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是杨基的代表作,写于南京。融融春辉,激起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沉思。却又寓情于景,自然流出,不着痕迹。
首联“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以写实领起,春天来了,到处是一片葱茏的绿色。柔嫩的芳草,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肺腑。极目眺望,只见越往远处,草色越是浓密,仿佛整个宇宙都浸透了浓浓的春意。此时此地,游子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颔联“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翻空。写出两种不同的愁滋味。上句有芳草斜阳想起六朝旧恨,与唐代诗人韦庄的名句“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出于同一机抒。下句由细雨春草想起南浦伤别。这两句一句吊古,一句伤别,情景不同,却都是因春草惹起的愁思,隐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立意恰与李白《忆秦娥》同。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颈联回想到眼前景物,在迷离的草色中,我们仍可看出六朝烟花歌舞的痕迹。在诗人眼里,水边的春草和野花似乎都变成了当年的歌扇和舞裙,当年的歌扇和舞裙又化作了今日的春草和野花。历史与现实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部梦幻般的图画。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结尾两句翻出新意,平川十里,牧入暮归,在茫茫的草色中,只见无数牛羊在慢慢蠕动,晚风习习,传来一阵阵悠扬的笛声。六朝旧梦已完全隐去,代之而起的是一幅充满了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
从整体上了。这首诗以春草为题,借题发挥,写出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哲理性审视,以及他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朦胧追求,同时,又笔笔紧扣主题,几乎每一句都有春草的风情在摇曳,意境隽永,余韵不绝,不失为写景咏物诗中的珍品。
境空纳浩荡,日暮生泬寥。竹声池边起,欲断还萧萧。
丈人方微吟,万象各动摇。林间光景异,月出东山椒。
门前谁剥啄,已逝不须邀。
三十立功名,四十退山谷。不见两鬓霜,英雄死亦足。
咄嗟少年子,如彼玉在璞。光气未腾天,魍魉抱之哭。
人生不得志,天地皆拳曲。慷慨对中原,流年何太促。
落拓大布衣,许身非碌碌。四十四万言,隐轸匡时略。
为天子大臣,上书继臣朔。
故游经绣陌,初地入松扉。可那看花伴,年年渐觉稀。
一钟收宿雨,双树带余晖。若问龙池劫,谁能不醉归。
冰盘堆果进流霞,中秘翻馀夕景斜。画舫径从圜殿过,凤麟洲上数荷花。
丑妇怯青镜,当春强欢媚。佳人饰红芳,祗恐老日至。
清修岁可延,婵娟色难恃。松乔悟兹理,倏遂高举志。
君今五云居,湖山迹先寄。相从殊有怀,诛茅恨无地。
慈仁寺里双古松,霜皮铁干蟠半空。枝柯纷樛宛成盖,盛夏凛烈生长风。
我来冲暑憩松下,鸣涛谡谡骄阳中。禅堂深窅梵诵歇,一声两声花外钟。
閟殿载瞻般若像,巧制不与寻常同。庄严璎珞肉相好,僧言窑变非人工。
更有佛画惜未见,蛛丝烟炱尘久封。虚廊窈窕暮烟合,西山一点青濛濛。
吾乡亦有佳山水,朅来踪迹惭飘蓬。素衣尽缁面目槁,不如归去聊从容。
林屋幽邃甲天下,芒屦一双支孤筇。银床石室许相访,穷探或与灵威逢。
铁瓮城开,记三国、孙郎曾霸。依旧见、清江几点,翠峰如画。
尽日盘涡轻燕掠,有时过雨垂虹跨。看微茫、葭菼划晴沙,风吹亚。
波万顷,惊涛泻。舟两桨,中流打。渐危矶路转,妙高台下。
隐隐树从京口断,纤纤月上瓜洲乍。爱夜深、灯火近扬州,征帆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