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秦国怀古》是晚唐诗人周朴的一首作品,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的语文试题中。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表现手法上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这首诗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景情关系的处理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
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烟月扬州不可住,金阊亭下牵船处。风流海内几知名,却傍江潭惜《枯树》。
壮心海计得消磨,千叠蛮笺十斛螺。鸳鸯翡翠长相守,其奈缠绵旧事何!
旧事追趋青琐闼,承恩独给尚书札。玉箱珍重贮填词,梦里西风生白发。
武皇仙去已多年,老伴文明绣佛前。第一莫孤琴酒兴,夜分高宴日高眠。
七里塘,重五序。都载画船住。灯障流苏,彩凤入窗柱。
模糊蘸水衣香,压筵酒气,夹茉莉、香风来去。
叩弦语。甚般腻翠膏红,未称曳纨素。倘再游时,莫趁众喧聚。
要看杨柳青山,芰荷明月,还要听、荻芦凉雨。
暗渡柳梢春,只栏边、斗鸭今朝先晓。新绿没篙痕,渔梁外,残雪东风全扫。
鱼鳞渐起,嫩红一点溪桃小。早有渔榔句引出,来问落英芳草。
春风底事干卿。把镜里新蛾,无端绉了。南浦画船横,垂杨岸、已是玉骢嘶到。
蘅皋路渺,江梅青子流莺悄。料得浣纱溪畔石,后日来时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