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因见古人心。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八节滩的急流声回荡在龙门峭壁间,秋气笼罩着寂静的山林。回头看看洛阳的城楼,尘土是多么的深厚。以前我们像王衍一样旷放超逸,到现在行为也不被世俗人所理解,由此可见古人的心性。不要计较尘世功名得失,徜徉山水,怡然自得,白发自然不容易长出来。
要问龙门的风景跟何处相似,跟山阴道一样美不胜收。是我生平梦想最好的地方,留待以后再来游览山水。我有一卮芳香的美酒,呼唤多情的山花,可人的山鸟,陪伴我饮酒赋诗。不需要乐器,山水自有美妙的声音。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阕,九十五字,平韵。
李长源:即李汾,字长源,太原平晋人,为元好问“平生三知己”之一,以才华卓绝、磊落有气节知名当世。
龙门:又称伊阙,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两山对峙,东为香山,为唐朝诗人白居易晚年归隐处,西为龙门山,石壁峭立,伊水自其中流过。相传大禹治水在此疏流。
“滩声”句:此二句写龙门山水胜景。
城阙:指城楼。
一何:何其,多么。
前日:以前。
神光牛背:典出《世说新语·雅量》:晋王衍为族人所辱,不以为意,与王导同乘车时劝导说:“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注云:“盖自谓风神英俊,不至与人校(计较)。”神光,眼神,目光。
春风马耳: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喻对外界议论置若罔闻。李长源好议论,性偏躁。以上两句有劝勉之意。
二毛:头发花白。
山阴:在今浙江绍兴,古代著名风景名胜之地。《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使人应迎不暇。’”此谓龙门美景甚多,如同山阴道。
“留眼”句:化用杜甫《渝州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船经一柱观,留眼共登临”。
卮(zhī):酒器,容量四升。
丝竹:指琴瑟、箫笛等乐器,此泛指乐器。此句化用左思《招隐》:“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赏析

  这首词借景叙情,以烟霞泉石的真淳古淡,反衬出尘世的污浊纷攘,寄托了词人蓄之已久的“尘泥免相浣,梦寐见清颍”的思想情趣。全词语句清新自然,诗意又古朴雅致。全篇自然倾泻,真情实感流露笔端。

  上阙起首“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首先摄入其笔的,是“滩声”之壮,“云林”之静。词人先以滩声之笔,点出了洛阳龙门的特有景色,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荡”字为传神之笔,写出了水急声喧的非凡景象。“静云林”也写出了秋日风和、云止林静的特有画面。词人写景,用笔甚简,以短短的二句,包容龙门山水之胜,一动一静,有声有色,相映成趣,其间融进了词人对祖国河山的由衷热爱。下面笔锋陡转,以“回头”一语领起,将远在北面的古都洛阳的“尘土一何深”重重提出,恰与此地明洁的云林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对照的不单一是自然景色,还有关于仕与隐,争竞与安恬,以及对其间苦与乐的观感、评价,都隐寓于中,表达了词人厌弃利名追逐、世俗扰攘的情操。继而,词人又紧扣人事,连用两个典故,来比况其挚友李长源情怀高朗,卓而不群。以以前风景之趣喻人生处世之道,由景道情,极其自然。词人借古人之事对挚友激励,劝勉,宽慰,语意委婉,真情可见。“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二句似承转,由不计较世俗议论得失,转到徜徉山水、怡然自得的心理情态。既写出词人自己的志趣与认识,又用以进劝友人

  上阙由景物推向人事,又从人事兜回景物,终于二者融会于青山一笑之间,转折开合,严谨自然。下阙,自然地转入龙门登览的情状抒写。

  龙门胜景,美不胜收。在短小的词篇里,若具体称述,难免顾此失彼。故而,词人于下阙中以一问句发端,运用“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典故,总说龙门景色的丰富多彩,既补充了词人笔下的画面,回应了上阙首二句,又使词意含蓄蕴藉,耐人回味。如此风光,梦中亦所向往。词人此次与李长源是专程游龙门,用“留眼”字亦表出此处景物极吸引人,大可留连赏览。正由于有上文对龙门景色的渲染作铺垫,所以,下文的抒情自然流出。词人声称要在此酣饮长歌,唤取山花山鸟相伴,欣赏天籁之音,在飞瀑流泉、鸟鸣花放的优美环境中陶冶性情,并感染对方,使其同自己一样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这里一方面表现出词人对和平、安定、宁静生活向往以及对污浊的黑暗现实的否定,同时,也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思想感情在其身上的体现。末二句写龙门山上泉声泠泠,清美动听,直用左思《招隐》诗“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成句,承接自然

  该词在艺术上的特点有三:

