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上荒凉的景象多么悲凄,鬼雨洒落在空净的草地之上。
长安秋夜飘忽的霖雨带来阵阵寒意,在这寒风前多少魂灵离去。
在幽暗的小径上,有夹道的青栎为它们送行。
在青冥的天空中,有惨白的月亮为它们照明。
那一排排坟茔早已燃起漆灯迎接新亡之人,就像萤火虫在幽暗的圹穴前纷乱飞舞。
南山:此指终南山,即秦岭山脉,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彻陕西蓝田,凡长安以南诸山,皆属终南范围。
鬼雨:因死亡者的腐恶气味弥漫而降下的雨。
空草:空净的草野。
老:死,老死。
低迷:昏暗迷离。径:小道。
袅袅:风摇树木状。
青栎(lì)道:植有栎木行道树的道路。栎,落叶乔木,叶子长椭圆形,木坚可做枕木。
月午:指月到中天,月光直照。
树无影:“无”字《汇解》本作“立”,据宋刊本、金刊本、日本内阁文库本改。因月光垂直照下,故后有“树无影”之说。
惟白晓:指月光照得南山一片凄淡虚白,如同天晓。
漆炬:漆灯,这里指鬼火、磷火。新人:新死者。
圹(kuàng):墓穴。萤:亦指磷火。
扰扰:纷乱的样子。
这首诗抒写死葬之悲。南山在诗中俨然便是一处亘古坟场,是众生最终归宿的象征,那儿到处浮动着森然鬼气。钱钟书称赏李贺“咏鬼诸什”“意境阴凄,悚人毛骨”,“幻情奇彩,前无古人”,《谈艺录》所举数篇例证中就有这《感讽》第三首。
诗歌首句一“悲”字,为全篇定下悲戚哀怨的基调,隐见长吉内心的生命忧惧。此时“鬼雨”破空而来,洒落在空净的草地之上,顿使生人感受到它胁逼的力量。“鬼”“雨”二字如此搭配为长吉所独创,这个新造词意在表明由于死者之多,其腐恶气味不断弥漫,竟至形成“鬼雨”到处飘洒,如是则愈能显出作者对死亡的厌患。“长安夜半秋”忽又明确交待时地季节,长安可凭以确定南山的方位,“秋”之季度则实为此诗的底色,秋的衰变、秋的萧杀,自然引出了下句的“风前几人老”。
正因为秋风催人衰老逝去,诗人既而想象初丧者通过青栎道入山走向墓地的凄凉情景。黄昏的山路上,光线昏暗低迷,两旁是栎树在风中摇摆;这时秋月正明,投射下惨白的月光,照得一山虚明如晓,由于月处中天,树影凝聚于树冠之下如同没有影子一般,益发森怖可畏。终于到达目的地了:但见磷火荧荧宛若漆灯迎接新亡之人,就好像萤火虫在幽暗的圹穴前纷乱飞舞,令人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无论谁只要达于此地,即走完了人生的全部旅程,而后伴随着他的便是永恒的暗夜和死寂。
此诗造语炼词,颇为讲究,正所谓“不犯俗尘,人情鬼语”(刘辰翁《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诸如“鬼雨”二字的新创,“月午树无影”的奇幻境象,“漆炬迎新人”的幽僻惊悚,皆是长吉呕心镂骨、凿险追幽之处。清牟愿相评李贺诗“如雨洗秋坟,鬼灯如月”(《小澥草堂杂论诗》),牟氏评语所用文学意象正是来自此诗。
飘红穗。正夜静、蜡影昏如醉。想曾秋院闻筝,也向春城拾翠。
如今惘惘,楼外雨、和愁筝门闭。向空王、礼净名经,忏却脂香粉腻。
闻说今夜谁家,有年少群群,舞衫花似。咫尺银墙天样远,情绪懒、懵腾思睡。
正梦著、郁金堂后,那年夜、横波珍重意。又风吹、隔巷娇歌,梦游惊醒难记。
南雪兰襟,东风茸帽,旧情人比花狂。江城画里,楼阁隐垂杨。
可奈春霏冉冉,都换了新绿池塘。销魂地,残红有恨,还作燕泥香。
年年,春尽日,疏灯听雨,总是他乡。纵清歌缓客,怕近离觞。
早识芳心一点,收拾与,蝶粉蜂黄。今宵梦,吴波半剪,应附北归航。
绿晕花衫香雾摺。闹春灯蝴蝶。背坐筝床遮画箑。羞醉袖、红生靥。
梦底云山竟千迭。漫算心堪接。雁外西风吹残叶。吹不转、桃花楫。
二卵疑苟变,五皮致百里。用舍各听天,在人何愠喜。
求全造物病,凿窍混沌死。营营彼何为,万事同一理。
貔貅十万阵堂堂,自古安危系朔方。东下鼓鼙连碣石,西来亭障是河隍。
分兵久戍劳充国,借箸前筹赖子房。闻道暂留诸部落,拔营今已遁遐荒。
露骨江南冰雪肌,断肠塞上锦绷儿。春酸一点留无住,却是成阴结子时。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音和响必清,端影所以亡。
汉宣隆中兴,魏祖宁三方。譬彼针与所,效疾而称良。
行苇非不厚,悠悠何讵央。琴瑟时未调,改弦当更张。
矧乃治天下,此要安可忘。
长昼摊书转木阴,朅来好友共登临。不将名字依刘表,合有溪山著庆禽。
卖屦织帘高士传,绿樽明月故人心。何年踏浪追潮汐,一梦江头柳十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