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首联中“人言”一词,以叙述的表达方式引起了整个句子。上句运用比喻修辞,把小孤山所处的环境比作“海门关”,即海上的的大门关卡,突出了江水形势的险恶。下句以江流湍急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心惊胆战的叙述,呼应上句,进一步衬托了小孤山所处环境的凶险。
颔联照应诗题,点出了壮伟的小孤山。“天地偶然”四字,表明小孤山这座挺立急流中的山峰是造化的杰作,不可多得。“砥柱”一词运用典故,又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下句“江山”“狂澜”两词,语义双关,即是对小孤山的写实,更是对小孤山时代象征意义的揭示。
颈联“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一员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此联以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表达了诗人明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却愿坚定抗元、力挽狂澜的复杂情感。
尾联中的“造”是“至、到”之意,全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意欲攀登上小孤山峰顶,放眼眺望宇宙,开阔心胸之情。此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在此,山与人合二为一,传达出诗人以身许国的高远志向。
全诗主体上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此物,言诗人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之志。
璿宫霁景澄,彤墀绿云上。星联黄姑渚,露下仙人掌。
金文乍葳蕤,羽翿亦森爽。翠林闪霞光,丹壑流清响。
□观群动根,大化何漭漭。飞步凌紫清,玄幽契遐想。
春意不随桃李歇,香浓飘到薰风节。为君镇日守闲窗,绝胜当年映寒雪。
肩舆偶憩圆通寺,始识庐山面面奇。古木悬崖从后拥,小桥流水向东之。
白云常锁禅关路,翠竹偏招俗驾移。欲就空门问真诀,空门真诀本无辞。
奇芬煦寒洌,龙蛇墨池蜿。颇思日夕从,所惜岁华晚。
顿深循陔心,月杪欲云返。气联别愈难,情亲景弥短。
相期各千秋,携手话梅巘。狞飙虽切肌,但觉春意满。
爱君若皓月,见影即搴幰。明年二月期,屈指未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