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甫吟

两汉·佚名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缓步走出临淄城的城门,遥望萧瑟死寂的荡阴里。

那里有三座坟墓紧相连,形状大小都非常的相似。

请问这里是谁家的墓地,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氏。

他们的力气能推倒南山,又能截断系大地的绳子。

不料一朝遭到谗言,他们三人却是因为两个桃子的原因而死 。

谁能够设想出这个奇计?他就是齐国的宰相晏子。

注释

梁甫吟: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乐府诗选》,这篇为齐地土风,可能诸葛亮作。

齐城:齐都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城北八里。

荡阴里:又名“阴阳里”,在今临淄城南。

累累:连缀之貌。这二句是说三坟相邻,坟形大略相似。

田疆古冶子:据《晏子春秋·谏下篇》载,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事齐景公,以勇力闻名于世。晏婴因他们三人,“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他劝景公设计除掉他们,景公同意了他的意见,因将二桃赠给三士,让他们计功食桃。公孙接自报有搏杀乳虎的功劳,田开疆自报曾两次力战却敌,于是各取了一桃。最后古冶子说:“当年我跟随君上渡黄河,战车的骖马被大鼋鱼衔入砥柱中流,我年少又不会游水,却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杀死了大鼋鱼。当我左手拿着马,右手提着鼋头跳出水面的时候,岸上的人们都误认为是河伯。我可以说最有资格吃桃子,二位何不还回桃子?”公孙接、田开疆二人听后皆羞愧自刎而死。古冶子见此,凄然地说:“二友皆死,而我独生,不仁;盛夸己功,羞死二友,不义;所行不仁又不义,不死则不算勇士。”因此,他也自刎而死。

排:推也,这里是“推倒”的意思。南山:指齐城南面的牛山。

绝:毕,尽。地纪:犹“地纲”。“天纲”与“地纪”,指天地间的大道理,如“仁”、“义”、“礼”、“智”、“信”等。一朝:一旦。

晏子:齐国大夫晏婴,历事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乃齐国名相。

鉴赏

  诗的前四句,先从位于齐城(今山东淄博)东南荡阴里(一名阴阳里)之三壮士冢写起。“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步出”与“遥望”相呼应,人未到而两眼视野先到,表明了对三坟之专注。“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这是已经来到冢前,看清了三坟相连,形状相似。这三坟相似,也象征着三位勇士之相似,皆勇力超人,皆有功于君,皆使气好胜,皆被谗不悟。接下去六句转而写坟中三人的遭遇。

  “问是谁家墓”,明知故问,是为了突出所咏对象。答曰:“田疆古冶子”,这是以两人之名代三人之名,其中包括公孙接。“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紧承上句,盛赞三人勇力绝伦。排南山,推倒南山(齐城南之牛山)。绝地纪,语出《庄子·说剑篇》:“此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这里指折断地脉。这样的勇士,结局却又如何呢?“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一朝,既言时间之速,也表明此阴谋之轻易得行。“谗言”二字,倾向性极明,既是对三士的同情、惋惜,也是对主谋者的有力谴责。二句写得斩截有力,使入感到毛骨悚然。二桃,比起三个力能推倒南山、折断地纪的勇士来,那真是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然而竟能实现杀掉三士的目的。诗句所构成的这一巨大反差,足以使人惊心动魄。诗至此,似可结又实未结,因为还留下一个疑问,这就是“谁能为此谋”?答曰“国相齐晏子”。结尾再一次用问答句式,波澜突起,把做国相的晏子指名道姓地点出来。二句看似客观叙述,不着议论,不含感情,实则皮里阳秋,有深意在。一问,意在提醒读者注意设此不寻常之谋的人,一答,指名道姓交代出为谋之人。

  “国相”,字面上是点明其身份,实际上是谴责这个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肩负沟通上下、协调文武之责的“国相”,人当以至此。这样的行为与“国相”的地位、气度、职责该是多么的不相称。“齐晏子”,是直点其名,意在立此存照,永远展出示众,使人们知道,这个善机变、巧谋划的“名相”,竟干出了这样的事。关于此诗作意,一般皆取前引朱乾的说法,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认为朝有悍臣武夫,宰相不能制,就应该有晏婴这样的能臣。

  从诗的主题和语言看,这首古辞当是出于文人之手。在汉乐府诗作中,此诗显得朴拙了一些,但结构还是比较严谨的,诗从望荡阴里、见三坟写起,转到写坟中人被谗言遭杀害的悲惨事件,再转到揭出设此毒计之人。层层推进,语语相衔。诗中两用问答句式,都处在诗的关键处,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气免于平实。语言虽质朴而少文彩,但句句简洁,文雅而不艰涩,明白而不浅俗,可见是经过一番锤炼之功的。

创作背景

  此诗为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一作《泰山梁甫吟》。这首古辞从写坟开始,保留了葬歌痕迹,但从内容看,与葬歌毫不相干,而是一首咏史诗,所咏为齐景公用国相晏婴之谋,以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猜你喜欢
好思量。正秋风、半夜长。奈银缸一点。耿耿背西窗。衾又凉。枕又凉。
露华凄凄月半床。照得人、真个断肠。窗前谁浸木犀黄。花也香。梦也香。
观君潇湘图,起我濠上心。
短褐波涛旧,秋雨菰蒲深。
秦州歌儿歌调苦,偏能立唱濮阳女。座中醉客不得意,
闻之一声泪如雨。向使逢着汉帝怜,董贤气咽不能语。

