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以对句起兴,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此刻楼高风急,江雾浓重,风雨潇潇。“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两句写深秋景色,城上冷风飕飕,江中水气寒冷,好一派肃杀景象。诗句晓畅隽永,看似质朴平易不着笔力。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此二句营造一个“风冷水寒”的悲剧氛围,与“风潇潇兮易水寒”一样,给人以慷慨悲壮苍凉激越的感受。诗的三四句写诗人对讨武战争必胜的信心。第三句诗“戎衣何日定”,“何日”意为“总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胜之心力透纸背。这句诗借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故事隐喻李敬业讨伐武则天是以有道伐无道,说明“匡复”是正义的,顺应民心、天意的,因此也必定是会胜利的。诗的最后一句,“歌舞入长安”,水到渠成轻松自然地作了结尾,表现出诗人必胜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则成仁的彻底反抗精神和大无畏气概。
这首诗工于用典且浑然一体,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概括力。这首小诗,属对工整,语言朴实,音韵和谐流畅。若将此诗的意境分而析之,不难发现,此诗所描述的是“风冷水寒”的清冷之境,而“戎衣歌舞”所体现的却是诗人的满腔热情和雄心,这一“冷”一“热”对比,映衬,赋予了此诗特有的魅力。
老禅期客煮园蔬,少憩西邻日转初。万白千红好时节,断魂空付两龙驹。
书生自怜。芸窗十年。也曾献赋金銮。奏长杨一篇。
光阴走丸。前游惘然。世间万事如烟。拟空山坐禅。
寒威逼重帏,皓彩堕庭戺。不谓晦日愁,乃有丰年喜。
更长要深杯,客缓愧停己。后来固自佳,不至犹可纪。
传香共分题,索笑惊落纸。摩挲玉梅瓶,冻合西湖水。
我舟半夜发,举目流滔滔。倏然风万里,谁谓水一篙?
幽岛不可辨,乱嶕出如鳌。侵晨始登岸,身静心实劳。
小径连沮洳,玄扃閟蓬蒿。弹涂争走穴,杰步拥朱?。
怪花络璀璨,阴木森萧骚。东都昔奔溃,南海纷战艘。
檐楹偶潜伏,部伍争遁逃。将施攻城火,尚见斫柱刀。
黄屋袪晓祲,翠华湿秋涛。运往龙蜕久,人来鹤飞高。
曲峦迷丹鼎,清沼烛鬓毛。毋烦踞龟壳,自此辞卢敖。
帘垂永日小亭幽,时节惊人特地愁。万井笙箫怀帝阙,一檐风雨寄他州。
青藜定遣相辉映,绿蚁何妨共拍浮。不料篷窗今夜月,一时分付与高楼。
神龙逝不返,永永沦赤山。九阴黯莫测,扬辉久矣难。
腼瑜驰十贵,十贵谁不然。魏父床夜光,咄咄起忧患。
楚王非贱货,和氏坐摧残。时议重瓴甋,焉用夸玙璠。
怀壁已贾罪,况复滋琢刊。孚采乃憎命,明温以烦冤。
传语后世人,宝器无为宣。
万株古柏参天,宫鸦依旧声声噪。平沙浅草,盘筵占地,当年驰道。
方土分明,社原未屋,夕阳犹照。仰皇居咫尺,梦迷阊阖,黍离恨,翻新稿。
九载江湖枯槁。染缁尘、酒襟诗抱。凉阴却坐,游人细数,谅无同调。
花鸟闲情,图书结习,平生剩有。奈苍茫老眼,踌躇禁闼,荷心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