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江行晚过北固山

泊秦淮雨霁,又镫火,送归船。正树拥云昏,星垂野阔,暝色浮天。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梦醒谁入楚些?冷冷霜激哀弦。

婵娟,不语对愁眠,往事恨难捐。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如此山川。钩连,更无铁锁,任排空、樯橹自回旋。寂寞鱼龙睡稳,伤心付与秋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刚刚雨过天晴,将船停泊在秦淮河的岸边。两岸的灯火和船上的灯火都在送我这正要归人的船。树的周围好像被云彩拥抱着,是那么昏暗的一片。星星低垂在辽阔的天际,那昏暗的黄昏暝色从水面上直弥漫到天边。长满芦苇的江边,突然响起潮水澎湃的声音,在江上水波的中心泛起一圈圈光晕。圆月倒影在江心,随波摇荡。我在船上一梦醒来,是谁在唱着哀伤的《楚辞》呢?好像听到江面上传来哀伤悲凉的琴声。

月亮寂静无言地照耀着我,只有无边的孤寂忧愁陪我渡过这漫漫长夜。有多少家国个人的往事都是忘不掉的。看那广阔无尽的南徐平野,看这么苍茫的北固高山,是如此美好的山川。晋朝攻打东吴的时候钩连的铁锁尚且被烧断了,现在的满清连不可恃的铁锁也没有,更不用谈还有什么国防设施了。任凭敌人的战船随意出入游弋,激浪排空。国家如此多难,而朝廷却一无作为与对策,只能把一切伤心都付与秋江上的一片茫茫烟霭。

注释

木兰花慢:词牌名。此调为柳永所始创。双调,上片十一句,押五平韵,五十字,下片十二句,押七平韵,五十一宇,共一百零一字。

北固山:在江苏丹徒县北,下临大江,与金、焦并称京口三山。

秦淮:河名,源出江苏溧水县北,经南京而入长江。

树拥云昏:化用杜甫《返照》:“归云拥树失山村。”

星垂野阔:化用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

暝色:夜色。

“晕波心”句:化用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波心荡、冷月无声。”

楚些(suò):此代指楚辞。些,语助词,楚辞句尾多“些”字。

泠泠:形声词。哀弦:哀楚的乐声。

婵娟:美人,代指月。

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江枫渔火对愁眠”。

捐:捐弃。

南徐:今江苏镇江。

如此山川:梁武帝登北固,题“天下第一江山”。

铁锁:晋王濬伐吴,吴人以铁锁链横江,王濬作大木筏沿江而下,烧断铁链。

排空:拥塞天空,形容众多、气势浩大。

樯橹:指战船。

自回旋:随意出入游弋。

寂寞鱼龙:化用杜甫《秋兴》:“鱼龙寂寞秋江冷。”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自金陵移舟东下沿江所见及夜深梦醒之哀绪;下片写词人面对北固山感事伤时、忧国如焚之壮烈情怀。此词赋陈其事,从行船出发开始,一路逶迤写来,渐入佳境,曲折委婉与顿宕豪放处,疏密相间,美不胜收,其美学魅力来自作者对心灵的真实描摹。在思想上,这首词则继承南宋词人的传统,借写景咏爱国情怀,表达对时事的悲愤。

  词在起调处,以“泊秦淮雨霁”一句把读者引入词境。欲写江行,却写泊舟未写北固,先写秦淮。此句前,供人想象的是雨中秦淮河上的旖旎风光;此句后,立即以“又镫火,送归船”二句转入江行的画面,而句中的“灯火”两字则点出词题中的“晚”。下面更以一个表示时间的“正”字领起六句景语,把此时进入视野的岸边景与江上景、天空景与地面景、远景与近景、动景与静景,尽收入词篇之中。

