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
杜甫到人家作客,诗先写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联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和谐、宁静的。三、四两句是具体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王嗣奭《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
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这是诗人的剪裁,也是画家的选景。
绕亭怪石小山幽,夹径低枝压客头。幸自一来惟不早,梅花满地诉春愁。
江程才隔一牛鸣,人事参差奈此行。枉把青山来作梦,孤他白石上题名。
花间废巷查遗迹,雪后崩崖战水声。到日天台应寄讯,讲堂久矣待袁生。
哲人逝矣泰山倾,载道弦歌总哭声。南国甘棠思德政,雷阳枯竹动民情。
忠扶社稷轻荣辱,功满乾坤任死生。屡疏承恩留白骨,英灵千载佐平成。
会稽人去谢浮名,曾著貂裘采药行。醉后骑牛吹短笛,西林今听两三声。
老西山倦客,喜今岁,是归年。笑镜里衰容,吟边华发,薄宦流连。
功名事无有分,且旧鞭、休羡祖生先。望里芙蓉大府,梦余禅榻茶烟。
恨无明略卧林泉。平子太拘牵。尽俯首辕驹,寸心能了,犹胜归田。
前途事,如抹漆,又向谁、重理伯牙弦。自是一生心苦,非关六印腰悬。
自然野趣足天机,镇日幽斋忘掩扉。墨客有题幽贴满,砚田无税吏来稀。
鸭鹅预戒嗔邻里,燕雀时容过闼闱。只恐当途多物色,羊裘访认钓鱼矶。
奇峰耸空青,古树郁深绿。清泉石窟喷,千年老龙伏。
跳波多游鱼,鼓鬣努其目。云是龙子孙,无人充口腹。
于役屡经过,爱此境幽曲。荫美尘愈远,流清心可浴。
独惜龙太懒,空自长鳞族。今春久无雨,安眠恐不足。
我欲鞭龙起,腾云致霢霂。搅钵令龙缩。
银潢界西隅,逸踪袭二七。穆若眄昌辰,祓絜将阶吉。
翠漪绰奇态,雕云绚天质。哲牧喟萧序,簿领劳丹乙。
迢递琴台期,夙翰召灵匹。造櫩琼裾翔,中座组佩溢。
雪藕羞轻丝,冰菱荐文实。桂醑既射越,兰蒸复沤苾。
凉苔雨逾滋,寒花晚更密。拘解疏属年,趣协沧洲日。
游盘惜晷遽,欢浃忘景毕。何事拊牙徽,水木自明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