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②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三国时期魏国初建,官至尚书郎。中:醉昏。酒圣贤:言酒的清浊。
③刘伶:魏末晋初的文人,“竹林七贤”之一,字伯伦,沛国人。著《酒德颂》一篇。
④潘郎:即潘安,又名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晋书·夏侯湛传》:夏侯湛字孝若,谯国谯人也。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而美容观,与潘安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都谓之“连璧”。
⑤买山钱:购买田房隐居的钱。
上片,借赞扬古代贤明之士来表达对同情者的仰慕之情。 “徐邈能中酒圣贤”,是隐喻徐得之的直言相谅,秉性修甚,颇有徐邈能识酒的清浊(世道清浊),醉而不问公事的洒脱气质。“刘伶席地幕青天”,是隐喻刘唐年隐居乡间,简从陋出的生活和贤明放达的性格,如同“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屋无室庐,幕天席地”的旷达胸怀。“潘郎白璧为谁连”,是隐喻诗人潘大临与挚友的友善。两者分离,苏轼发出“潘郎白璧为谁连”的哀叹。苏轼有意将古之徐、刘、潘三贤才与今之徐、刘、潘三贤才同姓偶合,为的是表达苏轼向慕贤明,追求旷达的处世观。
下片,直抒欲回朝不成,真做隐士又无奈的仕宦观。“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点明苏轼目前的“无可奈何”的政治处境和“新白发”的衰老生命。苏轼离开黄州友善的人后感到寂寞孤独。即是死后,不如归葬于家乡的青山秀水边。这是苏轼视死如归的坦荡的生死观。“恨无人借买山钱”,进一步写自己欲回朝不得,欲隐居不能的无奈愁绪。一个“恨”字道出了这种只能退步、安居现状的随缘心态。
全词,运用三个历史人物来隐喻三个现实人物,再由三个现实人物而联想到苏轼自己的政治处境与适应心境,可谓借古喻今的绝妙构想。文字含蓄精练,蕴涵着丰厚的思想情感,是苏轼感旧词作中的佳作。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苏轼将从黄州离任去汝州,不断与挚友出游黄州名胜,出入于酒店食家,对饮言欢,感旧抒怀作该词。
泛香樽俎飞云上,著色江山泚笔前。乾鹊鸣鸠共晴昼,长红短绿各华年。
徐市求神仙,入海竟不返。蓬瀛渺云涛,相望岁华晚。
中洲海上来,眉宇青天开。手持白羽扇,笑上黄金台。
羊裘客燕冀,出入王侯里。长揖公卿间,飘飖紫云起。
北渡黄河津,洛阳多故人。终然无所遇,归卧西湖滨。
西湖茅屋冷,自吸丹砂井。明月下青松,照见萧萧影。
振策吴市游,相逢正清秋。无人识梅福,长啸空悠悠。
何须鲁连子,世事皆如此。生计五湖烟,功名一杯水。
拂袖赤城虹,相思何处逢。傥骑双白鹿,招我五陵东。
别枕潺潺,障暗雨帘衣,晕冷镫色。悴叶凉喧,晚蛩愁咽,病怀惯禁秋力。
倦吟暂息。梦痕宛转莼丝碧。问故国。谁眷、夜阑孤坐瘴乡客。
惊卧岁晚,乱落江蓠,钓竿沉吟,诗卷疏寂。背西风、残鹃苦说,青铜欺鬓盛年白。
归事布帆从办得。怕酒醒后,惊见画里湖山,采珠荒水,捣尘新驿。
宛宛西飞日,馀光照客裳。青冈留一壑,石濑幽且长。
驾言从之游,山水有清光。浮云日夕起,寒风何凄凉。
宁为岩畔柏,不随秋叶扬。朅来二三子,怀德应徬徨。
渊隽寻薄味,苦淡出清商。浩歌入云表,惊起双鸿翔。
沉浮何足论,兹意殊未央。仰看河汉碧,徒尔问津梁。
宣室情知久荷恩,旅愁无奈泥芳荪。十年玉署尘心冷,一片青山素业存。
病里风云天北阙,春来花树鲁东门。欲知朝市浮沈理,季主长安好共论。
草堂旧在吴江上,江水江花照眼明。久客归来浑似梦,比邻相见不知名。
莼香笠泽思张翰,瓜熟青门忆邵平。一夜西风吹白发,挑灯因自赋秋声。
西台岁云徂,独立抚孤松。仰盼丹关回,情眷玄鹤恫。
玄鹤如诉言,感之恻余衷。冥鸿遵北渚,振鹭集西雍。
飞扬各乘运,翩翩厉高空。洁身岂离群,澹素乃无庸。
留踪破苔绿,露滴悬朱红。永唳奋清夜,朗月何虚融。
照此哀怨深,耿耿殊未穷。亨嘉多夙遘,屯溺鲜英雄。
形以落魄臞,长鸣向苍穹。愿祈圆景光,恒与今日同。
月不去天上,鹤不老樊中。
春残龙尾横斜道,羸骖退食随年少。文书丛里过东风,欲写幽怀何处好。
天晴古陂南城南,城阴水碧金沙潭。是日宿雨林景澹,微波流影青于蓝。
寺前野亭向冥寞,狂飙吹尘暗廖廓。杂花红蕊寒且禁,幸不逢花怅零落。
亭中袅窕西楼开,远烟空翠山光来。渼陂波涛琉璃色,汉江春酒蒲桃醅。
直须对此衔金杯,捶琴击筑心徒哀。苍茫万事渺如昨,几度落日轩辕台。
凤兮栖栖不得意,东山绣斧流言忌。古来贤圣亦复尔,醉舞高歌吾老矣。
回头笑谢新少年,一生羞为时人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