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的寒意。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可是我们当时所谈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更换着琴瑟音乐。
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请问你们,神州大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注释
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贺新凉》。
老大:年纪大。那堪:“那”通“哪”;堪:能,可。堪当重任。
元龙臭味:陈登,字元龙。
孟公瓜葛:陈遵,字孟公。
瓜葛:指关系、交情。
楼头:楼上。
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发:头发,指像头发一样轻。
硬语盘空: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
西窗:思念。
进酒:斟酒劝饮;敬酒。
鸣瑟:即瑟。
渠侬:对他人的称呼,指南宋当权者。渠︰他;侬︰你,均系吴语方言。
神州:中原。
离合:分裂和统一。此为偏义复词,谓分裂。
汗血盐车:汗血,汗血马。骏马拉运盐的车子。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
骏骨:喻招揽人才。
目断:纵目远眺;关河:即边塞、边防,指边疆。
怜:爱惜,尊敬;中宵:半夜。
试手:大显身手。
补天裂:女娲氏补天。

赏析

  此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激情。该词即是如此。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但南宋统治者不思北复中原。因而他们的宏愿久久不得实现。当时,词人正落职闲居上饶,陈亮特地赶来与他共商抗战恢复大计。二人同游鹅湖,狂歌豪饮,赋词见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首词,就是当时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词中,作者胸怀对抗战恢复大业的热情和对民族压迫者、苟安投降者的深切憎恨,饱和笔端,浸透纸背。正如周济所云:“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介存斋论词杂著》)。词人这种慷慨悲凉的感情,是运用健笔硬语倾泻出来的,因而英气勃郁,隽壮可喜。

  周济还指出:“北宋词多就景叙情,……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介存斋论词杂著》)。与以情为中心的就景叙情不同,即事叙景是以叙事为主干,以抒情为血脉,以写景作为叙事的烘染或铺垫。这首词的上阕,便采用了即事叙景的艺术手法。在追忆“鹅湖之会”高歌豪饮时,以清冷孤寂的自然景物烘染环境氛围,从而深刻地抒发了词人奔放郁怒的感情。

  作者作为一名忠愤填膺的抗成志士秉笔作词,胸中沸腾的激情难以遏制,不免直泻笔端。“老大那堪说。”直写心怀,感情极为沉郁。“那堪”二字,力重千钧,义蕴极为丰富。当此之时,英雄坐老,壮志难酬,光阴虚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以收复中原为已任的志士们,胸中的烈焰是永远也不会熄灭的。因此,下面“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两句,抒发了作者的壮怀,并且与陈亮的“同志”之情拍合。“元龙”、“孟公”,皆姓陈,又都是豪士,以比陈亮:“臭味”谓气味相投,“瓜葛”谓关系相连。作者与陈亮友谊既深,爱国之志又复相同,因而引以为快事。不久前,两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辛《祭陈同父文》)这是大慰平生的一次相会,故在此词中津津乐道:“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词人时在病中,一见好友到来,立即与之高歌痛饮,彻夜纵谈。

  他们志在恢复中原,心无俗念,视富贵轻如毛发,正笑世人之重它如千钧。讨论世事时硬语盘空(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足见议论有力。这几句是他们交谈时情景的实录。因为写在词里,故顺笔插入自然景物的描写。积雪惊堕,状述二人谈吐的豪爽;孤月窥窗,衬映夜色的清寂。英雄志士一同饮酒高唱,雄壮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竟惊散了楼头积雪。这种夸张的描写,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充分表现出来。着一“惊”字,真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然而,当时只有清冷的明月与两人相伴,论说国家大事的“盘空硬语”又有谁来倾听呢?在这里,抗战志士火一样的热情和刚直狂放的性格同积雪惊堕、孤月窥窗的清寂冷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形象地写出了在苟安妥协空气笼罩南宋朝堂的情势下,个别上层抗战志士孤雁难飞的艰危处境。这样把写景与叙事胶着一体,更能充分抒发出翻卷于词人胸中的狂努之情。正因为二人志同道合,所以夜虽已很深,但他们仍“重进酒,换鸣瑟”,兴致不减。

