罴说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鹿害怕貙,貙害怕虎,老虎又害怕熊。熊的样子是头上毛发披散,像人一样站立着,力气非常大而且伤害人。

  楚国的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模仿出各种野兽的叫声。他悄悄地拿着弓、箭、装火的瓶子和火种来到山上。模仿鹿的叫声来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用火种向它射去。貙听到了鹿的叫声,迅速跑了过来,猎人见到貙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它。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同类的叫声又马上赶了过来,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熊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这时,熊听到了声音就出来寻找同类,结果找到的是人类,熊就揪住猎人,把他撕成碎块吃掉了。

  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熊的食物的。

注释

罴(pí):哺乳动物,体大,肩部隆起,能爬树、游水。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子,胆入药。亦称“棕熊”、“马熊”、“人熊”。

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

被(pī)发:披散毛发。被,同“披”。

绝:极。害:伤害。

楚:指今湖南、湖北一带,春秋战国时期其地属楚国。

为:模仿。

寂寂:清静无声。罂火:装在瓦罐中的灯火。

罂(yīng):一种小口大肚的罐子。火:燃烧。

为:模仿。感:召唤,引诱。

伺:等候 。

趋:快步行走。

因:于是。为:模仿。

亡:逃跑。

而:表承接。

捽(zuó):揪住。搏:搏击, 抓、扑。挽:拿来。

善内:改善内部。

赏析

  这是一篇借物托讽的文言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猎人企图用竹管吹奏出鹿鸣的声音来诱杀鹿,结果招来了其他野兽,最后被熊吃点的故事。主要是讽刺那些没有真正本领却只凭侥幸混日子的人,并直接影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文生动的故事与严肃的立论两相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则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个人本领不够,却怀着侥幸的心理,想着依靠华而不实的手段,是不可能成功的,甚至会招来灭顶之灾。寓言的基本特征是把动植物人格化,这篇文章也是如此。文中出现了形象,有鹿、貙、虎、熊,作者一上来就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物物相克的关系:“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三句总领,以此为基础,构筑出生动有趣的情节。四者之中,熊是猎人的主要敌人,所以作者对其外形及习性作了具体的描绘:“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因物肖形,又预伏下文。猎人是整篇文章的核心,作者对其专长也进行了交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戏剧性的情节及由此而生发、展开。猎人吹竹为鹿鸣,本来是想要猎鹿,但结果与想法相反,先引来貙,吹作虎吼以惊貙,又引来了虎;作熊叫又引来的熊,弄巧成拙,猎人招致了粉身碎骨的悲惨下场:被凶恶的熊撕碎吃掉。

  猎人的错误,在于只从良好的愿望出发,完全没有防备吹竹可能引出的坏结果。正是在愿望与结果相背离这一点上,作者在文末加以点醒:“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这里的“罴”是一种象征,喻指最凶恶的敌人。

  整篇文章的寓意很深刻,主要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害了自己。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这篇寓言也暗示着对腐朽无能的封建统治者的讽刺。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势力日趋膨胀,朝廷为了牵制那些跋扈的强藩,就有意识地扶植另一些节度使,企图以藩制藩。结果是甲藩未平,乙藩更强,对中央的威胁更为严重。柳宗元不赞成“以藩制藩”论,此文末句“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的告诫,道出此文的寓意,讥讽唐统治者不修内政、依赖外力的各种政策的弊害,隐喻朝廷如不加强中央集权的实力,而采取“以藩制藩”的错误做法,必将招致像文中猎人一样的覆灭命运

