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管簧乐器吹奏出清脆响亮的乐曲,因久吹乐器而使夜晚变得寒冷。纤细如玉的手指来回拨弄,丝竹便演奏出新制的乐曲。目光暗暗注视,眼睛里充满着情意。
在深精美的居室成就男欢女爱,马上就使两人的情感谐和一致。但是欢宴结束后,刚才的柔情蜜意马上又成为空虚,魂思已经如痴如醉,就如沉迷在春梦中。
注释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此词《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选》中有题作“宫词”。
铜簧:乐器中的薄叶,用铜片制成,吹乐器时能够发出声响。韵脆:指吹奏出来的声音清越响亮。锵寒竹:竹制管乐器发出的锵然的声音。竹,指笛、箫、笙一类的乐器。锵,指乐器发出锵然的声响。寒竹,指箫笛乐器因久吹而含润变凉。
新声:指新制的乐曲或新颖美妙的声音。晋代陶潜《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中有句:“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移纤玉;指白嫩纤细的手指在管弦乐器上移动弹奏。纤玉,比喻美女纤细洁白如玉的手指。
眼色:眼神,传情的目光。钩:同“勾”,招引。
秋波:《词林纪事》中作“娇波”。比喻美女的目光犹如秋水一样的清澈明亮。宋代苏轼《百步洪》中有诗句云:“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雨云:降雨的云,这里比喻男女之间的欢情作爱。典故出自宋玉的《高唐赋》中。绣户:雕绘华美的庭户,这里指精美的居室。
来便:一作“未便”。此从《花间集补》、《全唐诗》、《词林万选》等本。便,立即。谐:谐和。衷素:内心的真情。素,通“愫”,本心、真情。
宴(yàn)罢:欢乐之后。宴,指欢乐、快乐。
魂迷:吕本二主词、吴主二王词、侯本二主词、《花间集补》、《词林万选》、《历代诗余》、《全唐诗》、《词林纪事》本中均为“梦迷”。此从晨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花草粹编》本。春梦:吕本二主词中作“春雨”,注中为:“‘雨’一作‘睡’。《全唐诗》、《词林万选》、《历代诗余》、《词林纪事》、《花间集补》中均作“春睡”。此从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晨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花草粹编

赏析

  这首词描写一位男子在宴席上对一位奏乐女子的钟情和迷恋,也可说是李煜前期帝王生活的又一实录。

  词的上片首先写乐声动听,“脆”“锵”等,都是比喻形容音乐的美妙,生动形象,显示出作者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对音乐有较强的鉴赏力。乐由人奏,作者先写乐声有赏乐的一层意思,但其视点主要的还是要落在奏乐的人身上。“纤玉”用手指的形容就明确写出了奏乐的人一定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乐美人更美,作者的心思已昭然若揭。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此句中的“新声”二字,指其用在这里是别有意寓。据马令《南唐书》中载,李煜曾得唐玄宗时大乐《霓裳羽衣》曲谱,由大周后“变易讹谬,颇去洼淫,繁手新声,清越可听”,这里的“新声”即是有特指的。另据《徐游传》中载:“昭惠后好音律,时出新声。”而陆游《南唐书·昭惠后传》中载,大周后“尝雪夜酣燕,举杯请后主起舞。后主曰:‘汝能创为新声则可矣。’后即命笺缀谱,喉无滞音,笔无停思,俄顷谱成,所谓《邀醉舞破》也。”分析起来,“新声慢奏”句中之“新声”虽与大周后之“新声”有关,但也并不一定即为同一“新声”,况且自全词看,两人“暗相钩”、“谐衷素”,却又“成空”至“魂迷”,如果是大周后,李煜当未必如此感伤。而且李煜向来“性骄侈,好声色”,故词中“慢奏移纤玉”者当是一个貌美而又通晓音乐的宫女。“眼色”二句,实写奏乐女子对作者的色诱神情,语言直白,表现大胆,使一个有着热烈情性的女子的动作情态明白地呈于读者眼前。有人从李煜的身份入手分析这是一位宫女献媚邀宠之举,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本人的阴暗心理,有道理,但并不准确。李煜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有其空虚淫佚的一面,但也有真情率性的一面,因此宫中有女如此眉目传情,也不能就说李煜的心理邪恶淫荡。还是将其虚解为男女主人公感情相通,心许目成较妥。

  下片首句承上片情意相通后即绣户之中欢会,前面所铺垫而出的柔情蜜意至这里尽兴欢会,接着笔锋陡转,写宴会后情意转眼“成空”,从侧面说明了两人之间的相见恨晚、春光苦短的依恋心境。所以也才引出“魂迷”“春梦”之辞。“成空”实际上是指欢会后的内心空虚,但更多地应是不忍离别偏离别的怅惘。所以在作者的无限追想中,美人才能再入春梦。由此可见,与作者相恋的应是一个宫女,而不是大周后,所以作者才感到处处有限,不能尽欢,然后又相思不得,辗转成梦。

  全词写男女恋情,大胆直露,不拘礼制,形象生动,有轻有重。既有明白直叙的描写,又有委曲含蕴的深沉。虽然有些语句似乎不脱色情之嫌,但却仍有一种清丽明艳的风致,不失清雅,尤其在女子形象的描绘和男女情思的艺术表现上,都有着十分可贵的传神之笔。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煜前期的作品,应是对宫中生活一个片段的实录。有人认为此词为描写后主与小周后的本事,也有人认为它描写的应是宫女向后主表达爱慕之情的场景。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调瑟在张弦,弦平音自足。朱弦二十五,缺一不成曲。
美人爱高张,瑶轸再三促。上弦虽独响,下应不相属。
日暮声未和,寂寥一枯木。却顾膝上弦,流泪难相续。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谁家白面郎,画舫朱帘挂。十二列金钗,一局文楸罢。
歌舞不知休,醉倒荷花下。归棹踏烟波,灯火芜城夜。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小屏风上山无数。就中只问西江路。指点孤舟,水村烟渡。

