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薄云浅照玫瑰红,一笑君王三举烽。羯鼓楼头鼓一通,霓裳夜舞玻璃风。
赭山梁海老英雄,凿地出天开幽宫。月珠如炬衔两龙,三泉照澈白日同。
蓬莱方丈远不逢,方士谈仙如镂空。?舸满载稚芙蓉,堆珠积玉海波中。
千岁老狐穴深丛,阴厓占断石帘栊。飞乌吐火烧青松,鸣雨鸣风怪哉虫。
履儿年十三,方读左公书。左公非异人,衰周一大儒。
其书主一敬,不敬辄叹吁。祸福有两途,敬则福有馀。
不敬即招祸,此言良不诬。被发一祭野,百年为戎居。
宋灾一罪己,勃兴已庶乎。敬为礼之干,惟敬乃良图。
坐立汝皆敬,道已在汝躯。汝能听吾言,福自人不如。
康乐城头夜飞雪,雪花变作仙翁发。仙翁一笑走仙京,众仙拥入仙官列。
仙官行年七十六,仙官官乃在蛮服。青童侍史尽蛮人,顾视颦眉厌凡浊。
开堂挥散童与史,入室呼齐孙与子。尔曹为我孕云礽,执尘抱琴吾可使。
大儿闻言向妇谋,小儿闻言对妾愁。阿孙近前为翁语,翁果索此无难酬。
一年一孙生一子,两年众孙生不休。十年曾孙竞趋走,廿年阿孙纷白头。
阿孙头白儿死半,翁反还童色精悍。孙曾簇若市朝趋,以首颔之难识面。
应门扫径纷有余,一日一更劳弗遍。前年曾孙又生子,一未脱襁又一见。
阿翁大笑喜出汗,顾后失前心意乱。曾玄两手抱不尽,分置膝头先后换。
或来捋髭白镊断,或来索哺衣牵绽。或来呵殿导升舆,或来涂抹横翻案。
咿咿哑哑满室春,中妇少妇喧难分。中年但期子生子,今日竟见孙携孙。
谁知阿翁喜亦伤,终朝苦为含饴忙。一餐须得五斗粟,几使饲鹤无余粮。
一官伛偻十八载,至今寻思转生悔。不悔官卑与宦贫,悔见儿孙争济济。
翁乎此悔绝无伦,稀世盛瑞悬公身。魏徵五世笏仅在,启期三乐年谁臻。
繄我先皇旷代福,余庆尚及今臣民。吾宗此福已仅见,曾不若翁尤衍蕃。
况翁更在未挂冠,罕事亘古无流传。生男更当无影异,还童定觉鸡窠宽。
溯我交翁及三岁,中间数别逾寒暄。昨来城中一访我,见面精采辉朝暾。
擘窠草书为我作,钗划薤倒无崩颠。一时同官竞乞字,具脯作醢为开樽。
樽前试问别来事,第一曾玄增几人。翁笑吓吓屈指数,屈尽十指又复伸。
伸长屈短费思索,道我衰耄记不真。语余起立再谢走,手不曳杖似鹿奔。
城中故人遍叩门,一一问讯情逾敦。遮攀愿闻导养术,翁笑固问曰无闻。
但云爱民爱物如爱己,天与寿考能绵绵。又云爱民爱物似爱子,天与孙子宜振振。
好在软绡红泪积,漏痕斜罥菱丝碧。古钗封寄玉关秋,天咫尺,人南北。不信鸳鸯头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