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讽五首·其一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

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

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

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

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

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

县官踏飧去,簿吏复登堂。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盛产明珠的合浦,如今已无明珠,盛产柑橘的龙洲,如今已无橘树。

可见大自然尽管能创造万物,州郡长官们的贪求也难以满足。

江南的织妇们还未开始纺织,她们孵化的蚕儿刚刚开始蠕动。

县官老爷骑马来临,撅着紫色的胡须,脸色狰狞。

他从怀中掏出一张方纸,上面写着几行征税的通知。

“要不是太守大人发了牌气,我怎会来到你这小小的居室!”

织妇跪拜向县官求乞:“桑树才刚发出幼嫩的芽子,

要等到春末的时候,丝车才能转动缫丝。”

织妇向县官通言语,小姑子把黄粱饭准备。

县官酒足饭饱刚刚离去,紧接着又进来小吏收税。

注释

合浦:汉郡名,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

龙洲:龙阳洲,今属湖南省汉寿县。

木奴:柑橘树。

造化力:大自然创造化育万物的能力。一作“造物力”。

给(jǐ):供给,满足。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太守或刺史的尊称。

蠕蠕:昆虫爬动的样子。

狞色:狰狞的脸色。

虬紫须:蜷曲的紫色胡须。虬,蜷曲。

方板:公文,这里指催税收的文告。

焉得:怎么会。诣:一作“请”。

桑牙:桑芽。牙,通“芽”。

会待:等待,等到。

春日晏:春末,晚春。

掷掉:转动。

通言语:对话。

小姑:丈夫的妹妹。具:备办。

黄粱:指小米饭。

踏飧(sūn):吞食,饱食。

簿吏:主管钱粮文书的小官。

赏析

  这首诗是现实性很强的叙事诗,主题鲜明,用语尖锐,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愤慨之情。这种愤慨之情笼罩着整首诗的画面,也笼罩后面的叙事和描写。

  前四句先以两个典故,指出大自然为人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资源,也经受不住“使君”之流的贪官无休止的搜刮,以此总括全诗。

  接着叙事。“越妇未织作”二句叙述了时节,用蚕“始蠕蠕”突出了节令很早很早。这个叙述极重要,这是构成全诗矛盾的一个先决条件,正是在这种节令上官府就来催收税赋,更看出官府逼交税赋的冷酷性。诗人用“骑马来”这一行动写出县官摆威风的情景,然后用“狞色”一句刻画县官的肖像,引起读者的憎恶感。这个县官骑着高头大马,满脸横肉,一副狰狞的颜色,再加上卷曲的紫色络腮胡子,这就把县官可怖可憎的嘴脸勾勒出来。“怀中一方板”两句是动作描写,这一动作描写也有它深刻的含义:一方面写出这个县官气势汹汹,借着官府的公文毫不讲理地催收赋税;另一方面写出县官的催逼不是个人行动,而是官府的规定,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整个政府机构。“不因”两句是语言描写。这两句话虽然简单,但亦把县官狐假虎威的行径和盘托出;另外,用一“怒”字也把未出场的“使君”与县官同是一丘之貉的本质揭示得非常深刻。诗的这一层,通过肖像、行动、语言,从表及里地塑造了县官这一人物形象,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得很好。

  “越妇拜县官”六句,写蚕妇的哀告以及被迫招待县官酒饭的情景。这里用一个“拜”字,突出蚕妇说话时哀告的神情;再从蚕妇哀告的语言来写出蚕妇的困境。“桑芽”尚小,蚕刚刚开始蠕动,哪有能力交赋税;哀告中只能苦苦恳求县官延期。这几句话生动地把蚕妇的形象刻画了出来。“小姑具黄粱”一句是对蚕妇形象的补充,这一描写,把蚕妇可怜的处境表现得更值得同情了。赋税无力交付,为了求情还得招待县官一餐饭食。这几句在貌似客观的叙述之下,隐含着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最后两句,把描写往更深一层开拓,诗歌戛然而止,是不止之止,韵味悠长,耐人寻味。县官大吃大嚼一顿,刚刚离开,而管理税收的小吏又闯了进来。诗人用“踏飧”一词形容县官的吃相,带着诗人强烈的憎恨之情。用“复”字写簿吏随之而至,百姓不可能有能力经得他们无穷的骚扰。

