高台,置千金于上以延请天下贤士,这样一来,剧辛、邹衍、乐毅等名士皆纷纷而至,燕国遂强大。在这四句诗里,李白即表达了自己对燕昭王的仰慕,也显露了自己对郭隗等贤才得遇明主的企羡,而生不逢时的喟叹也充溢了字里行间。如果说前四句旨在颂古中透露出自己的愿望和企羡,而中四句则意在讽今中表明自己的激愤和不平。“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衍歌笑,糟糠养贤才。”青云士,原指立德立言的高尚之人。语出《史记·伯夷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意思是出身低微的人,只有依靠高尚的人才可能扬名人世而不被埋没。细味诗中的“青云士”,诗人是反其意而用之,恰恰是指那些无德无才的尸位素餐者,他们既无能辅佐君主,又无德选贤任能,有才华有抱负如李白者,就只能被弃置复弃置,终生不见用。而“珠玉”二句更把讽刺的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前句讽刺他们挥霍无度、荒淫奢侈,后句揭露他们贤愚不分、黑白颠倒,与《古风·登高望四海》中“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鸯”同意,至此,诗人已把自己对现实政治、对最高统治者的清醒认识,昭昭于天下。“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结出诗人自己终究不能忘情于世事,他不忍去国他游,也不愿归隐山林,独自徘徊于苍天白云之下,没有知己,形单影只。“黄鹄举”典出春秋时代田饶与鲁哀公事。田饶久事鲁哀公而终未得重用,于是他就对鲁哀公说:“臣将去君,黄鹄举矣。”鲁哀公问他何为“黄鹄举”?田饶解释说:鸡有五德,忠心围绕在君周围,君主却要把它杀了吃掉,这是因为鸡离君主太近,伸手可得。而黄鹄一举千里,来到君主这里“食君鱼,啄君黍梁”没有鸡的忠心却受到君主的宠爱,这是因为黄鹄(即天鹅)来自远方,难得见到的缘故,因此我也要离开你,远走高飞。这样,田饶离鲁赴燕,被燕王立为相,治燕三年,天下太平。鲁哀公悔之不及。李白与田饶不同之处在于他对他的国家一往情深,不被世用,也不肯离开,故而他痛苦、他激愤,他牢骚满腹,他写诗作文以抒积郁,这正是他的可敬、可爱之处。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目极家山远,身拘禁苑深。烟霄惭暮齿,麋鹿愧初心。
坤灵阑迹汉何时,木石深山圣得知。
大声凿开真境秘,太虚蕴出众峰奇。
攀萝揽秀凿可即,秉烛穷幽远莫窥。
盍遣神龙谨封护,勿容俗子亦游嬉。
民寿休颁术,人淳罢赐枭。
尧贤不遗野,楚些岂劳招。

百花潭水即沧浪,中有松柏参天长。比屋豪华固难数,人生会合安可常。

素知贱子甘贫贱,自笑狂夫老更狂。会是排风有毛质,托身白云还故乡。

高柳抱晴湾,疏篱匝烟渚。犹记泊枫桥,隔水闻吴语。

东皇攜春来,属车载霓裳。
回风作妙舞,杂佩鸣珠璫。
千官玉笋班,再拜称瑶觞。
酒罢各分端,圭琮粲琳琅。
浩荡涵濡恩,一笑遍八荒。
尘垢得湔洗,焦枯亦辉光。
伟哉造化力,天地为翕张。
功成了不居,杲日天中央。

