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愁歌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萧瑟秋风吹得大地百草枯干,华山苍碧的身影傍晚带微寒。
我年当二十仕途坎坷不得意,心中愁苦颓丧如衰枯的秋兰。
衣服烂得像飞鹑胯下马如狗,面临岔路口拔剑向天发怒吼。
酒店下马后脱下秋衣作抵押,请赊给我这宜阳人一壶美酒。
酒醉中我呼唤老天层云不散,万里白昼顷刻之间一片凄迷。
店主人劝我好好保养身子骨,别让那尘世俗物填塞在心里。
注释
飞鹑(chún):形容衣衫褴褛。马如狗:形容马极瘦小。《后汉书》“车如鸡栖马如狗。”
临歧:面临岔路。
旗亭:此指酒肆。
贳(shì):赊欠。宜阳:地名,即福昌县,在今河南省。
填豗(huī):豗,相击。填豗,就是填塞心胸的意思。

赏析

  开头二句写景。秋风萧瑟,草木干枯,傍晚时分,寒气袭人,路旁的花树呈现出愁惨的容颜。诗人把自己的心理因素融合在外界的景物之中,使外在景物增添了生命的光彩,带有一种神秘的诱惑力。

  三、四句写情。秋气肃杀,满目萧条,诗人触景生情,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沉的痛苦。李贺二十一岁应河南府试。初试告捷,犹如雏鹰展翅,满以为从此便可扶摇直上,不料有人以李贺“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为由,阻挠他参加进士考试。“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正是这种抑郁悲愤心境的写照。这里的“枯兰”是由眼前的秋花引起的联想,用它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之后忧伤绝望的“心”,奇特而又妥帖,形象鲜明,含义深厚。兰花素雅,象征诗人高洁的胸怀;兰花枯谢,则是他那颗被揉碎了的心的生动外现。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述诗人愁苦愤懑的情怀。“衣如飞鹑马如狗”写衣着和坐骑,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显示他穷困不堪的处境,笔墨清新,形象突出。“临歧击剑”句,写行动而重在抒情。击剑不是为了打斗,而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吼”字是拟物,也是拟人。剑本来是不会“吼”的,这里用猛兽的咆哮声来比拟击剑人心底的“怒吼”。如此辗转寄托,把抽象的感情变成具体的物象,不断地撼动着读者的心灵。句首的“临歧”二字,含有哭穷途的意思。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走哪条路好。事实上眼前没有一条路可以通向理想境界了,这使诗人悲愤填膺。

  “临歧击剑”,愁苦愤懑已极,要得解脱,唯一的办法只有求救于酒,以酒浇愁。可是诗人身无分文,于是下马脱下“秋衣”,拿到酒店换酒。这两句进一步表现诗人穷愁潦倒的生活境况。秋天的傍晚,寒气侵肤,诗人竟在这时脱衣换酒,他已经穷困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衣不可脱而非脱不可,酒可不喝而非喝不行,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的心情。

  衣服当了,酒也喝上了,心中的愁苦却还是没有解除。“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醉后呼天,天也不应,浮云蔽日,白昼如冥,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光亮,诗人忧心如焚。写到这里,痛苦、绝望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结尾二句,诗意一折,写酒店主人好言劝慰,要他注意保重身体,不要让俗物填塞心胸。感情愤闷到了极致,语气却故作跌落缓和之势,这二句,既起了点题的作用(诗题“开愁”,含有排解愁闷之意),同时深化了诗歌所表达的愤世嫉俗思想,显得深沉有力而又回荡多姿。

  全诗意脉连贯,一气呵成,由悲秋而起失意之感,由失意至激愤、至绝望、至自我解脱,情感变化轨迹分明、自然。笔调豪放,意境苍凉。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浑然一体,又脉络清晰,被钱钟书称为“眉疏目爽之作”(《谈艺录》一三)。

创作背景

  李贺举进士不得回归故里,后在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和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再赴长安,途径华阴县,写下了这首诗。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猜你喜欢
射飞夸侍猎,行乐爱联镳。
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
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调。
日晚春风里,衣香满路飘。
何宋清名动粉闱,不才今日偶陈诗。考功岂敢闻题品,
水部犹须系挈维。积雪巷深酬唱夜,落花墙隔笑言时。
紫垣名士推扬切,为话心孤倍感知。

红芳开绣户,碧草衬斜阳。楼上频回首,思君道路长。

人情见了多,世态谙来久。
事过忧噬脐,物伤防掣肘。
水浊更澄滤,衣尘须抖擞。
必欲论主衡,何人为好手。
三月春云暮,韶华似酒浓。
莺啼杨柳雨,蝶弄海棠风。
若作境会,过山寻蚁迹,
不作境会,度水觅鱼踪。
故国归路远,日暮泣途穷。

