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所送之人,已不可考。
此诗开篇先点明送别时节及客人南下所经之地。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故诗人特意写到了柳花,切题之送客。春流送客,可以想见友人赴任,春风得意之状。朱雀桥、乌衣巷,皆江宁之名胜,骚人墨客多有咏之。此处诗人写此名胜古迹,乃点题“之江宁”赴任。言其在此“看淮水”“问王家”,写出了客人的悠闲、得意之状。
中间四句叙写江宁之山川景色。城里乡里皆无事,可见江宁百姓安居乐业,正好与上文“看淮水”“问王家”意相联。江宁百姓门对青山,这里用了一个复数,言“闭门开户”皆对青山,可见青山之多,无处不在。复着一“翠”字,更见青山之翠。江宁朝霞满天,一个“下”字,满天红霞呼之欲出。而燕子双飞,莺歌燕舞,一派大好风景,烘托着江宁百姓生活的怡然自得。
最后四句写友人交往之人的高雅,表明友人的雅洁。“日应新”,既是言与吴士相逢嘉赏的惬意,同时也暗喻了友人到任后,吴地日日变新,赞其政绩清明。友人南下赴任,因而诗人结尾处又劝慰其不要担心水土不服,江宁之莼羹比中原之羊酪味更可人,友人只管放心前去。
全诗洋洋洒洒,语言繁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评韩翃的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又说:“比兴深于刘长卿,筋节成于皇甫冉。”这是说韩翃的诗意较为深隐,风格较为矫健。这个评语对此诗也还合适。然而此诗内容较为空疏,流于形式,缺乏真情实感,乃应酬之作。
挟瑟昔侍君,中宵错明烛。芳尊前既陈,众女皆列幄。
不谓微且鄙,过蒙君顾辱。为君起新声,竭才自结束。
盼睐人心移,曾无待终曲。堂上有万里,薄帷能蔽目。
亲者巧有馀,疏者拙不足。欲逝不敢远,沈吟就别屋。
秋风拂阶墀,皎月如寒玉。恐欲传清光,为人照幽独。
香袅金猊,恰恰兰衾梦醒。卖花声、催人临镜。牡丹开矣,正燕巢初定。
妆台畔、慢把玉容重整。
鬓影蝉轻,眉痕翠凝。天作就、爱花心性。一枝斜插,与乌云相并。
添妩媚、信手簪来偏称。
池塘春草促君诗,阿绪风流絮欲飞。满眼吾家好风景,正须相赏忽相违。
野人半生但株守,虽在人间少游走。梦里名山草草过,虾跳何曾会出斗。
因寻獦獠到新州,满眼秋光正重九。入城不见卖柴人,直到泽宫逢好友。
先生久病不出门,闻我远来叹希有。登堂七发愧枚生,话到深宵月当牖。
主人就枕客亦然,珍重明朝更携手。饱餐苜蓿高兴生,登临未敢辞衰朽。
天露峰高在眼前,龙山旧路重回首。祖庭秋晚漫淹留,笑别官衙返南亩。
故人家住官峒头,觌面相逢良不偶。剡溪兴尽且归去,他年未卜重来否。
峻岭隔中外,终古青濛濛。一线辟鸟道,千峰开蚕丛。
当年经营始,云是曲江公。想借五丁力,斧凿劳神工。
我来九秋杪,揽胜心无穷。新篁日映碧,老树霜霏红。
憩舆瞻庙貌,肃拜神明通。公昔辅唐室,誓不开边戎。
玉环既献媚,金鉴徒怀忠。坐令白羽扇,零落凉飙中。
猪龙扰燕洛,幸蜀何匆匆。中道虽悔悟,牲牢孰明衷。
徒留此孔路,涉险忘崇隆。古人一举手,万世赖其功。
至今梅花发,处处怀清风。
略彴歌斜跨浅流,茅茨萧洒枕清沟。绿阴满地无来客,忽听蝉声起树头。
铜爵春深汉苑空,邯郸月冷照秦宫。烟花楼阁西风里,锦绣湖山落照中。
河水南来非禹迹,冀方北去有唐风。溪城秋色催迟莫,愁对黄云没断鸿。
世人坐老忧妻子,贱隶高官皆尔尔。门外陆沉曾不知,一室安全辄私喜。
此习难返垂百年,异变方从甲申起。天怒芟夷事屡经,以死惧民民弗止。
吾子易堂最少年,耻为独善称闾里。急病让夷心所欢,竟忘身已是贫士。
闻乱辞家更远游,去千仞峰如脱屣。一揖飘然兄友前,白足麻鞋不回视。
临发诵子《吴越歌》,秋风击动大江水。古之策杖相追人,意气淋漓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