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一)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二)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三)
这首作品,有人认为是诗,有人认为是词(词牌名为“章台条”)。在《全唐诗》中,卷二四五中收录此作,定为诗,题为“寄条氏”;卷八九〇又收录此作,定作词,题为“章台条·寄条氏”。下面是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哲伦等人对此篇的赏析。
“章台”,本是战国时所建宫殿,以宫内有章台而得名,在今长安县故城西南隅。这里借指长安。“章台条”,即暗喻长安条氏。但因条氏本娼女,故后人遂将章台街喻指娼家聚居之所。两个叠句用于寻觅加强呼唤之急切,韵味深长,表达作者日思夜想的怀恋之情。“颜色青青”,喻条氏昔日之青春妙龄,丰容艳丽。“今在否”,谓是否安全健在,暗言社会动乱,邪恶猖獗,条氏单身独处,其安全令人担忧,以疑问声口,则其忧虑担心之情可见。“长条似旧垂”,喻条氏袅袅婷婷的身段和体态仍不减当年,与上文“颜色青青”相呼应。“攀折他人手”,暗指条氏值此兵荒马乱之秋,恐己为他人所劫夺占有,是“今在否”的进一步推测。前句见怀想之切,后句见忧虑之深,两句以“纵使”“也应”开合进退,将其希望与失望,侥幸与不幸,揣测与担忧等复杂的矛盾心情写得传神活现。
全篇语意双关,表面上是写条树,实际上是对条氏的问候,问候了两件诗人最关切的事:是否还在人世?是否已经嫁人?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江风萧萧江水清,飞蚊扑扑何处生。驼肩豹脚嘴如铁,天使咂食同蝇虻。
先生暑困汗翻雨,僮仆摇扇疲屡更。乘虚投隙肆毒吻,鼓翅舞足何其轻。
须臾含桃变柳絮,坐使饥腹成膨脝。舍身施汝岂吾惜,逼耳最恶声娇狞。
有时缘拊于吾指,罪虽应尔心则矜。露华清泚自可饮,戒汝慎勿贪芳腥。
昔在谷子云,语妙气纵横。遨游五侯间,谈笑临公卿。
丈夫伸知己,未必老一经。怀宝笑其邦,古人谁谓平。
杨侯东州客,三岁不飞鸣。杂沓二府书,缤纷委弓旌。
结靷西入关,长揖谢诸生。风霜岂不永,意气故自轻。
伊昔惟一剑,蒯缑吐悲声。当令代舍长,见我珠履荣。
闰年佳序,集青樽吟伴,秦三欧九。高洁霜天如汉水,匝幕黄花开又。
楚雨燕云,百年几日,共凭西风牖。高筵对烛,眼中难得良友。
忆昨南阁逢君,支床读句,零落怜杯酒。白岳青田空故侣,一变颓阳衰柳。
何况当时,登山采菊,雅韵传耆旧。盛筵再继,愿随诗砚茶臼。
骤暄迫穷阴,蒸雾起寒凌。峰峰辉玉屏,溪溪窅水镜。
冰柱撑突崖,琼屑齿裂璺。朽枯被鳞甲,摇曳响钟磬。
高矾罗万缨,椭璧滑千磴。抢地丛筱低,冠岩一松劲。
救渴细窦鸣,裹脆寒菜剩。枝拳冻雀痴,尾曳灶犬佞。
粉饰到茅屋,低昂失旧径。俄顷腾濛濛,迷瞀跬步近。
练断豁腰腹,掌搴露股胫。焚鼎香烟肥,披天絮袄称。
混茫万象冥,寂灭四禅定。中宵星斗烂,纤翳扫忽尽。
耸峙入庄严,楼阁浸寒韵。一白周九天,廓然见无圣。
嗟予况瘁馀,得睹岩壑胜。绝境生净观,神籁发衰听。
誇丽秘阳施,刻露见阴凝。强剖冰雪心,未得忧患正。
崎岖历千盘,向上难一寸。酷寒天所纵,僵卧我为政。
方丈狮座空,维摩本无病。冰砚炙微澌,贻我以无闷。
谁言富贵践危机,永日深春故里归。烟雨高楼增意气,蓬莱杰阁少光辉。
向来赤舄又遵陆,此去青鞋长掩扉。画戟门东是茅宇,铃斋想像独依依。
湖州老丈久已矣,近来墨竹誇二李。纷纷后学争夺真,画竹岂能知竹意。
奎章学士丹丘生,力能与丈相抗衡。长缣大楮纵挥扫,高堂六月惊秋声。
人传学士手有竹,我知学士琅玕腹。去年长歌下溪谷,见我忘形笑淇澳。
我为爱竹足不閒,十年走遍江南山。今日披图见新画,乃知爱竹亦如我。
何当置我于其下,竹冠草衣相对坐,坐啸清风过长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