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愿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词的上阕领起于登楼所见的萧索秋景。“寒眼”并非冷眼,而是“眼寒”,是冷落的景物使眼睛生出寒意,其实就是心寒、情寒。“乱空阔”初看颇不合情理,因为“乱”似乎与空阔关系不大。词人借秋天的背景将“乱”字与落叶相结合。秋天到来,落叶处处,使空阔的江天看起来零乱而萧条,如此理解,“乱空阔”自然就合情合理了。而萧条的愁情是由萧条的秋景引起。所以词人云“客意不胜秋”。不过词人并没有继续这种低沉的情绪,而是强行振作,越是愁恨低回,他越是要“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这显示了他的倔强和自信。在词人这种精心设计中,他在“最高楼”上目睹了“江山图画”的可舒可卷,听到了长江波涛汹涌中的“龙鱼悲啸”,并无余暇顾及小家子气的“诗愁”。可是,江山虽然壮美,却挡不住南宋国势日渐衰微。词人虽然倔强,壮志仍然难酬,此时的豪情,壮则壮矣,而悲愤却是掩在深处抹不去,勉强的豪情无法长久。当强提的那口硬气逐渐消退,一阵秋风秋露,此时词人寒意顿生,情绪再次低沉下来。
下阕抒情。在情绪跌宕起伏的登楼“望神州”之后,词人忽然有所悟继而感叹。国势衰微,有志者理应报国,可像词人这样的智勇双全人士却报国无门。他为此忧愤白头,平生的抱负理想、壮志豪情,只剩下今时的失落黯然。时光流逝,词人垂垂老亦,他壮志难酬。念至于此,词人虽不甘心,却也无可奈何,只有“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陪伴他的只有江月和沙鸥。情绪承接上阕结尾处的低回,显得不平、无奈、凄凉。
整首词气象阔大,语意爽直,悲壮激越,在历代登楼作品中别具一格。
一览群芳稿。认当时、青绫幛里,班才薛貌。忍把无穷思亲苦,写出大家声调。
更莫问、瑶琴静好。纵有窗前京兆笔,料年年、只合和愁扫。
怎舒得,翠眉笑。
玉台人本工烦恼。也非关、兰因絮果,春风劫小。自古清才妨浓福,毕竟聪明误了。
岂忏向、空王不早。我试问天天语我,说仙娥、偶谪红尘道。
今悔过,太虚召。
君航洞庭日,仗剑割云根。欲识蛟龙恨,年年风雨痕。
涉溪谒林祠,春日戒维吉。閒情既怡荡,尘虑忽已失。
当筵揖群彦,玉雪动昭质。登高属能赋,临水思散帙。
芳亭稍登宴,清醥屡浮溢。幽怀契绸缪,玄论入靓密。
碧筱连深池,朱华耀初日。川原何逶迤,山水亦荡潏。
仙游匪无悰,雅咏当有述。泠泠风南至,皎皎月东出。
言志适所存,吾其舍鸣瑟。
三危上凤翼,九坂度龙鳞。路高山里树,云低马上人。
悬岩泉溜响,深谷鸟声春。住马来相问,应知有姓秦。
人事支离任转蓬,炎凉作敌古今同。山僧讶我头头错,我羡山僧色色空。
龙带浮云归古洞,犬随白鹤舞松风。凭高才话诸天事,月挂峰头别又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