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词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高高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行人与友人依依不舍,直到半醉才离去。
不管烟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风吹,带着行人远去,满载着离恨去到那遥远的江南。
注释
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
画舸(gě):即画船。
半酣:半醉。

赏析

  该诗首句是说一只漂亮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表现的是一个“等”字。“亭亭”多用来形容姑娘之苗条、靓丽,作者却用来描写船,可见作者的构思不同一般。“系”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与刘禹锡的“只有垂杨绾别离”手法相同,且暗切题意,手法不同凡响。“春潭”化用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用笔老到,布局精巧。该句中没有正面写柳,但“系”字和诗题相照应,已暗示了所系之处。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为“柳”谐“留”音,寓有惜别之意,因此,首联所展示的系舟杨柳岸的画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别图。

  “直到行人酒半酣”以“直待”接续,回答了等的对象:行人,也就是将要离开家乡的人。在船将发未发之际,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话别,做最后一刻的流连。珍重彼此的友谊,珍重这别离的时刻,送行的人殷勤劝酒,“直到行人酒半酣”,这里含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同时也表明,行人所以喝得半醉,一来是朋友情重,二来是为了排遣离忧。作者在上一句“亭亭画舸”停在水中这一特写背景下,创立了似乎是游春的场面,而下句转入离别,出现心理的反差,离别的黯然销魂的意况隐现在句中。这两句语言很含蓄,意思却很明白。这里不说人有情而怨别,却怪画船无情,无理而妙。

  三四句作者直写离别。第三句在首句“点染的画船上做文章,说不管烟波浩渺,不管风风雨雨,行人终将离去,画船带走的只是离愁别恨。包含了送行者相留不住的怨情,也表现了行人欲留不能,不得不走的无奈,像是友人对行者的埋怨,又像是行者的自怨自艾,写得情意盎然。

  最后一句“载将离恨过江南”将抽象的离恨,化为有形体、有重量的东西,使人分外感到离恨的深刻沉重,意象非常新奇。作者不写船带走行人,也不写行人的离恨,而是说船带走的是离恨,多了一层转折,加深了意境。同时把离愁悲恨这一抽象的情态想象成实在的物质,可以放在船上运走,就更为奇妙。此诗在新巧上做文章。作者把离愁别恨变成有分量的东西,可用船来载,在“愁”的分量上做文章,更加深切地表现了心中的凄苦,为人所称道。这一手法为后代诗人借鉴。好的比喻,好的意境,是不怕重复的。

  《柳枝词》这一题目是后人加的。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所以写柳也多与叙别相联系。诗第一句中的“系”字,就包涵着杨柳。其实此诗中心不在咏柳,而在咏别。

  如何把无形的别情直观可感地写出来,这首诗的构思有三点值得称道的地方:

  一是第四句中的“载”字,把抽象的别情化为有形的,可以被运载的东西,同时也显示出别情的沉重。

  二是移情于物。清人吴乔说此诗,“人自离别,却怨画舸”,似乎是这无情的画舸,在经过一段沉默难耐的等待之后,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迟疑地把人载向江南。人情无奈,迁怨于物,如此言情,深婉蕴藉。

  三是“此诗首句一顿,下三句连作一气说,体格独别”。七绝诗通常分为两节,前两句与后两句间有一个转折,而此诗一气而下,使我们直觉得相别之干脆、舟行之飞速,不容人有丝毫的缠绵悱恻,有力地烘托出浓重的怨别之意。

创作背景

  公元975年(北宋开宝八年)宋灭南唐后,郑文宝仍被宋朝廷录用,被任命广文馆生。为此诗乃作者宦途中所作,抒写诗人在运河之上、隋堤之畔的客舟之中的一段离情别恨。
郑文宝
  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郑彦华子。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师事徐铉,仕南唐为校书郎,历官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猜你喜欢
去年太岁田间土,明日香烟壁下尘。马上新人红又紫,眼前歌妓送还迎。
钗头燕,胜金紃。燕歌赵舞动南人。遗民植杖唐巾起,闲伴儿童看立春。
楚旗猎猎盖山红,回首咸阳一炬空。
惆怅秦人虚用意,几年辛苦得山东。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降,竟夕自悲秋。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芦洲生早雾,兰隰下微霜。
列宿分穷野,空流注大荒。看山候明月,聊自整云装。
野风吹蕙带,骤雨滴兰桡。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
阴霓侵晚景,海树入回潮。欲折寒芳荐,明神讵可招。
小约宾僚集,相招老父耕。
寺依青带住,人在翠帷行。
叠嶂堆春色,微云护午晴。
时康田里乐,归骑踏花轻。
时,亦欣愉于儿女。欲识风谣之变,请观调笑之传。上佐清欢,深惭薄伎。
西子江头自浣纱。见人不语入荷花。天然玉貌非朱粉,消得人看隘若耶。游冶谁家少年伴。三三五五垂杨岸。紫骝飞入乱红深,见此踟蹰但肠断。
肠断。越江岸。越女江头纱自浣。天然玉貌铅红浅。自弄芙蓉日晚。紫骝嘶去犹回盼。笑入荷花不见。

挂席下长沙,瞬息百馀里。舟人共扬眉,予独忧其驶。

日暮入沅江,抵石舟果圮。补敝诘朝发,冲风遂龃龉。

暝泊后江湖,萧条旁罾垒。月黑波涛惊,蛟鼍互睥睨。

翼午风益厉,狼狈收断汜。天心数里间,三日但遥指。

甚雨迅雷电,作势殊未已。溟溟云雾中,四望渺涯泪。

篙桨不得施,丁夫尽嗟噫。淋漓念同胞,吾宁忍暴使?

