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荆轲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燕国秦国势不两立,燕太子丹为这块心病十分忧虑
决定用樊於期脑袋作信物奉行刺秦王的短浅计谋,让荆轲带上匕首赶赴秦地。
整年里卑词厚礼,奉养荆轲,恰逢人们将受屠戮,军事形势十分危急。
微言大义激起樊氏深怨,献出人头,荆卿圆睁双眼怒气冲冲辞别燕国首都。
北风里一曲悲歌,易水送行场面壮烈,洒酒祭祀天地登车挥鞭长驱。
把密封樊於期首级的匣子送给宿敌秦王,当面打开燕国的地图割让土地。
突然间闪闪电光,图穷匕首见,可惜拿匕首的人不是行家,耳热心悸。
开始行事时锐气何等锋利,到紧要关头他却犹豫无计。
突然间似长虹横贯太阳,匆忙中反而自遭诛杀。
秦王拔剑而起,盛怒伐燕,号呼声似风雷贯耳,秦军向燕地进发。
燕王斩下太子丹头颅讨好秦国,仍被追伐得到处奔跑,没有容身之舍。
秦兵铲平城邑除掉燕王亲姻家族,燕国的官署宫观都被烧毁践踏。
开始行事时指望消除灾祸,最终反而触动了灾祸的机匣。
秦王的兼并靠的是诈力,与讲信义的齐桓公大相径差。
怎能仿效勇士曹沫劫齐桓公的故事呢,实在叫做有勇无谋又愚有加。
世间流传的史事本来就多有谬误,太史公已从秦侍医夏无且那里早有叹嗟。
注释
荆轲:战国时著名侠客。战国时期卫国人,好读书击剑,入燕,燕之处士田光亦善待之,后受燕太子丹所遣,入秦刺秦王嬴政。
不两立:不能同时并存。《战国策·燕策三》:“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太子:即燕太子丹,燕王喜之子。虞(yú):忧患,引申为心病。
千金:指代秦将樊於期之首级。短计:浅陋的计谋。
荆卿:即荆轲。
穷年:整年。徇(xùn):顺从。
且见屠:将要被屠杀。
微言:密谋;暗中进言。
燕(yān)都:指燕国首都。
朔风:北风,寒风。
爵(jué):古代酒器。长驱:向前奔驰不止。
函(hán)首:将首级装入匣子。宿怨:指代秦王。
迥(jiǒng)然:明亮貌。电光:指匕首。
罔(wǎng):没有,不是。正夫:这里指行家。正:一作“匹”。
造端:开始;开端。
趑(zī)趄(jū):犹豫,不进貌。
仓卒(cù):即仓猝,匆忙急迫。
芟(shān):割草,引申为除去。七族:指亲姻家族。
台:古代官署名。焚污:谓焚毁玷辱。
弭(mǐ):消除、停止。
枢(shū):枢纽,机关,关键。
诈力:欺诈与暴力。
桓(huán)公: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以信为号召,与秦之并兼诈力不同。
曹子:即曹沫,春秋时期著名刺客。
故:通“固”,本来。
太史:指太史公司马迁。徵(zhēng):证明、应验。无且(jū):指秦王侍医夏无且。

鉴赏

  历史故事“荆轲刺秦王”,历代都有名人歌咏。晋代左思作有《荆轲饮燕市》,借歌咏荆轲以抒发对豪门权贵的蔑视;晋代陶渊明作《咏荆轲》,以诗的形式不仅再现了当年荆轲刺秦王的悲壮经过,而且以“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表明自己的叹惋颂赞之情;而柳宗元作的这首《咏荆轲》内涵更为丰富,作者用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巨大包容性的语言成功地描述了这一重大事件的错综复杂的情节,精心制造了一个接一个的高潮。特别是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荆轲临行时的悲壮场面和刺秦王的紧张激烈场面,生动体现出荆轲的勇敢、真诚、刚毅、愚狂的性格特征,从而使荆轲的形象跃然于纸上。而此诗的新意更在于诗人对荆轲作出了“勇且愚”的评价。秦国虐待作为人质的燕太子丹,杀戮樊於期的父母宗族,特别是秦军滥施武力,任意侵凌其他国家的种种暴行,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对于像荆轲那些抵抗强秦,进行自保的人和事,则应给予一定的同情和颂赞;但是,对秦王采取暗杀等恐怖手段,不能不说是一种愚蠢而又危险的行径。因为这类行径无论如何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诗人对荆轲刺秦王这一愚昧盲动之举,表示了深深的叹惋。燕太子丹错误地将燕国的命运完全寄托在荆轲一人身上,诱使荆轲充当牺牲品,而荆轲却乐于效法古人,铤而走险,终于丧命,这是历史的悲剧。其实,荆轲即使能杀死秦王,也不能迫使秦国退还侵占各国的土地,从而挽救大势已去、行将灭亡的六国。

