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赵孟頫因送客城东,适见郊外春光明媚,心有所感而作的一首小诗。
诗人以自然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郊野春色的美丽,抒写了他偶见春光的真切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着意描写郊野春色。“野店”、“陌头”,是用村野小店、田间小路,点明此乃郊外。“红粉姿”,是用女子的姿色,来形容桃花。“红粉”,即胭脂和铅粉,因其皆为女子的化妆品,故引申而指女子。“绿烟丝”,是用绿色的轻烟,来形容嫩绿的杨柳细枝。这两句写得集中概括,如描如绘。春光种种,自难以一一道尽,故而诗人仅选择那最醒目的红的桃花、绿的杨柳以概括之。这样写,不仅大省笔墨,而且能突出诗人放野郊野的第一印象,还能以鲜明的色泽,唤起人们对春日郊野生机勃勃的种种美好联想。真是一以当十之笔法。
诗的后两句,是巧妙抒写偶见春光之感受。“却”,犹“了”。“过却春光”是“春光过却”之倒置。这两句,语极浅显,而充满真情,并且很有点哲理意味。其中,固然包含有时光易逝的感慨,而更多的却是得见春光的喜悦。试想,一个久居城中之人,整日琐事缠身,何以得见春色?一旦来到郊外,突然发现那艳丽的春光,怎能不欣喜万分?怎能不产生一种差点错过之感?何况,诗人得见这美丽而易逝的春光,乃是因为送客城东这样一个偶然的机缘。那种不期而获的惊喜和侥幸之情,怎能不荡溢心间?本因送客而伤感,不想得遇此机缘,很有点因祸得福的味道了。
此诗,虽无惊人之语,也谈不到什么重大的思想意义,但它却写得绘景如画,抒情真切,于自然流畅的语言中,传达出一种偶然得见郊野春光的真实感受,仍不失为一首精巧的诗作。
清晨闲上郁孤台,鼓咽谯楼角更哀。病叶满山难独扫,狂花一树为谁开。
泉枯石井狮空吼,雨暗荒池凤不来。欲向江东问仙老,海风吹浪驾舟回。
伤春病酒,日三竿贪睡。睡起闲行巷南寺。老僧烹活火,碾罢龙团,七椀后,门外烂柯谁记。
蓦看花朵上,頩脸微烘,似带三分午前醉。索笑漫沈吟,莫是东邻,茜钗上、火珠初施。
只认做空门本无愁,又谁信枝枝,尽弹红泪。
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流两岸苇篱长。河东女嫁河西郎,河西烧烛河东光。
日日相迎苇檐下,朝朝相送苇篱傍。河边病叟长回首,送儿北去还南走。
昨日临清卖苇回,今日贩鱼桃花口。连年水旱更无蚕,丁力夫徭百不堪。
惟有河边守坟墓,数株高树晓相参。
和扁不并世,世岂无良医。今代王彦若,恨无东坡诗。
大弨卧壮士,积热下脑脂。神针运斤风,此妙人得知。
君言吾有道,神视了不疑。擘山导河流,破壁取蛟螭。
圣道如日月,浮云时翳之。谁为补天手,刮膜施金篦。
韩孟不可作,此艺真吾师。
天涯一只惊霜乌,欲归望远心踟躇。踟躇不归问何意,答言恐负高飞志。
高飞壮志难遽酬,可怜倦翮无时休。不如株守故林侣,饮啄翱翔得自主。
吁嗟乎!乌不归兮栖何之?乌竟归兮哺何资?将归未归两难决,愁煞斜阳欲暮时。
暮景人间容易变,及时归去乌莫恋,巢中老乌泪如霰。
三年不见奂之诗,孤馆相思风露夜。莽然示我知苏篇,汉家飞将从天下。
更惠江贼玉尺抛,恨无蜜酒银瓶泻。叉尖险韵古难和,君乃欲引为己亚。
年华同是惜花时,才分难邀全树借。学书不识右军王,酬句敢寄宣城谢。
君今便是东坡弟,我唯怅望髯卿舍。文阵雄师旗鼓当,曾闻用兵如断蔗。
共须努力步邯郸,放出一头慎毋怕。文人岂必尽天才,毋论嬉笑与怒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