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院里弯曲的红色围栏中来来回回,城中的彩绘画鼓已经发出了三叠鼓声。风向已转,天上云翳散去,月色光明。回归时瑞香的香味缭绕竟涌进了梦境之中。
劝酒的群妓抢着用大杯劝我们饮酒,她们发髻上一半斜插着红花。夜已深了,灯油残烬零落,而宴会还在热烈地进行,各种酒后狂言痴语一时飞动在宴席餐桌之上。
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
坐客句:词序,意谓出席宴会的客人已做过和词,我再用前词之韵作此词。
重城:古时城市在外城中又建内城,故称,这里泛指城市。
画鼓:有彩绘的鼓。三通:指三叠鼓声。
光风:光明。
香云:谓瑞香花的香气缭绕如云。
翠袖:翠绿衣袖。这里指侍酒群妓。
浮大白:本谓罚酒,后世则称满饮大杯酒为浮大白。
皂罗:宋时妇女发髻名。斜红:斜戴着的红花。
酒花:谓饮酒后面色酣红如花。秾(nóng):花木繁盛的样子。
上片开头首先写院中赏花的流连忘返:“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说明时间已经很晚了。但游兴正浓,特别在雨过天晴之后,月亮趁着微风爬上树梢,草木都散发着熠熠光泽。“归去香云入梦”,等到回归卧室一觉睡去,那缭绕如云的瑞香花香气,竟涌进了梦境之中。词篇倍写出了瑞香花的秾艳魅人,移步换影,时空相映。
下片则细致地描写饮宴场景,衬托出瑞香花赋予人们的无比乐趣。“翠袖争浮大白,皂罗半插斜红。”在酒宴上,甩着翠色衣袖,在皂罗特髻上斜插着红花的漂亮侍酒女郎,往来奔忙着给大家斟满大杯劝酒。写得生动逼真,可谓察物密致。“灯花零落酒花秾”,看来宴席已经很久了,灯花为之零落,而脸上因酣酒所浮现出的红光却异常耀眼。末句“妙语一时飞动”,则尤其传神妙绝。由于过分酣酒,人们已失去常态,各种酒后狂言痴语一时飞动在宴席餐桌之上。“飞动”二字,把情不自禁之态,状溢目前,写形传情,令人揣摩不已:醉人或者跳跃欢唱,或者猜拳罚酒,或者挑逗戏谑,或者跑动打闹……总之,赏瑞香花后的欢乐,尽情表露在酒宴之中了。
此词抒写了赏瑞香花和饮酒作乐的场景心态。全词词彩清华,流丽蕴藉,意象跳跃,章法高老。
此词作于元祐六年(1091年)三月,是时,苏轼陪福建路转运判官曹辅权在龙山真觉院赏瑞香花,连作三阕《西江月》,这首词便是其中一首。
本分家风,寻常日用,何方不是林泉。饥餐渴饮,任运度流年。
行止非人所及,休思算、渴弱由天。君知么,一身尚假,万事岂牢坚。
些儿穷活计,寂寥潇洒,有口难言。箪瓢不置,那得买山钱。
且恁腾腾兀兀,任从他螳战蜂喧。真清乐,松间步月,石上枕书眠。
棂星门与州桥近,黄道中间御气高。拜伏龙眠金水上,镇安四海息波涛。
君子没已久,遗井郡斋中。本寓思人意,兼全泽物功。
银床驳故藓,玉甃落寒桐。几日趋官舍,横经诵养蒙。
黄云惨惨日不旿,回风卷地沙乱舞。是谁怨气激为惊涛声沸天,中有十万八千兵民鬼声苦。
舟人告余云是新战场,停舟欲睹不忍睹。我闻去年此地生妖氛,登岸茫茫询田父。
田父涕泣为余言,吾乡本是繁华土。鳞镶栉比十余里,水陆交冲纳商贾。
百年涵煦荷国庥,自幼不闻喧战鼓。去年妖星落山左,一方如遇白额虎。
闻风早避脱罗网,踉跄不及身被虏。天兵迅捷如雷霆,摧枯折朽遂立剖。
昆冈玉石同时焚,血肉纷纭那堪数。僵尸相属流水红,百里而外犹臭腐。
岸上白骨堆如山,往往野犬相搏取。豺狼已尽狡兔死,逋逃稍稍望衡宇。
行人归来失旧庐,居者失业富者窭。金堂珠箔沈灰烬,碧槛丹楹乱罂甒。
夜来四野飞青磷,飘飘忽忽散复聚。亢戾之气薰苍穹,自冬徂夏天无雨。
陌陇枯槁麦不秋,饮食同以供三釜。四父田父尔勿忧,庙谟日夜廑编户。
大臣承旨加恩施,不惜帑金用安抚。伫看匝地黄云开,甘霖叠沛若膏乳。
天今福汝善良民,彧彧与与实仓庾。
汉朝陵墓对南山,玉露金茎霄汉间。永夜角声金自语,东来紫气满函关。
舍舟策马论兵地,嫩叶浓花满目班。戏假霜威促山简,来游此地不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