  这首诗写得很有特色。首先,它将客观叙述与主观情感的抒发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将议论与叙事相互穿插,相互深化,收到了精警动人的艺术效果。其次,诗人摄取了表现力很丰富的细节,使形象鲜明。如“狞色虬紫须”这一肖像描写,“踏飧”这一细节描写,把县官的形象简洁地勾画出来。第三,对话也很有性格,县官的话耍弄权术,蚕妇的话苦哀求情,都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

创作背景

  这是李贺对现实有所感慨而作的一组讽喻诗,非一时一地之作,当作于元和六年(811年)至元和八年(813年)李贺担任奉礼郎期间。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猜你喜欢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惟 通:唯)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万古山如此,青青岁岁新。自怜看到老,未有不归春。

云树曾经别,莺花不弃贫。自迎东太乙,重作葛天民。

一烧迷千仞,三开见几秦。八公花下饮,仍是少年人。

入门松桂拂天长,遣化谁来自众香。初剪蕨嶶丰菜把,半残桃杏露花房。

不辞峻极犹登践,免使幽寻堕渺茫。闻有山人宅岩顶,试从度世觅神方。

秋光未为老,老桂开墙隈。
虽与春风背,依吐心未灰。
香浮玉宇远,体破金粟微。
诗翁被花恼,深夜灯重吹。
今朝恰重九,更泻茱萸卮。
霜螯未堪把,菊蕊青满畦。
景物自冉冉,气候犹迟迟。
对花莫冷淡,行药姑随时。
清欢既易遇,不饮复何为。
兄弟琴瑟合,子侄鸿雁随。
月明人影散,泚笔赓新诗。
诗力籋天马,不可衔勒羁。
诗坛峻极谢推毂,莫学檀公三十六。

