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百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百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段灼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百,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当时朝廷用人,只据中正品第,结果,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刘毅的有名的《八损疏》则严厉地谴责中正不公:“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这些言论都反映了当时用人方面的腐败现象。左思此诗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对时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金,指金日磾家族。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张,指张汤家族。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捐弃不待年,幽魂渺仙峤。庭下孤鸣鸾,悬镜耻自照。
帐冷凝素尘,窗虚耿熠耀。平生白头吟,空然发悲调。
秋色淡晴光。又听呢喃话别长。随趁莼鲈归去早,称觞。
帆曳西风还芰香。
何日逐归归。不为惊秋泪染裳。雁足那堪传客信,悲伤。
眉黛牵愁酒数行。
何限相思泪,年年苦别离。当春羞客见,终日为君垂。
落粉和双玉,残红界一丝。仙人辞汉日,公主嫁胡时。
凤蜡流应少,鲛销拭已滋。空弹银甲尽,却恨锦书迟。
沿华水汲青尊,含风轻縠虚门。舞困腮融汗粉,翠罗香润,鸳鸯扇织回文。
风软于绵,荡亭台一水,绿影如烟。遥看雉场草浅,莺榭花连。
春人未识,试青骢、杨柳堤前。谁更把、金鱼换酒,玉尊闲款芳年。
回望五云生处,已禁钟初过,万树阴圆。沈沈凤楼十二,复道高悬。
蓬山事少,但微听、宫漏遥传。早又是、鸣珂散直,来寻鸥鹭湖边。
入夜涛声急,如闻百丈湫。村栖归酒客,浦月聚渔舟。
露气凉于雨,诗襟淡似秋。行歌偕雁侣,来此狎群鸥。
忆昔少年胆气粗,羞为弱女具眉须。张拳直欲撄猛虎,开眼何曾见俗夫。
年来英气消磨尽,事不能平唯有忍。时逢徭僚肆撞突,和颜温词谢不敏。
男儿胸中富甲兵,善藏其用用斯精。动在九天藏九地,机缄谁会测沈冥。
素冠白衣易水上,周身先已失屏障。好勇由来笑匹夫,北风萧萧空悲壮。
越人来燕作燕歌,慷慨激烈恨何多。有疾未必非君福,美玉正应山石磨。
与君美酒博君笑,丁宁莫学我年少。燕歌为我转和平,高筇从此生清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