还愁梦里行来误。

一程程孤相思铺。一更更漏离魂鼓。说向天涯,今宵最苦。

怕伊憔悴还休诉。

问春何处来,春来在何许?月堕花不言,幽禽自相语。

浮尘不到客眉开,乞食幽人晚未回。相对西山全体现,逢人莫道只空来。

影悽寂,虚梁落月暗惊逢。怅孤鸿天外,哀弦响绝秋空。

遗世高情谢猿鹤,过江馀泪送蛟龙。叙愁阔,少别千年,犹是悤悤。

幽踪。旷延伫,薜雨萝烟,夜啸谁同。送客衰兰,漫悲旧曲回风。

故国伤心渺天北,暮云何意恋江东。沈沈恨、一枕关山,魂绕青枫。

高斋添客坐,镫影隔长林。一雨催春尽,千峰落磬深。

虬奔岩石火,寒逼草蛩吟。莫厌通宵语,平生祇此心。

城阴犹有松间雪。松间暗淡城头月。月下几枝梅。为谁今夜开。
尊前簪素发。自拥繁枝折。疑是在瑶台。宝灯携手来。

晨暾乍出上榑桑,散作奇文五色章。旸谷影高争焕烂,赤城标建远微茫。

曾为烧佛禅师号,复作修仙道士粮。若使有缘逢子晋,便求咽嗽上升方。

灵骨千年在,禅心一物无。僧来勤洒扫,客到静传呼。

古殿灯光续,层林塔影孤。祇缘观自性,闻者得醍醐。

宫草葱茸禁树齐,日趋延颢对凝晖。朝迎步辇花间立,暮送回銮柳下归。

碧殿东浮苍巘合,金河北引玉泉肥。几回弘庆门前路,春气濛濛欲湿衣。

光岳千年合,车书万里全。天开斯地辟,主圣自臣贤。

有美坐人杰,由来系薮渊。景星方快睹,时雨必开先。

盛世逄三五,贤人出半千。黄冈饶巨竹,赤壁亘长烟。

物论咸称首,才名孰比肩。传芳由柏业,体道契松佺。

大厦须梁栋,前贤赖简编。玉壶澄皓月,清庙永朱弦。

书岂阳冰亚,诗应子美专。威仪畴若此,阀阅固依然。

远借长风便,亲承湛露涓。一麾初出守,百辟共朝天。

履听星辰上,光分日月边。岂惟衣服衮,端有笔如椽。

版籍登民数,丝纶振吏铨。玉文龙矫矫,紫诰凤翩翩。

御酒浮卮满,宫花插帽偏。阶辞天表近,帐阻地隅填。

野色明朱绂,川容动彩旃。地连淮海外,省镇浙江堧。

奕奕三台位,煌煌五纬躔。阴阳资燮理,封域待旬宣。

丙魏萧曹接,韩欧富范联。政刑随日化,风俗与时迁。

析木初飞鹊,高槐尚噪蝉。今朝云郁丽,后夜月婵娟。

弧矢逄华旦,椿楸见大年。秋期先六日,佳气蔼初筵。

寿域宏千里,春台广八埏。正名恢乐地,种德布心田。

鹓鹭思同列,麟麒喜满前。岂无瓜似枣,亦有藕如船。

仙鹿衔朱草,神龟上碧莲。歌怜莺睍睆,舞爱鹤翩跹。

自是青云器,仍兼紫府权。劳谦延下士,致泰启重乾。

事业期周召,文华继许燕。公其为辅弼,走也与陶甄。

有道千钧重,无私一鉴悬。考功齐郭令,论帙拟彭篯。

愈觉勋庸盛,尤知志操坚。作兴周礼乐,整顿禹山川。

已注长生箓,当为不老仙。未容居绿垑,宁许见华颠。

素积阴功厚,能同造物旋。偕行追九老,众妙入重玄。

欲祝先天算,还歌七月篇。愿言多寿祉,流庆日绵绵。

不喜为文富,长忧得酒悭。尊罍堆案上,笔砚弃墙间。

有传追王绩,无书继贾山。贵人能慢士,往见亦胡颜。

经年不见刘郎画,山色溪光共可人。底事往来沧海客,钓舟容易许相亲。

卿云郁郁覆中天,烂结绯文五色鲜。
光泛紫霄流凤盖,影垂金阙照龙旃。
渐看捧日归仙掌,故欲从龙袅御筵。
此日仙郎挥藻赋,蓬莱亲献沐恩篇。

做秋风雨。一夜海棠开几许。粉融脂晕新妆妩。晓梦犹迷,瞥见娇魂栩。

喑喑络纬如语。关心惹起愁千缕。莫嫌楚客情偏苦。

游子天涯,羁绪无今古。

扶苏秦帝子,举代称其贤。百万犹在握,可争天下权。
束身就一剑,壮志皆弃捐。塞下有遗迹,千龄人共传。
疏芜尽荒草,寂历空寒烟。到此尽垂泪,非我独潸然。
底用封书祷梵林,瑞霙先腊感由心。
豫知农亩宜禾稼,复喜边储足辇任。
民乐齐宫夸往昔,捷歌周戍属斯今。
燮调妙造推元老,治象阳明无伏阴。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