何物坚鱼字所无,侯鲭御馔各登厨。儒生习礼疑蚳酱,口到今人嗜亦殊。

凌波看与宓妃同,半在丹青半水中。香气分从冰练出,清姿交映玉壶空。

先春著粉教如雪,向夕生寒不待风。最是芝华相伴好,太湖石上一丛丛。

一片寒原满树鸦,幽人掩户罢柴车。聊凭浊酒延春色,试向疏梅问腊花。

草阁映来书几卷,江城积处月千家。此时忽忆荆溪道,云际双峰耸玉叉。

当年一剑两承恩,此日孤樽许细论。物换星移空想叹,云摇雨散各飞翻。

已教牛斗收冲气,毋使蛟龙得去魂。举目江头秋浪阔,更添别泪染朝痕。

家近城西绿水塘,荷花开落几悲伤。采莲遥寄阿郎去,妾抱苦心终为郎。

行人过江来,遗我数纸书。书云困行役,家事仍纷如。

真州嫁孤妹,苏州取病弟。方且谋医药,相期未可冀。

史氏汉列侯,西京题阀阅。勋从授册殊,恩匪连婚密。

鼎钟每盈庭,冠剑日造膝。崤陵匪奔播,漂阳转丰蔚。

猗惟燕峰公,颖擢自蓬荜。丁年造十新,甲榜群策屈。

论定吁周俊,登庸得商实。亢宗将复始,玩世远自逸。

谷盘玉女潭,洞凿仙人窟。虽高谢安卧,尚秘陈平术。

绾海数十郡,威以岛夷怵。势颇震陪京,国难家何恤。

刍粟愿输边,牛酒持犒卒。师饱气益扬,军行出以律。

荡虏凯歌还,诏加大卿秩。郎君嗣其徽,官拜先皇日。

赐之金仆姑,授以银不聿。羽林十万儿,沙苑九千匹。

卿子遂冠军,八屯赋悉率。熊虎徼周庐,甲胄卫行跸。

帝曰尔世臣,家声满缃帙。纨绮岂足骄,韬钤久能述。

康侯锡蕃庶,君其报王室。

万竹山中丹叶秋,五峰岩讶白云留。
黄花夹路开无主,青嶂随人翠欲流。
切莫清狂更隐沦,浮家泛宅断知闻。
明朝我欲观书画,何处将诗寄水云。

吉金重鼎彝,精神孕山岳。铜花齧蚀余,得一夔已足。

吾师富藏弆,古器罗梣椟。商周众赢秦,审定剧精确。

就中西汉鼎,隶古铭可读。器盖蔌煮湘,鼻耳苔斑驳。

共自隃麋汧,量衡咸纪录。汉帝尊陶陵,蒸尝表虔肃。

五色歊浮云,金景灿盈目。火炎草木焦,硕果幸不剥。

拂拭入仙馆,赖免污莱辱。吾师位鼎衡,说士甘如肉。

爱士贡庙廊,俾为苍生福。爱鼎不自私,永图置岩谷。

突兀古谯山,大江绕其麓。中有南促鼎,光焰四山烛。

丹山珠交柯,蓝田璧合珏。自古物通神,有耦而无独。

海云枯木堂,厥鼎寄幽躅。丹青绘作图,琳琅书作幅。

送鼎载沙棠,絪缊云气覆。翻嗤饕餮者,岑赝纷争逐。

寿梦应晋求,甲父餍齐欲。名或夸嗜古,实不能免俗。

孰如此一举,鼎寿无疆祝。奇光夺珉碑,佳话压玉局。

遥夜山灵朝,皓月照黄鹄。

君向南徐去,江山尽入诗。楼高吞海地,船放落潮时。

问古怀昭谏,留情见牧之。胜游兼绝唱,他日慰相思。

疏林无人叶飞影,暝渚归帆贴空冷。断岸泥多鸭爪痕,乱山钟到鸦巢顶。

邻舟袅袅歌入烟,明月已让星悬天。来风吹衣恐仙去,白道还疑翠微路。

正法轮,轻拨转。
日出中天,云开岳面,
如优昙花时一现。

有句无句,明来暗去。活捉生擒,捷书露布。如藤倚树,物以类聚。

海外人参,蜀中附子。树倒藤枯,切忌名模。句归何所,苏嚧苏嚧。

呵呵大笑,破镜不照。大地茫茫,一任?跳。

男儿腰下带芙蓉,羞睹秦官老径松。
羊胛日生寒戍鼓,马蹄风起夜楼钟。
菊花憔悴三分雨,枫叶青红一半冬。
只为新诗吟太早,满衣风露湿重重。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