  如果说,词的上阕主要是作者奔放沸腾的感情融于叙事之中,那么下阕则主要是直泻胸臆的赋体,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批判和“看试手,补天裂”的壮怀。词人尽情地驰骋笔力,敷陈其事,倾诉肺腑,写来笔飞墨舞,淋漓尽致。“事无两样人心别。”面对时世,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词人用“事无两样”与“人心别”两种不同意象加以对照,极其鲜明地刻画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庸懦丑态,尽情地抒发了郁勃胸中的万千感慨。词人义愤填膺,向统治者发出了严厉的质问:“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神州大地,山河一统,自古已然,“合”时多而“离”时少。当政者不思恢复中原,反而以和议确定了“离”的局面,是何居心!词语中凛然正气咄咄逼人,足以使统治者无地自容。雄健顿挫的笔力,加重了词的感情色彩,使其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词人想到:神州大地要想得到统一,就必须重用抗战人材,可是当时社会却是“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当道诸公空说征求人材,但志士却长期受到压制,正像拉盐车的千里马困顿不堪而无人过问一样。徒然去购置骏马的尸骨又有何用!词人连用三个典故,非常曲折而又贴切地表达了郁勃心头而又不便明锐的不平。一个“空”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对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主战派种种行为的无比怨忿。笔力劲健,感情沉郁,意境极其雄浑博大。“正目断关河路绝。”词人触景生情,由大雪塞途联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断绝,悲怆之情油然而生。山河分裂的惨痛局面,激起了词人收复中原的热情。他想起了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动人故事,想起了古代神话中女祸氏炼石补天的美丽传说,更加坚定了统一祖国的信念,唱出了“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时代的最强音。笔健境阔,格调高昂。用典如水中着盐,浑化无迹,从而丰富了词的义蕴,加强了形象的深广度,呈现出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全词的意境也最后推向了高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辛弃疾思念陈亮,曾先写《贺新郎》一首寄给陈亮。陈亮很快就和了一首《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辛弃疾见到陈亮的和词以后,再次回忆他们相会时的情景而写下了这首词。从时间上看,这首词可能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春天。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东风吹玉尘,十指寒欲堕。西斋借微温,妙语惊咳唾。

诗成酒行间,一扫飞电过。坐令止酒陶,酒戒为君破。

但愁飞絮零,似我霜鬓鬌。他年玉堂人,伴直谁对卧。

恨无屈宋才,共续离骚些。

布里关雎化袭宫闱,万国人趋奉母仪。
寿绳索蟠桃千载实,年年天仗宴瑶池。
巧夺西湖五姥峰,架中时见挂长虹。
近联霞彩笺呈锦,遥对岩牙笔露踪。
翰墨云烟霞璧水,丹青桃李出花丛。
恩承斗柄回春律,待诏东封陟泰嵷。

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发白门前。弹冠旧侣真无几,策杖清郊尚有缘。

俯踞小亭衰草地,仰思高座雨花天。两翁自爱寻荒迹,岂必龙山会众贤。

山前汉使尺书飞,山外胡儿匹马稀。击鼓吹笳醉边月,今年无事着戎衣。

雅燕飞觞,清谈挥麈,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瓯圆。
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座中客翻愁,酒醒歌阑。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频相顾,馀欢未尽,欲去且留连。
桃花红艳照银床,黄入金明柳线长。
欲与晚梅相辈行,同时到底不同香。

从师出塞一年期,几度山前暗泪滋。知尔旧乡情倍切,梦中白发两垂垂。

报国空怀策,思乡懒上楼。家山千里远,湖海二年秋。

世态须青眼,羁栖自白头。倚门思子泪,应寄浙江流。

燕山越水望悠悠,课最承恩别凤楼。身世流年双短鬓,江湖宦迹一虚舟。

孤帆细雨黄塘路,红树清霜玉硖秋。闻说石门碑未朽,凭谁千载企前修。

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铜陵映碧润,石磴泻红泉。
既枉隐沦客,亦栖肥遯贤。
险径无测度,天路非术阡。
遂登羣峯首,邈若升云烟。
羽人绝髣髴,丹丘徒空筌。
图牒复摩灭,碑版谁闻传?莫辩百世后,安知千载前。
且申独往意,乘月弄潺湲。
恒充俄顷用,岂为古今然!