仙梵潮音水月堂。昙花犹映墨花香。旧围红袖题诗处,曾指银瓶索酒尝。

追幻梦,忆疏狂。春风宿草满平冈。浮山夜壑藏舟夜,槛外长江自渺茫。

采取头春到尾春,猩红染色样翻新。自过谷雨茶船到,先拣龙团赠美人。

陇山自此终,南山自此始。秦坤蜀艮吭,大断乃大峙。

万山东一坪,沔渭分峡水。观山必观峡,左右万峰倚。

雄关亘云际,联之一线耳。果然关之东,雪瀑半坡起。

翠壁泻浪浪,万仞杳无底。陈仓大散关,一扼千夫垒。

平世息龙战,窟穴犹虎兕。登高复何畏,一呼万山唯。

前途大阖辟,造物意未已。

丝丝香篆浓于雾,织就绿阴红雨。乳燕飞来傍莲幕,杨花欲雪,梨云如梦,又是清明暮。
屏山遮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鳞瞑羽迷谁与诉。好段东风,好轮明月,尽教封侯误。

东君调护。错爱春迟暮。一叶兰芽今始露。香满君家庭户。

抱看玉骨亭亭。精神秋水分明。自是人閒英物,不须更试啼声。

解组归来日枕流,摊书林下雪盈头。难将媚骨随尘世,祇有童心任拍浮。

史窃累累张左马,诗篇籍籍亚曹刘。翛然一觉游仙梦,月旦凭谁续太邱。

叹息复叹息,泪沾头上巾。青萍将底用,光掩属车尘。

枝头鸟鸣。梁间燕声。一般都是闲情。动愁怀怎生。

茶烟细萦。窗纱半扃。昼长清兴堪乘。谱新词谩成。

绿阴昼静南风来,晴梢拂拂烟花开。箨龙走地牙角出,班班玉立横苍苔。

长镵穿云石路滑,锦衣脱绷玉版白。鸣牙未下冰雪齑,开笼先放扬州鹤。

致位丞疑地,夔龙伯仲间。星当朝北斗,日已薄西山。

取谤因雠恶,贪权失丐閒。此行虽铁甲,未足比惭颜。

为客荒斋夜,相过喜见君。酒杯令仆进,厨火向邻分。

归计贫难定,愁言醉可闻。无由免流落,归卧故山云。

海路东南万壑倾,青山孤起压重城。驿亭春半馀寒雪,墙角无人草自生。

劝子一杯酒,清泪不须流。人间千古,俯仰如梦说扬州。何况楚王台畔,为雨为云无限,人事付轻沤。聚散随来去,天地有虚舟。谪仙人,解金龟,换美酒。载与君游,流水曲觞且赓酬。麾盖飞迎过霭,江滨响振歌喉,拚醉又何求。三万六千日,日日此优游。

秘书古罍洗,金玉閒追琢。寘之宗庙间,乃复敦素朴。

科诏昔求贤,明经以为学。君虽第三甲,文气已磅礴。

凤毛联五色,麟定峙一角。于时日正中,青冥翔寥廓。

迄今半台省,往者俱馆阁。枚数尽英雄,隐显关述作。

伟哉尚书宋,继起秋天鹗。一魁四海望,旋复凄夜壑。

盛衰互绝续,天意岂厚薄。吾子幸老翁,挂冠弥矍铄。

安车大江左,杖藜名山郭。清言穷理窟,私淑仰先觉。

况及大夫公,生世縻好爵。述德纪丰碑,山木工则度。

宛宛白下虹,剡剡翠螭襮。无双江夏姿,豫章元祐脚。

清标溢素羽,皦若离群鹤。翕然万里思,芝草焉用啄。

不食固不饥,风清九皋乐。回首汉廷偃,倒行竟前却。

疏广非甚贤,知止自宽绰。仆也畎亩中,讴歌以耕凿。

闻名三十载,交谊欣所托。鹏鴳各栖飞,萍蓬殊依泊。

天寒望古柏,孤翠几巉错。深期帝子都,仿像洞庭乐。

馀音今在无,大雅其寂寞。缅怀虞阁老,安问颇悠邈。

空花结翳业,不疗金篦膜。沧江落日远,一苇中流弱。

外史论文章,谭君口谔谔。语我盍赋诗,持赠勤有恪。

君家金华邻,冉冉仙意作。神光运草木,白石俱起跃。

摊书石间帙,洗?松下酌。生荣毕志愿,俯仰何愧怍。

六经圣道微,沿流到伊洛。其文有蕴奥,其义则博约。

后生待来兹,前辈已零落。往往轻师说,授受工摽掠。

虚辞相矜誇,体认迷执捉。君归善自谋,何以同矩矱。

诗教本人心,烦君晓粗略。

匕首空磨事不成,误留龙袂待琴声。
斯须却作秦中鬼,青史徒标烈士名。

经春风雨兴阑珊,瞥见庭花暂解颜。十载未归虞仲里,终朝长对陆机山。

裁云有句凭他巧,赋雪无才信我顽。最喜板舆无恙在,何当芳径一追攀。

  某启:久以疾病不为问,岂胜向往。前书疑子固于读经有所不暇,故语及之。连得书,疑某所谓经者,佛经也,而教之以佛经之乱俗!某但言读经,则何以别于中国圣人之经?子固读吾书每如此,亦某所以疑子固于读经有所不暇也。

  然世之不见全经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也。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扬雄虽为不好非圣人之书, 然而墨、晏、邹、庄、申、韩,亦何所不读?彼致其知而后读,以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惟其不能乱,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子固视吾所知,为尚可以异学乱之者乎?非知我也。

  方今乱俗不在于佛,乃在于学士大夫沉没利欲,以言相尚,不知自治而已。子固以为如何?苦寒,比日侍奉万福。自爱。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