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借诗褒扬绿珠坠楼的贞烈,其意在讽刺息夫人面对强权软弱,苟且偷生。不过,表面上是贬挞妇人,其实质却在批判与妇人相关的当权者。全诗不仅立论新颖,发人深省,而且出语含蓄,温柔敦厚而不失讽喻之旨,可谓咏史诗中的佳作。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细腰宫里桃花绽放一派艳丽清新,信念故国默默无语度过多少冬春。
这两句用诗歌形象概括了息夫人的故事。这里没有叙述,事件是通过描绘的语言和具体的意象表现的。“细腰宫”即楚宫,它是根据“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翻造的,也就间接指刺了楚王的荒淫。这比直言楚宫自多一层含意。息夫人的不幸遭遇,根源也正系于楚王的荒淫。这里,叙事隐含在造语之中。在这楚王的“细腰宫”内,桃花又开了。“桃新”意味着春来,挑起下文“几度春”三字:时光多么容易流逝,然而时光又是多么难捱啊。“桃生露井上”本属成言(《宋书·乐志》),而“露桃”却翻出新的意象,似暗喻“看花满眼泪”的桃花夫人的娇面。“无言”是本事中的主要情节,古语有“桃李无言”,这是另一层双关。“无言”加上“脉脉含情”,形象生动,表达出夫人的故国故君之思及失身的痛苦。而在无可告诉的深宫,只有“无言”的桃花作她的苦衷的见证了。两句中,桃花与桃花夫人,景与情,难解难分,水乳交融,意境优美,诗味隽永。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堕楼人!”小诗的后两句是说,说到底息国灭亡究竟是因为何事?可怜金谷园殉情的绿珠这坠楼人!
诗人似乎要对息夫人一掬同情之泪了。及至第三句突然转折,由脉脉含情的描述转为冷冷一问时,读者才知道那不过是欲抑先扬罢了。“至竟(到底)息亡缘底事?”这一问是对息夫人内心创伤的深刻揭示,这一点在息夫人对楚王问中原有所表现,却一向未被人注意。
末句从对面着墨,引出另一个女子来。那就是晋代豪富石崇家的乐妓绿珠。其事与息妫颇类,但绿珠对权势的反抗是那样刚烈,相形之下息夫人只见懦弱了。这里既无对绿珠的一字赞语,也无对息妫的一字贬词,只是深情一叹:“可怜金谷坠楼人!”然而褒贬俱在此中,令人觉得语意深远。此外,直接对一位古代软弱女子进行指斥也不免过苛之嫌,而诗人把指责转化为对于强者的颂美,不但使读者感情上容易接受,也使诗意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它意味着:软弱的受害者诚然可悯,还不及敢于以一死抗争者令人钦敬。
因此,此诗对人所熟知的息夫人故事重作评价,见解可谓新疑独到,同时又“不显露讥刺”,形象生动,饶有唱叹之音,富于含蓄的诗美。揆之吴乔的两条标准,故宜称为咏史绝句的范作。
恋恋天光下玉阶,明妃初出汉宫来。情知至死归无路,一点芳心誓不回。
绿珠枉向琼楼坠,碧玉空因綵笔伤。何似芳魂能恋主,化为只燕宿雕梁。
岁暮凝霜结,坚冰冱幽泉。厉风荡原隰,浮云蔽昊天。
玄云晻■合,素雪纷连翩。鹰隼始击鸷,虞人献时鲜。
严驾鸣俦侣,揽辔过中田。戎车方四牡,文轩驭紫燕。
舆徒既整饬,容服丽且妍。武骑列重围,前驱抗修旃。
倏忽似回飙,终绎若浮烟。鼓噪山渊动,冲尘云雾连。
轻缯拂素霓,纤网荫长川。游鱼未暇窜,归雁不得还。
由基控繁弱,公差操黄间。机发应弦倒,一纵连双肩。
僵禽正狼藉,落羽何翻翻。积获被山阜,流血丹中原。
驰骋未及倦,曜灵俄移晷。结罝弥薮泽,嚣声振四鄙。
鸟惊触白刃,兽骇挂流矢。仰手接游鸿,举足蹴犀兕。
如黄批狡兔,青骹撮飞雉。鹄鹭不尽收,凫鹥安足视。
日冥徒御劳,赏勤课能否。野飨会众宾,玄酒甘且旨。
燔炙播遗芳,金觞浮素蚁。珍羞坠归云,纤肴出渌水。
四气运不停,年时何亹亹。人生忽如寄,居世遽能几。
至人同祸福,达士等生死。荣辱浑一门,安知恶与美。
游放使心狂,覆车难再履。伯阳为我诫,检迹投清轨。
东南夏旱天所恻,岂为凶年惜甘泽。南云老守叩天公,欲使疲民解饥色。
紫麟拔秀神所都,中有海阳老人之仙宅。海阳一生诗酒肠,藉以曲蘖和天浆。
三更掷笔走风雨,鼻息无声雷殷床。蛟龙入袖谁敢索,但见绕屋飞琳琅。
天明钟动官长集,雪浪翻空泥一尺。海阳熟睡都不知,清梦正到华胥时。
夜来好雨百事足,稻花吹香稻苗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