乱石卧斜阳,孤城接大荒。秋原认禾黍,低草见牛羊。

烟火新屯聚,风云古战场。无由问沿革,独立向苍茫。

何处鼓逢逢,虚堂独坐中。雨寒还带雪,云厚不随风。

此岁既消去,馀生宁未空。临阶看燎火,亦复趁儿童。

面面晴岚列画屏,东君着意去经营。十分冰雪寒难到,万古烟霞染不成。

雨暗莓苔云气合,天开金壁日华明。何时得共逍遥侣,来此吹箫引凤鸣。

三仙一一驾红鸾,仙去云闲绕古坛。炼药旧台空处所,
挂衣乔木两摧残。清风岭接猿声近,白石溪涵水影寒。
二十四峰皆古隐,振缨长往亦何难。

杰人将震世,岂止见闻多。德拟金陶鍊,行如玉琢磨。

辞坛雄一帜,文阵破三科。想是调羹手,盐梅藉以和。

昔者朔方儿,兵戈死不厌。沈雄幽燕将,矍铄多健饭。

承平百年间,风气乃轻变。期门羽林豪,酒食日酣拳。

一朝闻点行,骨栗气销面。夤缘百端习,巧黠成懦愞。

崱岦三山雄,残碉夕阳烂。当时组练出,佽虎何猛悍。

行军两司马,伍卒自差选。古来军礼中,遗法兰陵传。

荒隅群鼠辈,此意孰与澶。天意幸歼贼,形残死江淀。

苍头起熊湘,卓荦群才彦。师中闻有律,所向辄锄铲。

团保说经年,因循众修娈。谁能读官礼,连轧识流转。

戡乱果有人,吾方不欺谩。从来霸王资,匪独利攻战。

州有大夫贤,峨冠俨风岸。微言善齮龁,论事百罅间。

迂谈笑老生,剿袭事书翰。劳人又多费,党恶岂有善。

畸人愧谬悠,所学未稽贯。荣资不貂蝉,又不事弓弹。

衰庸宜牖下,侈口徒卑贱。不闻饭牛翁,衣短裁至骭。

膏以明自销,翟以文故翳。
两苏事业远,卒与忧患对。
夕阳西州道,江海怆馀悔。
九折更徐驱,前有覆轨在。

湘江帝子弹瑶琴,恍惚神游众香国。画手东吴擅顾雍,妙写兰心与兰南。

仙姿亭亭俗艳空,有意无意天然工。真珠帘卷玉钩堕,千花一笑羞群红。

嫩芽细拨银钩小,麝墨螺烟自萦绕。映带争看取势妍,纵横会得忘言巧。

翻思昨夜醉停樽,露台独立吟黄昏。翩其仙袂御风去,花气为我留诗魂。

画兰人本兰台史,品格幽兰足相拟。滇池草色绿蘼芜,远驾星轺采芳芷。

秋江梦君水一方,碧城杳霭云苍茫。嫣然花容隔香雾,爱而不见心徬徨。

燕台高吟夕阳暮,间情别有沧洲趣。君还翰墨兴飞腾,我已容华回非故。

惠我清风拂素笺,蘅皋幽思倩君传。好与美人搴作佩,墨华如醉泼湘烟。

学勤如君,于今有几,爱好真自天然。抗心希古,琢磨倍精研。

不惜秋灯剪尽,要纸上、字字平安。即此是,圣贤心法,三绝记韦编。

狂言。方自愧,倾蠡酌海,测管窥天。转殷勤为语。佩若兰荃,不择涓流尽受,看溟渤,吞纳千川。

年华健。仔肩万事,浑不为吟笺。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