  这篇寓言是对当时重大的政治问题的讽喻,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可视为政论性寓言。而故事之生动与立论之严肃巧妙结合,寓言其表,论说其里,则是其主要特点。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藩镇强大,威胁国家统一,朝廷无力讨平,只能采用“以藩制藩”的策略,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攻伐,结果获胜的藩镇更加强大,对国家造成更大的威胁。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这篇文章作于柳宗元贬官永州时期,就是针对这个社会局面而创作的寓言性杂文。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猜你喜欢
大雪申威,万木摧拉,
独能擢芳於凝沍中,虽百折不委。
非素有所养,宁不为外侮凭凌者欤。
杨岐驴弄蹄,天衣雁沉影。
两个老无知,语不分邪正。
何似火炉头话,无主无宾。
是非审定,不违法印。
我王库内岂有是刀哉。古今多少人以橘皮为火,
纷然错认。哑,
列灰煨杀谁深省。
陇树塞风吹,辽城角几枝。霜凝无暂歇,君貌莫应衰。
万里平沙际,一行边雁移。那堪朔烟起,家信正相离。
恋恋,
楼中燕。
燕子楼空春色晚,
将军一去音容远。
空锁楼中深怨,
春风重到人不见。
十二阑干倚遍。
相公樽俎纳豪英,使者封章荐姓名。
落日送愁离幕府,翔云随眼入边城。
万蹄宛马休南牧,一啸燕姬慰北征。
敌颈愤来还请系,雒阳前后有书生。
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杨子登科之岁,周郎破敌之年。屈指于今三倍,不成一事华颠。

西台御史气如云,白简霜飞海外闻。归去海棠花下语,却妨鹦鹉作弹文。

饱挂轻帆趁暮晴,寒江依约落潮平。吴山带雨参差没,楚火沿流次第生。

名士尚传麾扇渡,踏歌终怨石头城。南朝无限伤心史,惆怅秦淮玉笛声。

身虽老矣心弥壮,义必为之世所谙。新著绣衣行殿内,又骑骢马使淮南。

升堂避席非常礼,就室迂身共燕谈。更问熊熊与老老,应咍稚女拜而参。

峭壁苍崖林朴樕,茅屋土阶最幽独。兀然一老坐其中,左图右书撑满屋。

鲁国之儒惟一人,章甫峨峨鸣佩玉。造庐就榻事咨询,容貌恂恂言不足。

明堂清庙与郊禋,奥义微文耳相属。乃知圣学无常师,赠言何必劳谆复。

自兹返鲁道弥尊,弟子三千皆乐育。当时弟子从者谁,云姓南宫字敬叔。

千古关仝画,江山意不穷。老将无画意,今且问关仝。

吕公嘉遁处,云鸟静相亲。日与嵇中散,沈冥山水滨。

雁荡斜连海,桃源直避秦。斋居玩易理,龙性可能驯。

中秋宜月不教晴,人倚危楼意未平。任是他时圆更好,争如今夜略分明。

绛罗密幄护风沙,莫遣牛酥污落花。
蝶梦不知春已莫,鹤翎还似暖生霞。
诗呈金字怀仙客,手印红脂出内家。
独羡沉香李供奉,清平一曲度韶华。

词源倒峡惊涛吼,不羡当年燕许手。快意閒观未见书,约客满浮无事酒。

骊珠光迸锦蘘裂,一生不掉仪秦舌。有时一舸访逋梅,梨云梦觉西湖月。

有时歌骚湘雨霁,采得秋兰纫为佩。归来溪上赋閒居,不着閒愁生感慨。

丈夫出处何可测,量材定有古玉尺。近闻黑廌上霜台,暂作红莲幕中客。

于邈先后,实司于天。显矣皇祖,帝祉肇臻。本支克昌,资始开元。

惠我无疆,享祀永年。

禺迹茫茫万里天,望中皆我旧山川。
谁将淮水分南北,直到幽燕始是边。
痴寒脉脉压晴莎,春渐三分景未和。
待得浓阴收拾后,花边春色已无多。

一朝朝、怕离愁别,今番真个行矣。轻装一石秋风后,才作归来燕子,谁说起。

早又被、饥驱历碌无时已,眉闲眼底。任拍遍花栏,听残莲漏,不敢堕双泪。

销魂是,岁岁瑶琴撇理。华年都付流水,思量明日黄河道,人在斜阳影里,差足喜。

有万叠,青山容我相偎倚,闲钱剩几,好载酒河干,看潮海上,尽把乱愁洗。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