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过虽终身未仕,但对北伐甚为关心,一直期盼全国统一。该词即是作者这种心境的最好体现。词的开篇从听觉角度对“秋阅”开始前和刚开始的景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万马不嘶”,足以让人联想到当时整肃的军容以及严明的军纪。随即,“一声寒角”陡然响起,嘹亮之极。“寒”字用得妙,既与词题中的“秋”字呼应,又烘托出战场上的肃杀气氛。 “枪刀突出”三句,又从视觉的角度,在不同侧面描绘了演兵场上的盛况;“人在油掌”三句,从士兵写到将领,描绘了张路分指挥千军万马的仪态:只见他“羽扇从容裘带轻”,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君知否”三句,点出张路分“曾系诗盟”,即参加过诗人集会,展现出这位善于用兵治兵的统帅的另一面,使人物形象愈加丰满、完整。
下片“龙蛇纸上飞腾”三句承接上片,写张路分文采飞扬、才思敏捷的一面,进一步强调了将军的能文能武。“便尘”以下几句写张路分的内心世界。通过描写拂拭佩剑的动作,表现了其不甘于平凡的志向。末三句写秋阅结束时的情景以及作者的感慨。“归来晚”一句,表明演习时间之长。“随军鼓吹”,听起来也好似“边声”,足见作者北伐抗金的迫切心情以及期望朝廷尽早出兵的急切心情。
全词风格豪放,极具画面感,是宋词中描写军事场面的优秀词作。
吴酿木兰春,红鲈白锦鳞。玉盘聊下箸,初识紫丝莼。
我生亦偶然,汝死何草草。槛车忆初来,面凹露双肘。
既被冰雪侵,况复遭群侮。有口难告人,束身守空窭。
汝书犹在眼,汝颜不复睹。吁嗟骨似柴,安能厌豹虎。
四海尽秦坑,诗书同一炬。二月金鸡飞,恨汝不得偶。
挥泪约同人,携灰反旧土。兹愿又已乖,总入山鬼簿。
后先理亦齐,不如早还故。地上莫能容,地下可相许。
苍苍久不闻,休向帝庭语。吁嗟复吁嗟,万里馀妻女。
春闺梦或逢,肯道寒边苦。
金鼓銮舆出陇秦,驱驰八骏又西巡。千年际会风云异,一代规模宇宙新。
西域兵来擒伪会,东山诏下起幽人。股肱元首明良世,高拱垂衣寿万春。
脩竹弄风新雨歇,瑶英玉蕊攀高节。折来解恼北窗吟,只合闲拈映胸雪。
蝶衣扑絮,正七里银塘,绿波春腻。移舟画里。指绿虹压镜,烟螺堆髻。
象笔蛮笺,换了艳歌罗绮。流觞未。趁一醉题红,飘梦无际。
黯黯斜阳坠。任圈柳围香,扫花占地。朱楼十二。又琼栏界粉,绣帘贴翠。
怕说来朝,已有落红流水。休凝思。展新奁,一眉月细。
雪声一夜鸣天籁,雪满城中复城外。晓风嘶马城城行,暮出城门雪未晴。
诸公好事耽吟兴,同上危亭寻曲径。后来笑我登临迟,不知晚景看尤奇。
松林何冉冉,寒鸦飞点点。茅屋何斜斜,寒犬吠家家。
微茫略识西山岫,倚槛萧萧笼两袖。为问围炉煮雪人,何如载酒雪中逗。
雪光浮白夜色催,琉璃地照琉璃杯。陶然亭即无垢国,远胜罗浮万树梅。
銮舆六度接穷檐,日角天颜惕仰瞻。此日鼎湖龙已去,空教昂首望龙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