  此六句词,即眼前景色,融入杜甫诗“归云拥树失山村”(《返照》)、“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及姜夔词“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淮左名都》)诸句意境,构成一卷景象万千的秋江夜行图。六句中,初曰“云昏”,继曰“星垂”,再曰“暝色浮天”,加之以“夜潮骤起”“月影荡江”对江上的夜景句句点染,层层勾勒,境界因之全出。而在物象的组合上,在丛树与幕云间着一“拥”字,在繁星与平野间着一“垂”字,在瞑色与长天间着一“浮”字,在月影与大江间着一“荡”字,也都是托出境界的点睛之笔。其“晕波心”句中的一个“圆”字,更被陈廷焯在《词则·大雅集》中赞为“警绝”。歇拍“梦醒”两句则从写舟外所见转而写舟内所闻,以“楚些(《楚辞》中《招魂》句尾语助用“些”不用“兮”,洪兴祖补注云:“凡禁咒句尾皆称些,乃楚人旧俗。”)”“哀弦”显示入耳的音调之悲凉,对下片感时事而兴悲的愈转愈沉痛的词情,起了引发和过渡作用。

  换头两句中,“婵娟”与上片中的“月影”相呼应,“愁眠”与上片中的“梦醒”相承接。此两句融合了上述姜夔“冷月无声”句及张继《枫桥夜泊》诗“江枫渔火对愁眠”句而自成意境。下面“往事”七句则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句化出,意在托历史往事以抒发其对时事的悲慨。作者之“往事恨难捐”者,非一己之事、身世之恨,而乃人世间兴衰之往事、清王朝没落之深恨。其所以“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而发为“如此山川”之感叹,固因望中的南徐、北固在其过此前不久竟曾为外敌所攻占,正如萨都剌在《满江红·金陵怀古》词中所说,“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了。其“钩连,更无铁锁,任排空、樯橹自回旋”云云,当然既非对江景的一般描写,也非对历史的一般回顾,而是有的放矢,以古喻今,指出在腐朽无能的清廷统治下,面对列强坚利的炮舰,已无江防可言,只有任侵略军的舰艇在长江上激浪排空,自由回旋,终于陈兵南京城下,迫订了南京条约,而此条约之丧权辱国,与三国时吴末帝孙皓之“一片降幡出石头”只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差而已。此三句词中,一个“更”字、一个“任”字,情见乎辞,感概系之,字里行间潜藏了对当前时事的深切悲愤。最后,作者以“寂寞鱼龙睡稳,伤心付与秋烟”两句宕开词笔,结束全篇。上句出杜甫《秋兴八首》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既是写秋江深夜的景象之冷寂,再一次点词题中的“晚过”,也是以此一含有喻示性的意象,引人生发在此国难当头之际而清廷上下仍文恬武嬉、沉睡未醒的联想。下句则把前面所表达的“哀”“愁”“恨”再归结为“伤心”两字,而面对沉沉夜色、浩浩秋江,此一片“伤心”之情既匪言可,也无处陈说,只有将其付与夜幕中、江水上的迷濛缥缈的秋烟。此一结拍,思入杳茫,寄慨无穷,在篇外留下了袅袅不尽之音。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今人或推测为“作者晚年南归,途经北固山有感而作”;或断定为作者“壮岁之作”,其时,“太平天国事发,南京已见烽火,但尚未为其所攻占”;近人吴徵铸在《晚清史词》文中则谓其乃哀鸦片战争中镇江之为英军所攻破(见1942年2月《斯文》半月刊第2卷第7期)。对照原词,比较三说,似以吴说为胜。吴文写于抗日战争期间,文中还感慨遥深地指出:“国无海防,何言天堑?今日读‘钩连’二句,盖有同恸。”查英军侵入长江在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是年六月,攻入镇江,直抵南京七月,迫清廷签订城下之盟——中英南京条约,八月,始退出长江。列强瓜分中国的一段屈辱历史,遂由此开始。依吴说,则此词反映的正是这一史实。