饘粥且倾橐,苦甘吾与尔。众意在必济,粮绝亦均死。

凭陵向高浪,吾亦讵容止。虎怒安可撄?志同稍足倚。

桃令并岸行,试涉湖滨沚。收舵幸无事,风雨亦浸弛。

逡巡缘沚湄,迤逦就风势。新涨翼回湍,倏忽逝如矢。

夜入武阳江,渔村稳堪舣。籴市谋晚炊,且为众人喜。

江醪信漓浊,聊复荡胸滓。济险在需时,徼幸岂常理?

尔辈勿轻生,偶然非可恃。

沔阳夫子有佳孙,四载花斋侍艺文。合江亭下别我去,望眼悠悠逐暮云。

机事都捐忆大庭,茅檐相对眼俱青。期君别后文章健,往吊沅湘屈子醒。

絺绤虽凄其,授衣尚未至。感节良已深,怀古亦云思。

不有千里棹,孰申百代意。远协尚子心,遥得许生计。

既及泠风善,又即秋水驶。江山共开旷,云日相照媚。

景夕群物清,对玩咸可憙。

守内番僧日念吽,御厨酒肉按时供。组铃扇鼓诸天乐,知在龙宫第几重?

白泖扬帆驶急流,荻花枫叶渺沧洲。江潮夜走重关怒,吴榜朝喧估客愁。

落日冻云迷泽国,朔风吹雪上征裘。羽书一月传三捷,喜说将军入蔡州。

雨后晚凉多,衫葛含风细。小摘庭前茉莉花,弱缕穿连蒂。

团扇叶芭蕉,闲坐荷花砌。剥取池荷带湿看,莲子生还未。

见说九华峰上寺,日宫犹在下方开。
其中幽境客难到,请为诗中图画来。

斜日坠荒山,云黑天垂暮。时见空中一雁来,冷入残芦去。

惊起却低飞,有意同谁语。啄尽枝头数点霜,还向空中举。

登台披素抱,极目惕深衷。鹿耳雄关险,鲲身铁锁崇。

汤汤洪浪渺,霭霭白云濛。报国惭才菲,丹诚竭海东。

是定出得不得,关捩初无多子。
文殊神通太过,罔明轻轻弹指。
囊中五色丝,拟将舜裳补。
玉阶远于天,莫睹干戚舞。
治朝足文物,一室自规矩。
少贱人或欺,黔娄况贫窭。
毋作饭牛歌,春滋夜来雨。
别意落凄枝,闲怀写愁叶。
缄怨投素鳞,衔情卷故箧。
误嫁游侠郎,弃置薄命妾。
香缕罗衣襞不开,玉摇宝钗寒自叠。
衾将空半冷鸳鸯,梦逐飘飖拆胡蝶。
川长不得渡,春花惊已暮。
为叹朱颜不待秋,独持皓齿终成妒。
舞腰倚柱裛啼妆,歌颊低灯望归路。
魂飞在他乡,掩袂泣河梁。
笛边闻《折柳》,琴里咽《求凰》。
纷心堕镜红已歇,芳愿消花弱自伤。
明月两悬思,黄沙孤断肠。
饮马长城窟,结客少年场。
每命湘灵鼓瑶瑟,复闻秦女卷衣裳。
故情摇落空流水,哀鸿单宿湘蒲里。
始从木末送芙蓉,又见溪旁候桃李。
桃李映人清,芙蓉摘未成。
青松委萝壑,白露掩芜城。
芜城一去三千里,萝壑秋寒殊未已。
盘龙宝镜网蜘蛛,孔雀金屏隔罗绮。
金屏宝镜不可期,孔雀盘龙有所思。
迢递关河吹暮雪,萧条庭户起凉釭。
汉王台前花似绣,隋家堤畔柳如丝。
已遣轻车迎日逐,更驱枭骑斩屠耆。
李广军中无部伍,昭君马上作阏氏。
年年边徼休乘障,处处铙歌听凯辞,但使金微长息战,与
君朝夕共袴麋。

家世为边户,年年常备胡。

儿僮习鞍马,妇女能弯弧。

胡尘朝夕起,虏骑蔑如无。

邂逅辄相射,杀伤两常俱。

自从澶州盟,南北结欢娱。

虽云免战斗,两地供赋租。

将吏戒生事,庙堂为远图。

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渔。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尊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