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温处树旗谣

元代·佚名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地方偏僻,中央的权利也达不到,百姓少而官员多。

整天被官员剥削压迫,不造反还有什么办法呢?

注释

台:台州路,现在的浙江省临海县一带。

温:温州路,现在的浙江省永嘉县一带。

处:处州路,现在的浙江省丽水县一带。

树旗谣:在路边树立的旗帜上所写的歌谣

相公:指官僚。这句指出当时剥削阶层的庞大,压在人民头上负担的沉重。

赏析

  这是台州(今浙江临海)、温州、处州(今浙江丽水)等地农民大起义时写在旗子上的歌谣,故称树旗谣。

  元朝统一江南之后,对江南地区的汉人进行残酷的剥削压迫。据《元史》记载,当时带兵南下的军官“皆世守不易,故多与富民树党,因夺民田宅、居室”。这些北方来的蒙古贵族统治者与当地的豪绅富户互相勾结,欺压百姓人民生活之困苦就不难想象了。而“天高皇帝远”,寄托着人民诸多希望的皇帝高高在上,仿佛不可企及,唯任那些官僚机构日益膨胀,“民少相公多”,贪官污吏四处繁衍。悲苦无告的人民受尽这些官僚地主的剥削压迫,他们只好起来造反了。

  正如这首歌谣所唱的: “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受尽苦难的民众再也无法忍受非人的生活,群起而反抗。自古以来官逼民反,势所必然。 于是在元末,浙江东部一带的农民,纷纷举起义旗,进行反抗。接着,江淮流域的农民也起来响应,并影响到红巾大起义。明代黄溥《闲中今古录》对这段历史有所记述: “元到末年,数当乱,任非其人,酷刑横敛。台温处之民,树旗村落云云。由是谋反者各起。黄岩方谷珍因而肇乱江淮,红巾遍四方矣。”

  这首写在起义旗帜上的歌谣正是揭示了劳动大众当时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起而反抗的原因。于此我们今天仿佛还能看到当时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斗争浪潮席卷着大江南北,强烈摇撼着危机四伏的元朝政权。 这首歌谣虽只短短四句,却能抓住主要的方面,揭示出在那种环境逼迫之下人民不得不反的历史现实。四句之中,前三句展示了当时严峻残酷的环境。相公,指官吏。后一句则逼出处于这种环境下人们不得不采取的行动。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诸多的原因导致最终“不反待如何”的后果。而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前三句是铺垫,最后一句收束,因而具有言简意赅、调促情切的感人效果。

  猜你喜欢

危楼日暮人千里,攲枕风秋雁一声。

阴阴云日江城晚。小院回廊春已满。谁教言语似鹂黄,深闭玉笼千万怨。
蓬莱易到言难见。香火无凭空有愿。不辞歌里断言肠,只怕有肠无处断。

风竹萧萧梧叶黄,相思寸寸断人肠。一声塞管来何处,雁带秋声入故乡。

坤元载物,阳乐发生。播殖资始,品汇咸亨。
列俎棋布,方坛砥平。神歆禋祀,后德惟明。

朝驱牛,出竹扉,平野春深草正肥。暮驱牛,下短陂,谷口烟斜山雨微。

饱采黄精归不饭,倒骑黄犊笛横吹。

悲歌把酒气仍骄,幕府藏名怕折腰。万古山川豪侠窟,一时文武圣明朝。

牛羊满野秋俱放,貔虎连营夜不嚣。马援已衰犹矍铄,少陵多病且逍遥。

当筵落笔乌丝湿,挂剑看书绛烛销。我愧白头居太学,云林唯待伴渔樵。

净社归来倒石床,醒余肝胆卧松篁。
行人只赏陶公醉,谁识悲凉述酒章?

萍蓬踪迹几时休。尽飘浮。为君留。共话当年,年少气横秋。

莫叹两翁俱白发,今古事,尽悠悠。

西风吹梦入江楼。故山幽。谩回头。又是手遮,西日望皇州。

欲向西湖重载酒,君不去,与谁游。

江烟淡淡日落后,山雨纤纤潮上初。黄莺引雏过林杪,群鸡就食喧阶除。

竹溪萝径自幽清,片片山衣细霭生。
薄暮园庐半烟火,高原禾黍正秋晴。
遥看绿酒悬帘卖,未办青钱挂杖行。
新月柴门牛背笛,澹云红树总诗情。

渺矣澎湖屿,海中天一涯。岛开环四面,民聚约千家。

风剥山无树,潮侵石有花。捕鱼生计足,不解植桑麻。

又老杨花,浮萍点点,一溪春色。闲寻旧迹。认溪头、浣纱碛。柔条折尽成轻别,向空外、瑶簪一掷。算无情更苦,莺巢暗叶,啼破幽寂。
凝立。阑干侧。记露饮东园,联镳西陌。容锁鬓减,相逢应自难识。东风吹得愁似海,谩点染,空阶自碧。独归晚,解说心中事,月下短笛。
重华南去不南还,二女啼痕在竹间。
亦有富川苏子墨,至今枝叶尚斑斑。

魏其尽晦日,而我乃更生。亦有崒嵂气,中之毛骨清。

他乡遂除岁,爆竹此何声。灯烬飘窗落,因风吹梦成。

高秋夜分后,远客雁来时。寂寞重门掩,无人问所思。
百年心不料,一卷日相知。乘兴偏难改,忧家是强为。
县城寒寂寞,峰树远参差。自笑无谋者,只应道在斯。

上人眼睛黄,游艺出天悟。胸中七曜历,掌上九筹数。

通医诏百药,袭气了三住。馀犹穷众术,辨口剧河注。

谁云不拘教,心实谨律度。提携木上座,白足勤远步。

丁丁啄郊扉,起我曳尘屦。高谈翠竹法,时觅碧云句。

语以丘轲书,竦踊知咏慕。南山古花界,可隐玄豹雾。

挽使小淹留,怀归锡难驻。长途雪没胫,栗烈正寒冱。

披披拂风袖,笑话岩中趣。巾瓶到铜山,钟梵岁云暮。

浮云亦何意,南北自来去。迟尔青春深,过予碧溪路。

李将军,万人敌,目如光电髯如戟。口诵元和诗,手捧神尧历。

西风来献北风归,渠黄忍挽青丝靮。别君昭王台,送君亚夫壁。

有力当为今王宣,有血当为先主滴。男儿一日定千年,肯把离愁对亲戚。

谢傅勋劳未可轻,从容谈笑却秦兵。
君王何事生疑阻,惭愧桓伊为抚筝。

木落水尽千崖枯,天地万物共一吾。数萼梅兄破腊景,几竿竹友傍寒庐。

更见青青秀松柏,森然足称会友者。会友之乐何处寻,围炉立雪喜同心。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