骐骥马不试,婆娑槽枥间。壮士志未伸,坎轲多辛酸。

伊挚为媵臣,吕望身操竿。夷吾困商贩,宁戚对牛叹。

食其处监门,淮阴饥不餐。卖臣老负薪,妻畔呼不还。

释之宦十年,位不增故官。才非八子伦,而与齐其患。

无知不在此,袁盎未有言。被此笃病久,荣卫动不安。

闻有韩众药,信来给一丸。

枫叶乾馀尚小红,苕花飞尽不留茸。经旬欲雪还无雪,只作清寒恼杀侬。

狂吟江浦。不食人间烟火语。韦曲名家。也试河阳一县花。

群仙推去。暂寄岭梅清绝处。笑俯清溪。只有清风明月知。

昔见杜甫诗,多纪乱离事。感怀杂悲凄,令人减幽思。

窃谓言者过,岂其遂如是。及我遭兵戎,抢攘尽奇致。

犹觉杜诗略,十不及三四。请为杜拾遗,再补十之二。

有诗不忍尽,恐为仁者忌。初闻鼓鼙喧,避难若尝试。

尽曰偶然尔,须臾即平治,岂知天未厌,烽火日已炽。

贼多请益兵,兵多适增厉。兵去贼复来,贼来兵不至。

兵括贼所遗,贼享兵之利。如其吝不与,肝脑悉涂地。

纷纷弃家逃,只期少所累。伯道庆无儿,向平憾有嗣。

国色委菜佣,黄金归溷厕。入山恐不深,愈深愈多崇。

内有绿林豪,外有黄巾辈。表里俱受攻,伤腹更伤背。

又虑官兵入,壶浆多所费。贼心犹易厌,兵志更难遂。

乱世遇雈苻,其道利用讳。可怜山中人,刻刻友魑魅。

饥寒死素封,忧愁老童稚。人生贵逢时,世瑞人即瑞。

既为乱世民,蜉蝣即同类。难民徒纷纷,天道胡可避。

绿晕花衫香雾摺。闹春灯蝴蝶。背坐筝床遮画箑。羞醉袖、红生靥。

梦底云山竟千迭。漫算心堪接。雁外西风吹残叶。吹不转、桃花楫。

妄认苦蕴。汩碍胸中。逐缘生、分别匆匆。好将万境,同摄心宫。

泯迷踪,知诸相,体皆空。

照见空宗。有用真空。显心法、动作明空。昆仑顶上,趯弄虚空。

这空空,无可触,遍含融。

径转翠屏开,一片荼蘼雪。不待晚妆成,自下香阶折。

莺是故园莺,月是当时月。谁分比来心,只觉看承别。

谡谡松下风,悠悠尘外心。以我清净耳,听此太古音。

逍遥万物表,不受世故侵。何年从此老,辟谷隐云林。

云态看来变,檐阴坐次移。一蝉吟未了,双鸟去何之。

薄宦槐安梦,浮名剑首炊。安心元有法,遣兴可无诗。

偶寻三迳到阳华,碧玉珍珑真可家。
追想旧游如梦寐,摩挲石刻但咨嗟。
山横碧立并雄岷,大阜洪川共降神。心合云雷清祸乱,
力回天地作阳春。非熊德愧当周辅,称杰叨惭首汉臣。
何幸腐儒无一艺,得为门下食鱼人。

夏日情偶倦,抛书午后眠。醒来无情思,忽见有眠笺。

草圣形难办,神浓墨未干。挥毫龙蛇走,满纸落云烟。

子白东兄写,笑檐世弟编。成文吐锦绣,雅意更缠绵。

邀侬入诗社,赏咏白牡丹。体式五言古,限韵是一先。

五十韵牌检,三时真草全。不成罚酒数,坐花开琼筵。

闻来乘逸兴,思去又索然。老羞久废学,专能作诗篇。

况是枯肠客,痴迷似醉颠。抽丝如轧轧,枵腹何便便。

真愧白居易,敢同李谪仙。扪心如水沸,五内似油煎。

勉力附骥尾,紧加逐鹿鞭。措辞不达意,下笔大如椽。

体格虽匹古,失粘有万千。涂鸦真满纸,不与逃了禅。

小院群芳歇,花王独立前。牡丹真富贵,白色更新鲜。

不与繁华竞,冰姿若自怜。红妆笑艳冶,素质伴婵娟。

啼妇闺门妒,粉郎陌上穿。梅魂盆外借,李蕊意中缘。

虢国娥眉扫,庄周蝶梦圆。眉颦西子頞,香压太真肩。

亭北栏杆倚,墙东绰约偏。玉楼能玉立,花萼衬花钿。

淡泊三生志,芬芳一世传。多情留月下,有意睡台边。

冰肌能清洁,擅心自守坚。琼花疑共见,瑶圃忽相连。

本是银妆点,何劳赤线牵。

何事浮游似梦游,西风吹雁又林丘。半生空负千秋志,一夜常怀万古忧。

芳树望中惊落叶,碧溪眼底泻寒流。白头看破历来妄,且摘黄花当酒筹。

始信桃源隔几秦,后来无复问津人。
武陵不是花开晚,流到人间却暮春。
湖海浮学二十年,重来春色尚依然。
杏花篱落喷红雾,杨柳林塘护绿烟。
草暖村人出游地,鸠鸣刺史劝农天。
觉场独在三灾外,试问支郎第几禅。

药里关心百不知,可怜笔砚锁蛛丝。

倒壶犹有暮春酒,开卷遂无初夏诗。

户外逢人惊隔阔,灯前顾影叹支离。

痴顽未伏常愁卧,鼓缶长谣乐圣时。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