蒋春霖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后居扬州。咸丰中曾官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间兵事,特多感伤之音,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賸稿》。
  猜你喜欢
黄沙连海路无尘,边草长枯不见春。
日暮拂云堆下过,马前逢著射雕人。
条峰五老势相连,此鹿来从若个边。
别有野麋人不见,一生长饮白云泉。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邦君今刺史,光禄古名卿。
况是三台后,仍兼二事荣。
才猷希世出,议论一时倾。
文燄长千丈,诗锋锐五兵。
量形沧海狭,气与素秋横。
官路紫朱竞,公心绂冕轻。
金华推美郡,铜虎惬专城。
半岁开尊府,休风变细甿。
堂阴空昼讼,桑野劝春耕。
每布诏条暇,间携宾从行。
江山寻胜地,笳鼓拥游旌。
好景樽前挹,新篇席次成。
双溪兹壮观,八咏昔虚声。
治状称尤异,宸衷眷直清。
势应非久次,代岂俟终更。
卓马朝将近,元龟德素明。
丰功增阀阅,旧物取钧衡。
属吏谁堪卹,孤踪此最平。
下科逾十稔,薄况甚三生。
尚壮羞乾没,虽驽愿使令。
斯辰如贲饰,吾道定蒙亨。
辄取盐车吭,聊逢伯东鸣。
柳边*榭,倚兰人共月孤高。乱云脱坏崩涛。一片广寒宫殿,桂影数秋毫。尽掀髯老子,露湿宫袍。人生此朝。能几度、可怜宵。况对清尊皓齿,舞袖织腰。碧空如洗,拚一醉、河倾转斗杓。今夕乐、归梦临皋。

介老归朝众所闻,登坛又见读书人。先公向此开茅土,五郡于今待抚循。

黄发有谋终可信,苍头无赖不须亲。莫嫌潦倒多言语,身是三危旧逐臣。

千里各有适,一官偶同居。登舟思共济,幸脱风波馀。

南宫在何处,山川邈以纡。戒行在今朝,酌酒向前除。

欲发宁无言,为君转踌躇。教化尚蹇涩,囹圄未空虚。

所忧远且大,不但及簿书。赵国重九鼎,赖有蔺相如。

毋为蚌鹬持,以利归若渔。

去郭轩楹也自奇,独峰相对好吟诗。如游梁宋拾瑶草,胜在商岩采紫芝。

宝树传家成故事,铜池应瑞出当时。多君素有亲贤意,更种幽兰寄所思。

奇珠颗颗滚波心,牛渚无犀那易寻。衔石难填沧海恨,可怜精卫是冤禽。

乘云欻先登,攀崖纷广眺。
孤峰上寒日,平楚腾余烧。
天高风物紧,地迥山川窍。
饥鼯乍陆梁,哀鸿相叫啸。
企石揖云帆,披霞迎海峤。
空水共泛澜,虚无自余照。
林深养谷神,壁仄团景曜。
光风烂芝苓,玉髓滋萝茑。
樵隐自夷犹,末路多奔峭。
怀哉瀼里公,千春可同调。

七载边关客,年年快此游。天高风扫暑,地僻径通幽。

酌酒邀同伴,看花豁远眸。归来聊纪胜,明日是新秋。

行来人世尘千里,梦绕故山春万重。
慈母新年音信缺,遥瞻白云是中峰。

为爱高秋意,亭亭水一湄。寒光难入谱,秀色自成篱。

逸士分栽处,闲僧采服时。山居真不易,相对足栖迟。

竞传垂手设三关,又说常锋示一拳。谁信云根涌双塔,松风历历更幽玄。

风雨晚春天。芳兴慵悭。浅红稠绿满园间。独有梨花三四朵,留住春寒。

年少跃金鞍。咫尺关山。倦飞如我已知还。洒向东风千点泪,衣上重看。

梁父吟,泰山之顶可埋金。
噫嘻蜀道徒崎嵚,南风来舜琴。
梁父吟,佳人未偶频伤心。
四时有恨秋偏深,绿丝空满簪。

十万买邻,三分种竹,拥书便抵专城。吟边鬓雪,{臨/手}镜还惜惺惺。

为想茂陵卧久,正宜消渴与调冰。槐风里,短枪角扇,试听泉声。

淮海俊游易歇,赋大山招隐,意夐神清。追携恨晚,忙际空说闲情。

幸不到门触热,?唅流汗令人惊。抽簪去,愿陪玉局,同泛金觥。

粉褪香消力渐微,多情犹自舞斜晖。野花篱落西风冷,不比春园得意飞。

外沿大海内深溪,浮水葫芦每自携。惟有土官乘筏过,众擎如蚁两行齐。

鬻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轮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

卤浓碱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山去夕阳还。

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

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

自從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餱粮。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

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

鬻海之民何苦门,安得母富子不贫。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甲兵净洗征轮辍,君有馀财罢盐铁。

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