  其一,巧用对比,笔势连转,利用画面和意绪的多重变换与剪接造成了令人惊艳的效果。写奇景,出奇笔,成奇趣,这也是遗山词的一个重要审美追求

  其二,词境恢宏阔大又自然清新,上阕写龙门山水动人心魄,下阕写山花山鸟又摇曳生姿,雄健中不乏深婉。

  其三,多用典故成句但化用无痕,古朴雅致又不失晓畅直白。上阕连用三典,下阕后半直接拈来杜甫诗“船经一柱观,留眼共登临”以及左思诗“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用典的密度和力度不逊辛弃疾,但却丝毫不见板滞与晦涩,与词境融合圆美,语如己出。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于金宣宗贞祐四年丙子(公元1216年)。这一年,诗人在女几山躲避兵乱,与李长源分别。后又从洛阳返回三乡与李长源一起游龙门。该词便是游龙门时所作。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猜你喜欢
日映宫城雾半开,太真帘下畏人猜。
黄翻绰指向西树,不信宁哥回马来。
幽忧如蛰虫,雷雨惊奋豫。
无根不萌动,有翼皆骞翥。
嗟我独枯槁,无来孰为去。
念兄当北迁,海阔煎百虑。
往来七年间,信矣梦幻如。
从今便筑室,占籍无所住。
四方无不可,莫住生灭处。
纵浪大化中,何喜复何惧。
首戴圆荷发不梳,叶舟为宅水为居。
沙头聚看人如市,钓得澄江一丈鱼。

子昂文律唱唐家,摩诘诗声未易加。场屋有谁深荐达,坐令入彀赖琵琶。

平生不读一行经,解说如来最上乘。但绕禅床行一匝,免教钻纸似痴蝇。

诗客胸襟旧绝尘,惠然分我一缄春。
裁成蜀国添花锦,贵重丹砂伏火银。
暮雨朝云蜀有梦,琼枝璧月可无人。
要须共醉彭宣酒,莫诿忘情宋玉邻。

辽西重地,东临碣石,朔风塞马萧萧。台上呼鹰,碛中走狗,千人弓箭横腰。

牙纛抗招摇。看雕翎落处,雨血风毛。日暮山空,寒乌饥兔正悲号。

将军坐地分曹。有健儿行炙,美女弹槽。再打一围,扬鞭归去,戍楼画角声高。

何似霍嫖姚。笑当年猿臂,射石空劳。顾语参军,醉中磨盾好挥毫。

蜡梅开花酝香发,亲戚携觯造门闼。造门闼,来劝翁,念翁遁迹楚云东。

皂帽布裙临大海,芦花蒲叶多清风。清风萧萧,尘起奈何?

未若蚁浮鹦鹉螺,由来酒乡可避世,请翁听我《劝酒歌》。

烛花漾漾酒满瓢,雪飞入檐见酒消。瓢与杓,引翁尝,念翁辛苦容貌苍。

汾河恒岳家乡远,吴树淮堤歌思长。长歌复短歌,古调清泠泠,不如浊醪注瓦瓶。

由来醒者多智虑,劝翁一醉安性灵。桑田变易城市改,翁家书卷年年在。

东壁卷,西壁书,中间惟应置酒壶。莱衣芰裳膝前侍,伟节慈明天下无。

门户须开,明月欲来,瓮中又漉新熟醅。有书有子愿已足,翁不痛饮胡为哉!

一忝乡书荐,长安未得回。年光逐渭水,春色上秦台。
燕掠平芜去,人冲细雨来。东风生故里,又过几花开。

青毡乌帽适天涯,白首投荒莫咄嗟。东傍扶桑多薏苡,南过勾漏有丹砂。

还归凤阁掌纶丝,况尔风烟静四陲。海上乘槎无博望,关中置驿有雷时。

羽书己报荆襄复,饟运休嗟蜀汉迟。圣代秘书皆宰辅,扶摇九万起天池。

军城晓鼓已蓬蓬,城下秋云卷暮江。祇有老鸡能换卧,更无佳客可倾缸。

冲风时动萧萧叶,晚日斜窥寂寂窗。犹喜江南有佳客,怜贫时致玉壶双。

虎兕来,犹可奔,狼师一来人无存。大征纵杀玉石焚,昔人雕剿只一村。

雕剿功成赏不厚,大征荫子还荫孙。杀一不辜尚勿为,何况万骨多冤魂。

愿君爵赏毋苟贪,但以三槐植尔门。

汉皇曾读《南华》第一篇,却慕吸风饮露姑射之神仙。

神仙台起建章里,高悬铜盘金茎于寥廓之中天。

和琼膏,壑灵液,九转丹成,一朝形释。白露兮渺渺,秋风兮寂寂。

茂陵剩有土花碧,盘底铜人真仙客。日惨澹兮无光,风悲号兮多苦。

南望九疑之野潇湘之浦,湘水深兮无极,长此恨兮终古。

噫嘻乎长吁,铜折兮神不可折,车偈兮斑斑渍血。

凄凉兮谁诉,惟照古时之朗月。灞陵天远水呜唈,秋雁年年影萧瑟。

秋江欲起白头波,贾客瞻风无渡河。
千船火绝寒宵半,独听钟声觉寺多。

春风吹客心,旷望倚乔林。忽见落花湿,方知流水深。

野云留澹影,山鸟递清音。偶语空亭下,幽期好重寻。

忽带青云去,惟将逸韵留。剡舟知待雪,陶径已辞秋。

风足高山水,光原灿斗牛。瑶华承寄问,多病获新瘳。

世途平处起波澜,输与高僧占好山。
竹尘直为挥俗具,槿篱虚设掩尘关。
林泉有分酬清供,瓶锡无人伴此闲。
摆脱名缰须早计,半生犹得住云间。

寻幽来古寺,地僻心亦间。高僧容我居,山在户牖间。

古枫映葱茏,好鸟时往还。开轩延朝爽,世虑从之删。

读书及宵深,月出翠微湾。对此发长啸,十年混榛菅。

因我得礼你,莫放屁撒屎。
带累天下人,错认自家底。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