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荆轲刺秦王”,历代都有名人歌咏。晋代左思作有《荆轲饮燕市》,借歌咏荆轲以抒发对豪门权贵的蔑视;晋代陶渊明作《咏荆轲》,以诗的形式不仅再现了当年荆轲刺秦王的悲壮经过,而且以“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表明自己的叹惋颂赞之情;而柳宗元作的这首《咏荆轲》内涵更为丰富,作者用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巨大包容性的语言成功地描述了这一重大事件的错综复杂的情节,精心制造了一个接一个的高潮。特别是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荆轲临行时的悲壮场面和刺秦王的紧张激烈场面,生动体现出荆轲的勇敢、真诚、刚毅、愚狂的性格特征,从而使荆轲的形象跃然于纸上。而此诗的新意更在于诗人对荆轲作出了“勇且愚”的评价。秦国虐待作为人质的燕太子丹,杀戮樊於期的父母宗族,特别是秦军滥施武力,任意侵凌其他国家的种种暴行,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对于像荆轲那些抵抗强秦,进行自保的人和事,则应给予一定的同情和颂赞;但是,对秦王采取暗杀等恐怖手段,不能不说是一种愚蠢而又危险的行径。因为这类行径无论如何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诗人对荆轲刺秦王这一愚昧盲动之举,表示了深深的叹惋。燕太子丹错误地将燕国的命运完全寄托在荆轲一人身上,诱使荆轲充当牺牲品,而荆轲却乐于效法古人,铤而走险,终于丧命,这是历史的悲剧。其实,荆轲即使能杀死秦王,也不能迫使秦国退还侵占各国的土地,从而挽救大势已去、行将灭亡的六国。
唐代侠风犹盛,安史之乱后,皇室与强藩之间矛盾剧烈,借刺客之手除掉对方阵营中的要人一时成了热门话题与首选的手段。此诗即反映了柳宗元对这种政治上的短视与盲动的轻蔑,也表达了作者在国家统一上排斥“诈力”的观念。
四海一流览,为乐遽何央。经传有因依,大雅未沦亡。
知名自前代,骋翰各专场。微音可通灵,新辞协宫商。
绮丽漫星陈,江河郁纵横。岂不多苦心,世士竟茫茫。
中原二三子,春秋足翱翔。离别致仓卒,千载不相当。
乐不须丝竹,花不须桃李。舞不须轻躯,歌不须皓齿。
人生各有乐,顾我如何尔。我是不柳翁,家在南郭里。
诗酒以为乐,宾客至即喜。酒味酸或淡,瓷椀粗而伟。
或无一饤菜,但费几张纸。人情慕富贵,公何视贱鄙。
寒冷载肴酒,暮夜烦屐履。孚诚非猝然,饤饾亦劳止。
不用卞郎瓠,但坐杜侯椅。不桌合八尺,一炉暖双趾。
不以药随时,而用缯掩耳。或啖鱼菹尽,或爱藏蔬美。
或取鱐与腊,或约酒以指。人皆悦真厚,谁敢停箸匕。
一客癯而清,偶坐为六子。吟声尚鼓吹,欢情胜罗绮。
俗物无所用,高会有如此。
曾忆当年,纵横意气,调笑风流。向紫宫曾咏,金丸翠被,锦鞋曾赋,碧繶缃绚。
赌折搔头,敲残如意,邹衍高谈大九州。都休问,愿拜南柯守,封酒泉侯。
年来自爱清酬。待啸月吟风烟际浮。便五湖遍泛,策非范蠡,一邱自足,客有羊求。
诗酒逃名,渔樵混迹,何异衣鱼与食鸥。人争羡,说延陵道上,又见披裘。
新承简命远驱驰,肯道天家雨露私。鹭簉几年清地望,豸冠今日重威仪。
入番到处山河静,万里先声草木知。虚席庙廊应有待,画熊回首莫愆期。
我闻博罗一山拔地起,邈绝霄汉横苍烟。何年蓬莱卷石浮海至,丹梯翠栈相钩连。
仙灵窟宅万古在,是为朱明耀真之洞天。其间琪花瑶草蔽崖谷,砰訇钲鼓鸣层巅。
石楼玲珑员峤见,铁桥崒嵂青冥悬。五岭迢递不得到,梅花村畔魂梦牵。
朅来道上闻玉女,指点金支璇阙虚无间。丰隆列缺,手劈坤维。
水帘千丈,海风倒吹。葱茜见怪竹,咿哑听碧鸡。更有蛱蝶大于斗,五色绚烂雌雄飞。
下与三茅通洞壑,上与列宿争光辉。吁嗟乎!罗浮之胜有如此,只今相望疑尺咫。
我欲移短筇,裹粮偕诸子。手弄罗浮之青霞,口餍罗浮之石髓。
伏虎岩前天乐鸣,飞云塔外狂歌起。三更峰顶见海日,沧溟一片浮红紫。
李白平生最好奇,浪传失足堕苍耳。何似青鞋布袜万里游,矫首扶桑接弱水。
望罗浮,情无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