循吏囊中脱颖尖,文章政事两相兼。渊源家学无双美,山斗声名有具瞻。

薇省檄催天宿驾,棘闱班列水晶帘。宁昌士类甄陶下,鹗荐奚容祝再三。

郁白方言似,浔梧瘴气赊。蚺蛇晴挂树,射蜮昼含沙。

屋覆湘君竹,山红蜀帝花。《夷坚》收未尽,《博物》待张华。

维摩室里散花人,写得江南第一春。本是一株无影树,只教明月伴清真。

禁蓹阳和异,华丛造化殊。
两宫方共治,双花故联跗。
向日檀心并,承烟翠干孤。
游蜂须并翼,凝露亦骈珠。
晓槛香俱发,晴阶影对铺。
君王重天贶,临寫冠珍图。
琼林玄圃叶。
桂树日南华。
岂若天庭瑞。
轻雪带风斜。
三晨喜盈尺。
六出儛崇花。
明朝阙门外。
应见海神车。
一章
于穆予宗。禀精东岳。
诞育祖考。造我南国。
南国克靖。实繇洪绩。
惟帝念功。载繁其锡。
其锡惟何。玄冕衮衣。
金石假乐。旄钺授威。
匪威是信。称丕远德。
奕世台衡。扶帝紫极。
二章
笃生二昆。克明克俊。
遵涂结辙。承风袭问。
帝曰钦哉。纂戎列祚。
双组式带。绶章载路。
即命荆楚。对扬休顾。
肇敏厥绩。武功聿举。
烟煴芳素。绸缪江浒。
昊天不吊。胡宁弃予。
三章
嗟予人斯。胡德之微。
阙彼遗轨。则此顽违。
王事靡盬。旍旆屡振。
委籍奋戈。统厥征人。
祁祁征人。载肃载闲。
骙骙戎马。有骃有翰。
昔予翼考。惟斯伊抚。
今予小子。缪寻末绪。
四章
有命自天。崇替靡常。
王师乘运。席卷江湘。
虽备官守。位从武臣。
守局下列。譬彼飞尘。
洪波电击。与众同湮。
颠踣西夏。收迹旧京。
俯惭堂搆。仰懵先灵。
孰云忍媿。寄之我情。
五章
伊我俊弟。咨尔士龙。
怀袭瑰玮。播殖清风。
非德莫懃。非道莫弘。
垂翼东畿。耀颖名邦。
绵绵洪统。非尔孰崇。
依依同生。恩笃情结。
义存并济。胡乐之悦。
愿尔偕老。携手黄发。
六章
昔我西征。扼腕川湄。
掩涕即路。挥袂长辞。
六龙促节。逝不我待。
自往迄兹。旷年八祀。
悠悠我思。非尔焉在。
昔并垂发。今也将老。
衔哀茹慼。契阔充饱。
嗟我人斯。胡恤之早。
七章
天步多艰。性命难誓。
常惧陨毙。孤魂殊裔。
存不阜物。没不增壤。
生若朝风。死犹绝景。
视彼蜉蝣。方之乔客。
眷此黄垆。譬之毙宅。
匪身是吝。亮会伊惜。
其惜伊何。言纡其思。
其思伊何。悲彼旷载。
八章
出车戒涂。言告言归。
蓐食警驾。夙兴宵驰。
濛雨之阴。炤月之煇。
陵陵峻阪。川越洪漪。
爰届爰止。步彼高堂。
失尔朔迈。良愿中荒。
我心永怀。匪悦匪康。
九章
昔我斯逝。兄弟孔备。
今予来思。我凋我瘁。
昔我斯逝。族有余荣。
今我来思。堂有哀声。
我行其道。鞠为茂草。
我履其房。物存人亡。
拊膺涕泣。血泪彷徨。
十章
企伫朔路。言欢尔归。
心存言宴。目想容辉。
迫彼窀穸。载驱东路。
系情桑梓。肆力丘墓。
栖迟中流。心怀罔极。
眷言顾之。使我心恻。
猛思量、孄窝初度,鲁云呈瑞时节。平山杨柳苍茫外,犹是乡关明月。春漏泄。定知有、梅花先向江南发。烟波梦阔。谩约住西风,呼将塞雁,把酒为君说。君看取,世道羊肠屈摺。依然熟路轻辙。林泉暂洗经纶手,桐柏夜香熏彻。趋魏阙。指天上星辰,平步仪清切。蟠桃未结。待做著功名,却寻曼倩,相与带花折。
西湖莼菜胜东吴,三月春波绿满湖。
新样越罗裁窄袖,着来人说似罗敷。

冉冉寒香渡水涯,溪南溪北影横斜。含情最耐风霜苦,不作人间第二花。

道人避世氛,山腰著只园。
千夫斸青冥,豁达窗户搴。
鬼神间施设,俨护龙象筵。
法鼓空中鸣,龙卧层崖巅。
幽灵骇今昔,异事樵夫传。
眷茲水云侣,精赏托妙缘。
努力办己事,追驾佛祖肩。
凭高发钟磬,梵音落诸天。
况时解禅缚,迢遥倚层轩。
放意万物外,目送孤鸿翩。
半山亭树影参差,帝里风烟开古祠。
芳社自宜彭泽酒,后湖兼胜习家池。
坛前松列停云盖,岩曲梅抽带雪枝。
孟月即看迟景丽,阳春已入郢歌词。

萧森古寺对空山,六代真源仰圣颜。池水尚流曾浴处,居人谁掩旧柴关。

青林古木三春里,晴日高荣一照间。何限荆榛虚怅望,白云无恙向人间。

远屿迎樯出,寒林带岸回。

百忙之际一闲身,更有高眠可诧君。

春入四支浓似酒,风吹孤梦乱如云。

诸生弦诵何妨静,满席图书不废勤。

向晚欠伸徐出户,落花帘外自纷纷。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