  唐代侠风犹盛,安史之乱后,皇室与强藩之间矛盾剧烈,借刺客之手除掉对方阵营中的要人一时成了热门话题与首选的手段。此诗即反映了柳宗元对这种政治上的短视与盲动的轻蔑,也表达了作者在国家统一上排斥“诈力”的观念。

创作背景

  《咏荆轲》是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柳宗元在读古书时有感而作,当时柳宗元身处荒僻的永州(今属湖南)且官赋闲职。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猜你喜欢
荒城在高岸,凌眺俯清淇。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
奸淫且不戮,茅土孰云宜。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
母仪良已失,臣节岂如斯。太息一朝事,乃令人所嗤。

龙宫海藏固闻誇,偶袭初凉泛客槎。层槛迥高临落日,洞房无数尽浮家。

闾阎可想知何在,天水相连杳莫涯。借我华严记残帙,欲将因地付袈裟。

别是人间一洞天,椿松郁郁起祥烟。
德同桂种不知岁,福与水流无尽年。
萱草堂前千古事,莲花池上两神仙。
莱衣戏彩人无恙,结尽溪山风月缘。
夜饮不知更漏永,余酣困染朝阳。庭前莺燕乱丝簧。醉眠犹未起,花影满晴窗。
帘外报言天色好,水沈已染罗裳。檀郎欲起趁春狂。佳人嗔不语,劈面D878丁香。

自兴雕板易钞胥,市册虽多乱鲁鱼。君自石渠翻七略,复依官阁惜三馀。

世推列架皆精本,我愿连墙借读书。政恐衡山承召起,牙签三万又随车。

落尽淮南万树红,昼阴僧院鸟玲珑。檐含梅子黄时雨,户进新篁绿处风。

出世了无梅海界,置身休在碧纱笼。钟堂一饭成遗迹,回首天花丈室空。

青女降枝头。已解添愁。暮蝉声咽冷箜篌。试看夜来多少露,草际珠流。

身世一浮鸥。岁月悠悠。问天肯借片云游。袅袅乘风归去也,直上瀛洲。

酒船一棹镜湖波,云掩稽峰半薜萝。休道谪仙今独少,山林狂客也无多。

昔日奸邪事可哀,如今空筑望思台。冥冥恨魄何之去,唯有南山暮雨来。

平生嗜好唯爱山,前身疑是山中相。
归来深处得幽栖,柴门正与山相向。
殷勤访我到山中,一笑依然尚讳穷。
气老绝非年少锐,诗新殊胜旧时工。
剧谈不惜麈尾落,归路难淹马首东。
若遇故人相借问,为言衰朽学农功。
低枝垂蕊逗疏阴,不学髯龙干百寻。
此去江南知几驿,只今谁动故人心。

游子名家后,天资更敏强。壮怀知自许,远业定难量。

幕府文书简,韦编趣味长。怅然成阔别,音寄莫相忘。

心期汗漫卧云扃,家计漂零水上萍。
桃李向秋凋落尽,一枝松色独青青。
拖紫锵金济世才,知君倚玉望三台。
深山穷谷无人到,唯有狂愚独自来。

拾遗归隐浣花村,日醉田家老瓦盆。满眼好山驴背稳,也胜朝扣富儿门。

鸡鸣嘐嘐兮台怀忧,兄弟表里兮台心求。
黄金门,白玉堂,
置酒恺乐,荣华有光。
桃伤李僵,尔如或忘。

云鹏高自爱南池,岂谓神霄竟得知。万国衣冠劳领袖,八朝钟簴寄安危。

垆椎海岳元无迹,鈇衮春秋更有词。成绩满前仍愿察,华夷犹恐未全熙。

城南陋巷居新僦,绿竹移来几个斜。
丛桂山中招旧隐,读书堆里认君家。
蜀人谩诧文园赋,吴市争看卫玠车。
断简味腴如啖蔗,虎头痴绝至今夸。
不如知止。看尽世间无可喜。心热生风。王老门可问仲通、仲淹王通。
六经如酒。一句中人仁者寿。仁道伊何。要处还他静处多。

过眉山,驻鞭弭,怅怀遗老。嶙嶙洒脱,尚忆高贤清貌。

记当筵、一篇镫赋赏音蚤。对客彊挥毫,看下笔行行称好。

金华殿中,许著词人温峤。不数佗、旧家王谢诸年少。

谁料。韶光转眴,杖履萧条。琴樽寂寞,残墨零缣都杳。

有玉树三株,父书能校。烂羊都尉,说牧豕公卿,盈盈休道。

倘使先生,化鹤归来,相逢应笑。贫贱依然,涉历风霜饱。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