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落·中庭杂树多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寒风 一作:风飚)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交杂的树木,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

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

而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

注释

中庭:庭院中。

咨嗟:叹息声。

君:指上句"偏为梅咨嗟"的诗人。

其:指梅花。

作花:开花。

作实:结实。

尔:指杂树。

霜华: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简称。华:通“花”。

霜质: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

赏析

  《梅花落》厉汉乐府“横吹曲。鲍照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这两句是说,庭中的杂树众多,我却偏偏赞叹梅花。这里的“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杂树”,即指一班无节操的士大夫;“梅”,指节操高尚的旷达之士。诗的内容是赞梅,但是作者先不言梅,而是以杂树作衬垫,衬垫的效果,使得高者愈高,低者愈低。于是便触发了杂树的“不公”之感,因而也就按耐不住的提出疑问。

  “问君何独然?”这句是说,请问你为什么单单偏爱梅花呢?这“问”的主语是“杂树”。“独”字紧扣着“偏”字,将问题直逼到世人面前。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这两句是说,那是因为梅花不畏严寒,能在霜雪之中开花,冷露之中结实。诗人很爽快的回答了赞美梅的理由,但是为了使发问者(杂树)对自己有所了解,所以又接着说明为什么杂树们不及梅的理由。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这几句是说,而你们呢,只能招摇于春风,斗艳于春日,即使有的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在寒风中零落,终究没有耐寒的品质。

  诗人在耐寒这一点上,把梅和杂树作了比较。这样一来,赞梅的理由便得到全面而有力的阐发。

  这首诗结构单纯,一二句直抒己见,第三句作为过渡,引出下文申述。言辞爽直,绝无雕琢、渲染之态,比如对梅的描写,这里就见不到恬淡的天姿,横斜的身影,也嗅不到暗香的浮动,更没有什么后世常用的高标逸韵,力斡春回的颂词,而只是朴实无华,如实道来——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其句式韵脚,也随情之所至,意之所需,有五言,也有七言,新奇而不造作。诗人以如此单纯朴拙、随意自然的形式,说着并不怎么新鲜的事情,却有几分“稚”趣,然而“念其”、“念尔”,足见褒贬之意,了然于心,所以观点相明,一问即答,快人快语,切中要害,绝非率意而成。

  如果说傲霜独放的梅花,就是那些位卑志高,孤直不屈之士的写照,当然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体现。那么“零落逐寒风”的杂树,便是与时俯仰,没有节操的龌龊小人的艺术象征。诗人将他们加以对比,并给予毫不犹豫的褒贬,反映了诗人爱憎分明,刚正磊落的胸怀,也反映了诗人对世风日下的担忧。

  这首诗虽是咏物,然其身世境遇、性格理想、志趣情怀无不熔铸其间。就以上所言,又显示出它慷慨任气、沉劲老练的特色。

  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采用杂言,音节顿挫激扬,富于变化其一褒一贬,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这与作者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鲍照“家世贫贱。, (鲍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饱受压抑。他痛恨门阀土族制度,对刘宋王朝的统治深为不满,因此,他那质朴的诗句申明确表示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赞扬。这里还包含着寒士被压抑的义愤和对高门世族垄断政权的控诉。诗歌以充沛的气势,强烈的个性,明陕的语言,给读者以震撼。

创作背景

  公元439年(元嘉十六年),鲍照因献诗而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但鲍照家世贫贱,在宦途上饱受压抑,所以他在宦途上的这段时间写下了许多诗篇。《梅花落》即是此类诗作的代表作品。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猜你喜欢
娟娟好是帘前竹,净绿相依乍晓时。
万叶忽惊风不定,都翻宿雨下清池。

缓步沙头散晚愁,行随流水向东流。山吞落日红垂没,树接飞云白暂留。

暝色入林天向夕,凉风飘叶景初秋。閒中却忆沧浪叟,高卧忘机对白鸥。

晚江浔,又轻烟染柳,新绿乍成阴。古岸潮吞,荒垣烧入,弥望凄暗摧襟。

问归燕、几家吞垒,算去往、无恙只沙禽。故郡风流,少年心事,梦也难寻。

还觅远村投宿,认儿童闹处,盲鼓愔愔。落日摇金,寒波逝碧,空照衰鬓惊心。

对愁目、西山一逻,没孤鸿、天远恨沉沉。倦倚风灯,乱时浊酒孤斟。

上得山来过石门,谒灵特地乞真言。
再三许我前程事,敢不留诗荷圣恩。

顷读蕉上咏,畴不尔倾倒。言外托微旨,拙中寓大巧。

咏歌已臻此,赏识应不少。如何壮齿时,不得展所抱。

遁迹此湖山,忘机如鸥鸟。白云与往还,童子日围绕。

长者未弱冠,次者发覆脑。更有六七人,聪慧益稚小。

有时瞰师出,非蛮即斗草。礼法未易闲,天机不欲矫。

若问祖师意,当下无不了。相知寡老成,孰若此幼好。

百年俯仰间,取足便烦恼。目前苟可娱,此外一齐扫。

泉细静相求,山深静已古。真性得峥泓,幽人静无语。

禁木栖乌尽,城楼戍鼓催。瞑移中散驾,时接仲宣才。

道术吾全未,词场力拟回。清风广陵散,爱尔数能来。

百草千花日夜新,此君林下始知春。虽无令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青裙汲水过前溪,白发应门儿戏啼。试问主人何所在,为言南亩正扶犁。

于铄皇晋,配天受命。熙帝之光,世德惟圣。嘉乐大豫,保佑万姓。

渊兮不竭,冲而用之。先帝弗违,虔奉天时。

于显我王,缉乘斯民。俊明有德,严恭惟寅。

莲花池畔暑风凉,玉竹回文宝簟光。贪倚画屏调翡翠,误开金锁放鸳鸯。

轻绡披雾誇新浴,堕髻攲云衒晚妆。笑语女牛私语处,长生殿下月中央。

底事秋英色厌黄。喜行春令借红妆。谢天分付千年品,特地搀先九日香。陶令骇观须把酒,崔生瞥见误成章。蜂情蝶思兼迷了,采蕊还如媚景忙。
洞锁千峰紫气蒸,峭厓珠瀑乱漰腾。
道人结屋云深处,自捣茶油供佛灯。

耆耇摧将尽,貂珰煽未休。委蛇销炽焰,持重护清流。

诗格开何李,忠谋补谢刘。灵祠香一瓣,惆怅暮云秋。

山外晴云数点鸦,寸心芳草共天涯。
夕阳城上游人少,十二栏干杨柳花。

曾住昭阳殿里头,何年香骨掩荒丘。虚传碧落归仙去,谁见苍梧从帝游。

鸾阁粉销尘影暗,蜃炉香冷石人愁。风前不敢梅花折,犹恐君恩宠未休。

廿载神相接,方壶步后尘。人间云物变,我辈性情真。

渌酒频烧烛,青山许卜邻。明年重问渡,不复叹迷津。

靖节当年更隐忧,欲为诸葛势难筹。眼中风物皆非旧,惟有黄花共晚秋。

野烧明虚帐,秋声落战旗。只能闻笛夜,相忘在家时。

阮瑀工书札,陈琳解赋诗。知君年少日,曾慕帝王师。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