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上片开篇两句没有写“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芳菲春景,而是直说“风”、“雨”。东风轻拂着大地,几缕淡淡的云彩在天空飘荡。这两句里的“风”和“雨”,是全词的词眼,大好的春光就是在风雨中消逝的,领起了全篇词意。“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两句化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意。燕子才刚刚归来,还未来得及观赏芳菲春色,满树花朵却已经凋零,如此景象,词人不由产生满腔感慨、满腹愁绪。这里的“泥”承第二句“萧萧雨”,“落花”承第一句“东风荡飏”而来。燕子新归,而落红已经成阵,目睹这种景色,词人的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词的下片首句承上片“落花”,开始描写凋零的海棠。“海棠糁径燕香绣,依旧成春瘦。”在此词人虽然只取了海棠一种花来进行描写,但是读者从中仿佛还可以看到桃花、杏花、梨花……落红一地。当所有春花凋零并被泥土掩埋,也就没有什么春色可言。用“春瘦”来形容春色渐失十分形象传神,也是全词的主旨所在。春也如人一般,在万花凋零的满腹愁绪中逐渐消瘦,逐渐疲惫不堪。结尾两句“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开始出现人的形象,画面也顿时变得更加丰富。
全词无一字说愁,却处处都透着愁绪。春天本是百花竞放、喧闹芳菲的季节,可是经历一场风雨后,凋零的花朵,衔泥的春燕,对月啼叫的乌鸦却让人顿感凄凉。花开花落虽是自然之理,却引发了敏感词人心中的无限愁绪,凄凉的其实不只是春色,也是词人因年华渐逝、壮志未酬而生的悲哀。词中的抑郁哀婉之气令读者读之不禁为作者坎坷的生平而动容。
小姬煖足卧,或能起心兵。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
舞烂真红月满池,老人谁道不相宜。偶同山阁传杯处,不记瑶台作梦时。
周子一圈天地易,尧夫几句牡丹诗。诸公也与天机透,笑插乌纱各几枝。
负暄爱日和,云霭薄向舒。穷山积寒翳,庭树凋亦疏。
下泉方斯蛰,田野聊安居。禾黍藉陇亩,返刈多空虚。
感念曷为整,世漓迹亦殊。焉知温煦乐,尚及散与樗。
繁霜悴百草,幽花杂园途。献君亮何由,芜秽益自除。
寥寥太古意,涵泳自有馀。
西旅贡神獒,召公力阻之。远方献名马,汉文乃深辞。
陇西产鹦鹉,广南生荔枝。巨象致南粤,狮子走西陲。
翠禽尽输羽,猛兽皆脱皮。白玉罄山谷,黄金空泽陂。
纷纷争献纳,扰扰欲何为。愿言贡贤俊,为国扶雍熙。
武侯未筑祁山垒,先出偏师渡泸水。人言孟获不足擒,股掌玩之徒戏耳。
岂知北伐用南夷,正欲中原扫仇耻。僰人笮马供鞭驱,罗鬼乌蛮皆效死。
至今铜鼓散山谷,峒户流传尚夸侈。精铜其质革其音,想见援枹兵四起。
鸟蛇龙虎倏离合,戎机万变人难拟。曾传八阵有遗碛,更说旗台馀故址。
此鼓千年尚宛存,血战消磨土花紫。君不闻定军山阴雨中,山鸣雷动声隆隆。
埋鼓镇蛮功未毕,反旗走敌恨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