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邻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宾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
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
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
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
注释
南邻:指杜甫草堂南邻朱山人。
锦里:锦里:指锦江附近的地方。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
芋栗:橡栗。因其形似芋艿,故名。一说指芋艿和橡栗。
宾客:一作“门户”。
阶除:指台阶和门前庭院。
深:一作“添”。
航:小船。一作“艇”。
村:一作“山”。暮:一作“路”。
对:一作“送”。柴门:一作“篱南”。

赏析

  《南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

  杜甫到人家作客,诗先写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联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和谐、宁静的。三、四两句是具体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王嗣奭《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

  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这是诗人的剪裁,也是画家的选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西南漂泊时期。在成都,作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在作者居住的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朱山人)。月夜,朱山人送作者离开。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回家以后,杜甫写了这首《南邻》诗。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净是净空空即色,照应照物物非心。
请看窗外一轮月,正在碧潭千丈深。
红窗寂寂无人语,暗淡梨花雨。绣罗纹地粉新描,
博山香炷旋抽条,睡魂销¤
天涯一去无消息,终日长相忆。教人相忆几时休?
不堪枨触别离愁,泪还流。
好风微揭帘旌起,金翼鸾相倚。翠檐愁听乳禽声,
此时春态暗关情,独难平¤
画堂流水空相翳,一穗香摇曳。教人无处寄相思,
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

曲榭层台花木深,春风千骑盛登临。高山流水非无意,正得君来慰我心。

磊磊苍松姿,翁为何世人。天风石床梦,历劫一欠伸。

弃官非为高,绝粮不知贫。见人无过差,谐俗无缁磷。

纯天绝机事,老辈谁等伦。精诚屈骚通,茹吐垂天垠。

高风遗世间,使我伤千春。

大道茫茫鼎峙分,个中谁为破重藩。
须知问礼当时地,不必西方两足尊。

幸天与我知,幸世与我忧。知知而忧忧,人将为我忧。

不知而不忧,吾将为我愁。岂不有我哉,云胡不自求。

齐鲁何多盗,冬春未解围。元戎休按辔,黎庶待宣威。

戍久军刍竭,城寒士气微。犹闻安抚使,先已献俘归。

苍莽波涛岭海行,月华正照越王城。谊隆古道尊徐稚,才幸同时得马卿。

觌面转忘言款曲,痴心欲丐技馀赢。祗嫌嘉会无多日,容易歌闻折柳声。

见月长垂泪。
看花定敛眉。
从今一别后。
知作几年悲。

频年望西山,不踏西山路。冠者五六人,今始纵余步。

野径自盘纡,绀宇半新故。云深鸟数啼,树密凉先吐。

榕根络断崖,石栏曲折布。俯视百千家,何门有走兔。

谁谓清泠场,未足展怀素。落景混孤钟,携手各相顾。

筵罢咏而归,馀音似曲度。

不是餐英泥楚骚,重阳菊蕊泛香醪。
寻常不醉此时醉,陶令抛官意独高。

几回青琐点朝班,日绕龙鳞识圣颜。南望青松龙短壑,东来紫气满函关。

一双白鱼不受钓,万丈丹梯尚可攀。何为西庄王给事,来游此地不知还。

东雨霏霏白帝城,秋草未枯春草生。
古来战垒如云横,万里瞿塘断人行。
至今三峡路峥嵘,时清不见更屯兵。
荒凉废堞没春耕,但见牛羊日西平。

红熟樱桃,青舒蕉叶,几回空盼归船。飞絮飞花,送春又是今年。

云天凝望情何限,倚东风、消瘦谁怜。遍天涯,草色依依,青接寒烟。

锦鳞卅六愁难寄,怅云迷湖树,路隔晴川。弹泪清波,随潮流到伊边。

疏灯摇晕纱窗冷,忆前宵、听雨难眠。问此时、回首家乡,那更闻鹃。

忆昔趋朝著紫衣,宫花汗漫柳依稀。寻思浦口珠何在,转觉蕉中鹿已非。

沈约空成移带瘦,陈平自得食糠肥。世间荣落真常事,只在吾侪早见机。

古人重忧勤,忧勤皆寿考。今人贪欢娱,欢娱多折夭。

延陵有封翁,齿德为国宝。年逾洛水英,貌比商山皓。

诗书课子孙,田园足蔬稻。福寿有如斯,梓桑都压倒。

谁知驹犊年,驰驱无暮蚤。迨乎烟尘生,栩棘集羽鸨。

施舍及存亡,诚求还赤保。抱此饥溺心,乡闾忘旱涝。

天道每好还,报施争迟早。燕山窦禹钧,阴德回苍昊。

磨鍊出精神,胜食安期枣。从古晚晴佳,夕阳无限好。

乾陀国裹旧城河,遥忆河边枣树花。
白象系来年代远,荣枯今日事如何。
了身不若了心休,了得心时身不愁。
若也身心俱了了,神仙何必更封侯。

上马频倾惜别杯,蓟门西去亦悠哉。地随督亢依山尽,河控桑乾入塞来。

老去尚能持汉节,时清应不重边才。冰霜渐迩君门远,东望长安首重回。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

彼都人士,充耳琇实。彼君子女,谓之尹吉。我不见兮,我心苑结。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我不见兮,言从之迈。

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我不见兮,云何盱矣。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