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满对楚子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译文与注释

注释
王孙满:周大夫,周共王的玄孙。对:回答。楚子:楚庄王,公元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
陆浑之戎:古戎人的一支。也叫允姓之戎。原在秦晋的西北,春秋时,被秦晋诱迫,迁到伊川(今河南伊河流域),周景王二十年(公元前525年)为晋所并。雒(luò):指雒水,今作洛水。发源于陕西,经河南流入黄河。观兵:检阅军队以显示军威。疆:边境。
定王:襄王的孙子,名瑜,周朝第二十一位王,公元前606年至前586年在位。劳:慰劳。
鼎:即九鼎。相传夏禹收九牧所贡金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也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问鼎的大小轻重,反映他对王权的觊觎。
图:画。贡:把物品进献给天子。金:指青铜。九牧:即九州。传说古代把天下分为九州,州的长官叫牧。贡金九牧,是“九牧贡金”的倒装,犹言天下贡金。铸鼎象物:用九州的贡金铸成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百物;万物。备:具备神奸:鬼神怪异之物。
不逢不若:不会遇到不顺的东西。逢,遇。若,顺,顺从。
螭魅(chimèi):也作“魑魅”。传说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罔两(wǎngliǎng):传说中河川里的精怪。
用:因。协:和协。休:荫庇,保佑。
昏德:昏乱的行为。祀:年。与“载”同义。
德之休明:犹言德若休明。休明,美善光明。
奸回;奸恶邪僻。
祚(zuò):赐福,保佑。明德:美德。这里指明德的人。止(zhi-):限度,极限。
成王:周成王。定鼎:定都。九鼎为古代传国的重器,王都所在,即鼎之所在。郏鄏(jiárǔ):地名。周王城所在,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卜世(bǔ-):谓预卜周朝能传至几代。卜,占卜。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灼开的裂纹来预测未来吉凶。世,父子相继为一世。卜年:谓所得之年。

赏析

  春秋时代,周室衰微,诸侯争霸,野心家代不乏人。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之君的楚庄王,经过长期的争斗,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自以为羽翼已丰,耀武扬威地陈兵于周天子的境内,询问九鼎大小轻重,试图取而代之。周大夫王孙满由楚庄王问鼎敏感地意识到他吞并天下的野心,就以享有天下“在德不在鼎”的妙论,摧挫打击了楚庄王的嚣张气焰。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后世以“问鼎”比喻篡逆野心。

  历史发展到鲁宣公的时候,周王的权杖早已失去昔日的威严,地处荒蛮的南楚日渐强大。于是,楚庄王出兵北伐伊川境内的陆浑之戎,顺势移兵洛邑,居然在周王室境内进行军事演习,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周定王敢怒而不敢言,忍气吞声,还不得不派自己的大夫王孙满去慰劳。见面后,楚庄王竟然连一句寒暄的话都没有,劈头盖脸就问鼎之大小轻重。这个楚庄王凭着自己的军事实力,飞扬跋扈,气势汹汹,蛮横无礼,蔑视周定王,对其欲取周室而代之的野心毫不掩饰。王孙满忠诚而睿智。他的回答从容不迫而隐含凌厉。全篇故事便在“霸”与“德”的矛盾中展开。两个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王孙满的回答,从“德”、“天”二字入手。先从“德”字出发,以“德”抗“霸”,一语击破楚庄王的问鼎野心:“在德不在鼎。”立论如金石,坚不可摧。接下来,以夏、商、周的历史变迁为鉴,有根有据地讲述了鼎的来历和几易其主的过程,用以说明有德的君主才配有九鼎,才会拥有天下。由鼎的轻重引申到德的轻重,摧挫了楚庄王的嚣张气焰。“霸”而无“德”,你还不配问鼎。鼎随德迁,那么如今周德如何?还没等愚昧的楚庄王醒过神来,王孙满妙转机杼,又搬出个“天”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周王朝的命数是天定的,天命难违,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王孙满的答话,无一句直接指说楚庄王,却无一语不在谴责他,既狠击其心,又死封其口。条理严密,涵蓄有力,与楚庄王的凶蛮直率形成鲜明对比。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猜你喜欢
鸟声泣暮雨,蝶梦绕东风。
花落不堪问,春光半已空。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真如山中龙象宅,前三后三率禅客。
珍公提唱悟本心,一指不留庭下柏。
我来春事提已玉,仍吸灵泉酌寒碧。
会看海印发光时,台前璧月连天白。
数尽万般花,不比梅花韵。雪压风欺恁地寒,剗地清香喷。
半醉折归来,插向乌云鬓。不是愁人闷带花,花带愁人闷。
秋来更觉消魂苦,
小字还稀。
坐想行思,
怎得相看似旧时。

南楼把手凭肩处,
风月应知。
别后除非,
梦里时时得见伊。
素彩发庭阴,凉滋玉露深。
谁怜白衣者,亦有向阳心。

全吴馆内,破楚门边,十年事、记冶游作使,与卿并倚吴阊。

清狂帘前壁月,桥头画縠,钿辕畔、游閒公子,红烛银筝,醉玉温香。

平康。况曾经邂逅,枇杷巷口扫眉娘。想那日妖娆,唤马药栏,微雨碧城凉。

难忘。无端一别,腰身瘦尽东阳。奈晓风残月,梦回酒醒,往事微茫。

堂堂。问江东士女,涂辙谁令我辈妨。料章华才子,也应点、两鬓吴霜。

云行雨施,万物咸春。收敛神用,渊潜自珍。

杨柳枝,莫教折。留绾衫前散巾结。只恐飞花上紫纶,认作摇郎鬓边雪。

松杪龙山纵目时,龙精长寄万松枝。烟岚忽动遥堪挹,风雨频来暗有期。

半世客怀聊此醉,千年帝力岂予知。高城倚仗空幽兴,安得岩栖日赋诗。

碧山深处卜佳城,六槚亲栽万古情。篱下后身陶隐士,画中知己赵台卿。

邻翁过访分泉饮,童子迎归拄杖行。应笑纷纷学仙侣,药炉辛苦望长生。

野水鹤犹回,旧山云不归。不归将奈何,但恐云无依。

公是吴中老,吴人爱公好。公好不来归,泪湿江边草。

夜雨朝来歇怒雷,成都江上画船开。高低竹树连村合,远近峰峦入望来。

鼓枻易伤渔父志,著鞭难觅祖生才。烟波好景空无限,远思撩人未易裁。

为爱东篱九日黄,孤标正色占秋光。
如何却被胭脂污,也学人间时世妆。

南瞻岳王坟,拊心讼宣和。四海既无虞,乐事一何多。

师师入帝侧,金兵乃星罗。旧时张谏议,天阍语非讹。

但见户括金,不见士荷戈。回首靖康末,志士悲如何。

红紫斗芳新,韶华满眼春。绿窗深院里,应有惜花人。

贱妾如桃李,君王若岁时。秋风一已劲,摇落不胜悲。
寂寂苍苔满,沉沉绿草滋。荣华非此日,指辇竞何辞。
花宫难久别,道者忆千灯。残雪入林路,暮山归寺僧。
日光依嫩草,泉响滴春冰。何用求方便,看心是一乘。

歇马馀残照,循墙谒閟宫。冠裳王者并,俎豆圣人同。

战国风趋下,斯文日再中。低徊抚松柏,惆怅仰龟蒙。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