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真宗幸澶渊

边城寒早。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
缥缈。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北方的边塞,寒冬来得早。横行的辽兵,入境侵扰。披着铁甲的战马在寒风中嘶吼,纷飞的大雪中到处是辽军的铁蹄毡袍,使我北国一片纷纷扰扰。朝廷无计退敌,欲逃往南方。多亏寇相国力排众议,使皇上御驾亲征把辽兵征讨。
好一派雄伟气象!皇上的车驾迤逦上路,霓旌龙旗像云一样把我皇围绕在中央,大军直指澶渊城。旭日把禁军的金戈衬得寒光闪闪,彩云把皇帝的黄伞映得富丽堂皇,清冷的拂晓,大军渡过黄河。看到君王驾到,军民喜上眉梢,一箭射死敌将,大军喜气洋洋。敌人心怀恐惧,来书请求讲和,双方订立盟约,从此保我边疆。
注释
喜迁莺:词牌名。有小令、长调两体。小令起于唐,长调起于宋。又名“早梅芳”“春光好”“烘春桃李”“万年枝”“燕归来”“鹤冲天”等。
幸:指帝王驾临。澶(chán)渊:古代湖泊之名,也叫繁渊,故地在今河南濮阳县西。这里是指澶州郡,因澶渊得名。
恣骄虏:指恣意骄横的辽兵。甘泉丰草:甘美的泉水和丰茂的牧草。这句是说辽兵入侵宋朝边境。
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嘶:马鸣。
毡(zhān)裘:亦作“旃裘”,古代北方民族用兽毛等制成的衣服。凌雪:冰雪。
云扰:像云一样地纷乱,比喻社会动荡不安。
庙堂:指朝廷。折冲:折还敌方的战车,意谓抵御敌人。后亦引申为进行外交谈判。
坤维:指地的四角,即偏远的地方。江表:即江南。
叱:怒斥。
寇公:指当时的宰相寇凖。
天讨:指皇帝秉承天意亲自出兵讨伐。
銮辂(lù):皇帝的车驾。
霓旌(jīng)龙旆(pèi):画有云霓和龙形的的旗帜,皇帝的仪仗之一。
黄伞:皇帝出外的一种仪仗。
六军:泛指宋朝的军队。
敌酋:敌人的首领。这里指宋军射死的辽军大将。
慑:恐惧的意思。
誓书:盟约,指宋辽双方的和议。

赏析

  澶渊之盟距李纲时期有一百多年,已成为历史。但历史往往有某些相似之处。宋钦宗时金国对大宋的侵略无异于当年辽对宋的侵略,且又过之。李纲在词中叙述史事,目的是以古喻今,对当朝皇帝进行讽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希望皇帝能从真宗幸澶渊的史实得到启示,振作起来,抗金卫国,不要一味怯懦逃跑。

  首句“边城寒早”。从边境自然气候的早寒,烘托战争威胁之严重。骄横恣肆的胡虏,竟敢远来侵占中国甘美的泉水,丰茂的草原,“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敌人的铁骑纵横,他们披着毡裘,冒着大雪,使一方国土受到严重的骚扰。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庙堂,指朝廷。折冲,指抗击敌人。坤维,地的四角。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兵大举入侵,“急书一夕凡五至”,真宗惊慌失措,无计抗击辽兵,召群臣商议对策。宰相寇凖力主真宗御驾亲征,真宗感到很为难。参知政事江南人王钦若主张驾幸金陵;四川人陈尧叟主张驾幸成都。成都远离汴京,故说“坤维”,即地角之意。不论南逃或西逃,都是主张放弃中原,包括汴京在内。把辽兵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土地,拱手送出去。真宗问寇凖:到底怎么办?寇凖答道:“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奈何……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宋史·寇凖传》)真宗不得已,勉强同意亲征。真宗到澶渊南城,群臣畏敌,又请求圣驾就此驻扎,不再前进。又是寇凖力排众议,据理力争。真宗乃渡澶渊河(即“径渡大河清晓”),直达前军。所以李纲满怀热情地写道:“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亲行天讨”就是天子代表上天亲自讨伐有罪的人。此指抗击辽军。“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对真宗亲征澶渊,李纲在词中极力夸张、铺叙,热情地、形象地描绘了天子御驾亲征的仪仗之盛,威仪之大,恰与钦宗、高宗的畏缩逃跑构成鲜明对比,一扬一抑,从侧面对当朝皇帝作了委婉的批评。“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皇帝亲征,大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大大振奋了民心,宋辽两军在澶州对峙,当辽国统军挞览出来督战时,被宋军用弩箭射死,挫败辽军。于是,“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宋辽议和,互立誓书,订立“澶渊之盟。”

  作者对寇凖功绩的赞扬,是希望能有像寇凖这样的忠臣力挽狂澜,也寄托着他的自勉和身世之感。他对真宗的歌颂,也是对当朝皇帝的激励,因为曾御驾亲征的真宗,比起一味逃跑的皇帝毕竟大不相同,结果也不一样。

