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袁州还京行次安陆,先寄随州周员外(周君巢也)

行行指汉东,暂喜笑言同。雨雪离江上,蒹葭出梦中。
面犹含瘴色,眼已见华风。岁暮难相值,酣歌未可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你喜欢
行雨龙公屡易方,魃妖谁敢扇余殃。
田畴接得三年熟,枕簟供来几夜凉。
更喜征夫无减灶,定应行旅不赍粮。
寄声鄞土黄承事,有粟何须更窖藏。

火云欲避金风至。秀气充闾初降瑞。去家丁令却归来,还燕悬弧当日地。

金章紫绶身荣贵。寿福天储昌又炽。怪来一岁四迁官,还过当生元太岁。

浓云漠漠雨毛空,染出桃腮照眼红。遮莫异香飘几席,多情拂掠谢东风。

?印癖秦汉,爱古信情多。薄今亦近于隘,胡不并搜罗。

近自丁黄而降,几辈标奇骋秘,遗绪接文阿。委竟源斯在,吾赵即先河。

拓芝泥,纡爱绶,?重挲。精力各有独到,争忍付消磨。

六百年来高矩,十二时中清课,针度妙无过。解意西泠月,相伴坐烟萝。

寸草心孤日又春,天涯何处不思亲。白云北望三千里,犹忆西湖醉酒人。

巴巫之山足奇石,气含秋云如黛色。君家宝砚安所得,圆为马蹄萤为璧。

宛城路阻流沙长,中国久绝真乘黄。惜哉逸足世不识,所存一迹犹形相。

鄙夫虽非伯乐比,偶见袅蹄识千里。愿君不惜勤示人,倘有骅骝免空死。

泪竹小帘扉,孀娇卓氏闺。犊鼻总相许,鸾云无定飞。

好收缝客线,去衲出家衣。不见鸳鸯底,荷花拔锦泥。

谑号不勤勤,名为养拙人。穿衣慵举臂,吃饭懒抬唇。面垢但寻水,头蓬倦裹巾。尘劳不复梦,悟彻个中真。
夜半兰房春守宫,龙膏香浥紫金筒。
封绡一点春无已,几度花开不减红。

夜静月逾洁,翛然意欲仙。镫凝红豆子,香散碧炉烟。

蛩语破孤响,钟声空万缘。微风一回过,落叶满阶前。

平晓春云失半山,濛濛小雨暗江干。寺楼倚遍消残醉,只有春愁伴薄寒。

饱霜林下风,霜毛极清润。
为问载高轩,何如弄闲影。

醉吹长笛倚云峰,静扫馀花坐晚红。幽梦不离青径月,高情长策翠微风。

虽无化俗清时术,犹有搜奇摘艳功。沙上与鸥脩好罢,梅边教鹤舞晴空。

晚步河桥念此身,馀生犹幸齿编民。府城无迹非为贱,松菊犹存未是贫。

官府才听新降律,酒垆先问有钱人。衢歌仰咏唐虞化,乡饮俱前老缙绅。

平生中表最情亲,浮世那堪聚散频。谢脁却吟归省阁,
刘桢犹自卧漳滨。旧游半似前生事,要路多逢后进人。
且喜新吟报强健,明年相望杏园春。

  余生足下。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余至而犁支已去,因教足下为我书其语来,去年冬乃得读之,稍稍识其大略。而吾乡方学士有《滇黔纪闻》一编,余六七年前尝见之。及是而余购得是书,取犁支所言考之,以证其同异。盖两人之言各有详有略,而亦不无大相悬殊者,传闻之间,必有讹焉。然而学士考据颇为确核,而犁支又得于耳目之所睹记,二者将何取信哉?

  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今以弘光之帝南京,隆武之帝闽越,永历之帝西粤、帝滇黔,地方数千里,首尾十七八年,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昭烈之在蜀,帝昺之在崖州?而其事渐以灭没。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而天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其或菰芦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而其书未出,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至于老将退卒、故家旧臣、遗民父老,相继澌尽,而文献无征,凋残零落,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

  终明之末三百年无史,金匮石室之藏,恐终沦散放失,而世所流布诸书,缺略不祥,毁誉失实。嗟乎!世无子长、孟坚,不可聊且命笔。鄙人无状,窃有志焉,而书籍无从广购,又困于饥寒,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是则有明全盛之书且不得见其成,而又何况于夜郎、筇笮、昆明、洱海奔走流亡区区之轶事乎?前日翰林院购遗书于各州郡,书稍稍集,但自神宗晚节事涉边疆者,民间汰去不以上;而史官所指名以购者,其外颇更有潜德幽光,稗官碑志纪载出于史馆之所不及知者,皆不得以上,则亦无以成一代之全史。甚矣其难也!

  余员昔之志于明史,有深痛焉、辄好问当世事。而身所与士大夫接甚少,士大夫亦无有以此为念者,又足迹未尝至四方,以故见闻颇寡,然而此志未尝不时时存也。足下知犁支所在,能召之来与余面论其事,则不胜幸甚。

水过云津势渐平,双溪滙作剑溪清。
渔舟往来无人见,隔竹时闻欸乃声。

冯亭献地豹言非,秦间廉颇又不疑。四十万兵降死后,浑输括母一先知。

读书秋树根,我爱杜陵句。风流白石翁,洒翰有同趣。

高斋傍疏林,落叶纷无数。天空景物澄,幽人独寐寤。

临窗手一编,游目屏繁虑。由浅渐入深,得新讵忘故。

所乐难强名,终身无餍饫。据梧吟高风,时与黄炎晤。

绣户朱门十万家,都中文物旧繁华。平阳馆里金为埒,光禄池边锦作花。

妙妓清歌翻乐府,妖童新曲奏琵琶。绮筵长夜留人醉,灯火冲霄迸作霞。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