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笑芳年的园花与艳春色的池草的景致。诗中“园花笑”“池草艳”来烘托出园花、池草本来也是美好之物,也不缺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生命力。
“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写满园花草在李白眼中,都不如木槿,排斥了“园花”、“池草”。李白再运用拟人手法,把槿花喻意为“蝉娟”般美好的容颜,如婵娟般亭亭而立的槿花将笑芳年的园花与艳春色的池草统统的比下去了,从而使得诗句文采特异、铺陈辞藻,可见奔放不羁的李白对木槿花情有独钟,怜香惜玉也是因花而异。
“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描绘出一幅园花易零落、池草易萎糜的伤感景致。诗中“夭促”“零落”暗寓出诗人或许多少有点遗憾,美丽总是太仓促,常在瞬间零落,爱花的人是挽留不住落花匆匆的脚步的。其中也不无隐喻满园花草生命之短暂的意味,于是,流露出一种感花伤怀的情绪。
“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侧面槿花的朝开暮落只是表面现象,它“终岁”“翕赩”正表明了槿花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屈的品格。正如东方朔在写给公孙弘借用马车的信中说“木槿夕死朝荣,士亦不长贫也。”诗人用“岂如琼树枝,终岁长翕赩”两句诗对木槿花予以高度评价,热情地赞颂,从而完成了对木槿花形象的塑造。
诗人开始并不直接写木槿花,而是以“园花”、“池草”起兴,指出它们一个“笑芳年”,一个“艳春色”都曾盛极一时,但它们最大的弱点是生命太短促。也就是说尽管园花姹紫嫣红,芬芳馥郁,但是花开自有花落时,当它零落在东风里时,它就会黯然失色,再也无复青春的色彩。同样,小草尽管它萎萋无数,枝叶碧翠柔嫩,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脾性。但是,当严霜降落之时,它就会在瞬息间,萎糜以至朽腐,留给大地以不尽的思索。这就是园花和池草生命的全部意义。接着诗人在否定“园花”和“池草”的基础之上,对木槿花予以讴歌的赞美。
从该诗诗句排列顺序的颠倒上,可以知道诗人思绪的奔涌,情感的炽烈,特别是思绪、情感的跳荡性,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根植于诗人的浪漫气息。
一贵一贱转眼,得意失意片言。丈夫自管六尺,莫拟轻受人恩。
圣王怀远略,使者涉湟津。鹿塞毡裘萃,龙庭俎豆陈。
风高青海静,云锁雪山春。归觐宸衷悦,恩敷万里臣。
种柳栽花旧惜春,不知春色为谁新。年年青眼樽前客,只有寒梅是故人。
西征烽火照金微,东望兵戈动铁衣。一道渠魁皆手縳,三边酋长定心归。
马肥塞草空鸣柝,犬卧山村不掩扉。从此军中知小范,平胡歌颂未容稀。
条风动芳树,素月流金波。阳春宋玉和,子夜秦青歌。
亭前练水细如萦,亭上君山玉作屏。林断才通吴月白,雁飞不尽楚天青。
莓苔著雨长黏石,翡翠迎风欲堕翎。怪得步兵迷望眼,诗成正值酒初醒。
更将出处与谁谋,自幸还同李郭舟。每籍高谈延好兴,肯延俗债惹閒愁。
鸟于江上来还去,云向山头起复收。笑我别来身渐远,尚凭清梦到皇州。
吾为若楚歌,若为吾楚舞。刘邦项籍天下雄,一听楚声泪如雨。
楚声慷慨闻千载,屈宋风流至今在。山鬼萝衣旧有情,江妃玉佩长相待。
我生足迹遍九洲,发轫便为荆楚游。沱潜汉沔纵沿溯,澧兰沅芷供采求。
廿年四上晴川阁,过眼江山遂成昨。野客依然水上萍,故人半化云中鹤。
此度淹留时最久,武昌三见青青柳。一时牧伯多礼贤,惭愧人前呼老友。
男儿有才供作使,万丈光芒终已矣。正平文采世无伦,却被曹瞒视作蚁。
昨岁鹤书下江左,州司催促驰駊騀。浪游那有上天梯,罡风吹向尘埃堕。
岂无知己荆南公,疾呼不管众耳聋。天门迢遥帝座远,浮云况自迷苍穹。
郢中《白雪》和者寡,我胡为是栖栖者?江上有山笑未休,枝头杜宇声将哑。
几番弹铗歌《归去》,泥沙易著因风絮。朝来青鸟促朝天,主人难留客不住。
去住因人剧可哀,老马更踏黄金台。未知郭隗更谁是?登临且放心颜开。
半生踪迹昭丘畔,酒社诗盟满江汉。别泪应添逝水流,离情忍向当歌断。
断续歌声短复长,沙边朔雁去行行。凭将此日《临歧曲》,遥继灵均《哀郢》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