创作背景

  这是李纲七首咏史词之一,创作于南北宋之交。词题为“真宗幸澶渊”,意在以本朝先帝故事,讽谏当朝统治者。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猜你喜欢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绝徼南通栈,孤城北枕江。猿声连月槛,鸟影落天窗。
海石分棋子,郫筒当酒缸。生归话辛苦,别夜对凝釭.
衣挥京洛尘,完璞伴归人。故国青山遍,沧江白发新。
邻荒收酒幔,屋古布苔茵。不用通名姓,渔樵共主宾。
虫声切。柔肠欲断伤离别。伤离别。几行清泪,界残红颊。
玉阶白露侵罗袜。下帘却望玲珑月。玲珑月。寒光凌乱,照人愁绝。
阿遵我辈人,相从十年旧。
么肥形愈瘠,身贫道常富。
厥初为天衣,持钵化淮右。
袖携维卫录,访我过蓬陋。
若言法华山,有象金所就。
其来自西土,隐现不可究。
我时尝记之,尔耳亦聊复。
谁令兹悲师,镂板播蔬谬。
向来天衣游,追随遍岩窦。
高谈屡绝倒,寝食废农昼。
归欤又同舟,半道过濠寿。
昆行寄衔茔,一再获邂逅。
清霜殒群木,凄劲捣衣候。
翩然不我留,云山挺高秀。
荒堆无草树无枝,懒向行人问昔时。
六国英雄漫多事,到头徐福是男儿。

楚天解组归来,颠狂肯放杯辞手。黄鸡一曲,千场保社,百年亲旧。

起舞婆娑,好风吹帽,野花簪首。试酒酣重问,渚宫烟景,仍髣髴,从前否。

君说崖欹峡斗。乱猿啼、绝无昏昼。岳阳楼阁,洞庭波浪,银飞雪走。

一笑浮生,杜陵花鸟,信陵醇酒。问彭篯骄语,尔曹还总,让才人寿。

天高风正急,鸿雁傍人飞。
江外无来使,淮南尽捣衣。
悲歌聊当泣,远望亦同归。
为报严夫子,沧洲与愿违。

鸡冠浑是胭脂染,今日如何浅淡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犹带满头霜。

金陵客舍惊秋早,故旧相逢即倾倒。未询市上新富儿,且访山中旧遗老。

李君自昔称文儒,双瞳炯炯长髭须。石田茆屋堪为记,流水飞云山自娱。

闲来乘兴无远迩,竹杖芒鞋随去止。世人笑咤任纷纷,荣辱升沉同逝水。

别来五载未承颜,几回清梦到柴关。借问君今年几十,庞眉鹤发颜如丹。

有时高斋成独坐,心事悠悠忘物我。秋风吹老涧边薇,寒禽嗙熟庭前果。

开壶与客更忘怀,天然之乐谁相猜。杯中绿酒经年熟,几上朱弦旧日谐。

豪歌大醉便起舞,华月窗前夜当午。大儿三十喜延贤,小孙七岁能猎古。

知尔幽居乐更多,渭川盘谷岂能过。或从仙洞骑黄鹤,每倚池亭看白鹅。

嗟予少小慕芳躅,亦欲相从结茅屋。禁林空忝受君恩,为赋新诗在空谷。

西海何年去,南山万古存。风云留福地,星斗上天门。

有欲谁观妙,无为自觉尊。青牛不复返,空诵五千言。

四月春蚕已剥绵,困人风日嫁人天。不知织就鸳鸯锦,废却如花几夜眠。

陨霜凋枫木,泽薮莽虞虞。结徒策青骊,行狩聊我娱。

左发殪玄兕,右捎仆文駼。插羽坐草间,饮酎炙鲜腴。

川光夕明灭,雁骛风叫呼。立马千仞冈,仰送浮云徂。

弹剑问所私,何如李金吾。

金鸭香残犹有烬,银台烛灭仅留心。夜深月到蔷薇架,斜送窗间一角阴。

多时仙掖里,色并翠琅玕.幽意含烟月,清阴庇蕙兰。
枝繁宜露重,叶老爱天寒。竟日双鸾止,孤吟为一看。

停云蔼蔼在高楼,几度怀人叹阻修。安得陶潜共延伫,也胜王粲独消忧。

昼眠忆弟劳青眼,秋望思亲惧白头。亦有神仙解怡悦,何时骑鹤重来游。

橄榄如佳士,外圆内实刚。为味苦且涩,其气清以芳。

侑酒解酒毒,投茶助茶香。得盐即回味,消食尤奇方。

宫商舌底发,星宿胸中藏。虽云白露降,气味更老苍。

山林假岁月,颜色饶风霜。以兹调众口,谁敢轻颉颃。

作此橄榄诗,远继葑菲章。大器当晚成,斯言君勿忘。

天空霜冷塞云黄,雁阵惊寒字两行。几度参差无觅处,海天愁思正茫茫。

觉而动,照而寂。
云净月明,波停水碧。
圆通触处露全身,依旧脚跟浮逼逼。

驿楼岁暮萧条,小桃何事迎人笑。无言如诉,命事王母,信沈青鸟。

靥瘦繁霜,脂销零雨,梦寒清晓。自刘郎去后,天台路隔,知孤负、春多少。

今日玉骢来到。喜相逢、菱花孤照。清幽谁伴,黄花告谢,芙蓉云老。

早趁东风,移根换叶,脱身池沼。卜佳期,前度琴心一曲,作相思调。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