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
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文章记述了郑国的上卿子皮和继任子产的一段对话,表现了子产的远见卓识和知无不言的坦诚态度,而子皮则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二人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堪称人际关系的楷模。文章围绕用人问题展开对话,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语言简练畅达,叙述线索清晰,善用比喻,层层论证,令人信服。
文章显示了《左传》善于叙事,叙事线索分明,叙述描写详略得当、结构严谨的特点。全文自始至终紧紧围绕用人问题展开,下笔开门见山,收笔一唱三叹,中心突出,线索明确,结构严谨;重点描写子皮与子产的对话,通过对话展现二人在用人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和个性,表现作者对用人问题的深刻认识,而对子皮如何具体安排使用尹何、子产的想法和做法则一笔带过,可谓详略得当。
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子皮和子产的言行描述生动逼真,人物性格跃然纸上。子产对身为上级的子皮劝告,先是委婉的反对:“ 少,未知可否。”看到子皮仍坚持己见,并坦诚表明了内心想法,子产则斩钉截铁地进行反对:“ 不可。”然后细致晓畅而动情地分析了子皮思想的错误性,以自己的高瞻远瞩和诚恳态度感动了子皮,让子皮心服口服地接受了他的劝告,并加强了对他的信任和重视,显示了贤能之士的智慧和才能。而子皮在自己的想法遭到下属的反对之后,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坦诚表明自己的想法意图;在听了下属更为坚决的反对和详细分析之后,他不但对下属的见解大加赞赏,而且十分真诚地向对方表示了自己由衷的佩服,十分大度地接受子产的建议,并进一步加大了对子产的信任和重用,这正是作者在《左传》中极力推崇强调的明君典型。
文章的语言,特别是子皮、子产二人的对话,简炼而丰润,含蕴而畅达,曲折而尽情,极富表现力,是典型的《左传》语言。
玉骨冰肌体自轻,非关茗饮觉神清。无端堕落红尘里,碾就云腴不许烹。
药公别具神仙笔,照夜青藜逢太乙。手翻沧海弄白日,兴酣笔落如箭疾。
千岩万壑何周悉,为我倒缩蓬莱归一室。云蒸雾合天地一,半空风雨泉声出。
野花芬馥去年同,和气氤氲想像中。何事此回重九节,解鞍牧马故城东。
诏书飞下紫微天,太傅仍兼将相权。入总夔龙陪帝舜,出为叔虎佐周宣。
西北旌旗腾杀龙,东南海岳静烽烟。功高带砺归朝日,圣主垂衣亿万年。
摇落江南客,孤帆此日过。星从淮水渡,风带洞庭多。
各负诗无敌,谁怜醉有歌。相逢还欲别,极目渺烟波。
横阶十尺烟光青,枯槎溜雨欹中庭。奇质疑遭龙火劫,遗珠黯淡蟠雷霆。
肤理庚庚绣石发,古斑似结丹砂英。蛇穿螬齧蝼蚁穴,时有光怪腾宵冥。
当年移植西湖种,留烟宿月延风清。递经门阑换主客,谁记岁月分衰荣。
断节半衔痴瘿长,盘凹或寄华苕生。主人爱护不忍斫,环以翠筱森亭亭。
时来旋绕据其腹,耸肩袖手吟咿嘤。摩挲几回增慨息,含毫渺虑悲兰成。
古音琅琅响清绝,恍奏长笛开林坰。我生阅世本百感,况触孤调传商情。
哦诗夜半虫语歇,空堂淅淅来秋声。
浩歌天地自何年,幽敞高轩紫翠边。五月林塘梅雨过,香风先动一池莲。
阿育王山古灵窟,奇气独辟天南垂。千年灵秀蕴不发,乃与佛氏留军持。
支离老树独高踞,佛塔偶寄冰霜姿。辟如陶令入莲社,一笑不见我与而。
横空偃蹇掉头去,臭味安肯联庄施。显神藏用葆灵质,岂若樗散传卮词。
樗庵先生古模楷,杖策独与山林期。入山寻松若寻友,苍髯捧手相提携。
从游更得未曾有,如读异书神为移。昔从图经见之久,目所未到心先追。
谁知闻见总不逮,咫尺不到山灵嗤。坐久凉月出东岭,山风不动龙吟迟。
石坛冷落坐未得,寒光自老千年枝。千年游屐几万辈,诗仙诗鬼来无时。
都将险语供写照,千颂万偈谁留遗。先生一笑拈霜髭,姓名落落长松知。
羊公自与岘山古,俪以湛等宁非痴。圣镫佛火置勿问,岁寒之友斯取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