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一位农民在雨天半夜就辛劳耕作的情形。诗的开头写久旱逢甘霖,夜里下了一场大雨。“雨足”一句,是说雨水很多,就连高处的田地也积了许多水,而成为一片水白色。作者用“足”、“白”二字,既突出强调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农夫耕田将会倍加艰难和辛劳,为下文作了铺垫。“披蓑半夜耕”一句,乍看之下,让人想到不合情理。哪里有农夫披着蓑衣半夜里耕地的呢?但细细品来,此句却是蕴意深含。可能是由于雨水过多,农夫们耽误了播种的时间,泥水里,又是冒着雨,耕田的吃力是可想而知的。
后两句用“力俱尽”与“殊未明”作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农民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生活。虽然“人牛力俱尽弦,但劳动的时间还很长,天亮之前和天亮之后农民将如何坚持下去,这是留给读者想象的内容了。这首小诗十分通俗,明白如话,虽然是反映农民辛苦的,但它是通过耕作情形的具体而又细致的描驽来表现的,它取的是一位农民最平常的一个劳动镜头。风雨里,半夜就去耕作,像牛一样出力,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形象地揭示了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动乱年代,地方水利失修,农民靠“天”吃饭的这一事实,也是封建社会里的中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写照。
这首诗纯用白描,立意新颖,语言通俗流畅,仅短短二十个字,就准确地描绘了农夫披蓑夜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夫苦难生活的满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从此引鸳雏。
南风捲水入湖去,落尽波痕不复回。更被纲船碍归舫,一船过尽一船来。
雪泥深尺护檐牙,瓦背浓阴四角遮。不用茅龙衣屡换,一年一度屋开花。
六桥东西南北水,桥为村,水为市。昨日雨多今日晴,高楼翠幔纷纵横。
摇湖船,卧明月,归来梦作杭州客。
西风萧瑟梧桐老。闻处处、寒砧夜捣。罗袂拂霜轻,雾髻侵云袅。
绿窗声送孤鸿早。纨扇上、离愁多少。月下桂香浮,限煞秋光好。
前日君远游,相怜每独悲。宁知君未返,自笑还若兹。
贤者易姓逃,圣者微服驰。圣贤不必容,吾道其如饴。
浮舟颍水清,远与尘嚣违。卜邻西郊郭,得近樵渔期。
主人文章伯,声望高一时。平生莫往还,见我如旧知。
势与年俱忘,胸中坦无疑。人当意气展,何有忧寒饥。
反思万类情,纠缠未易推。向者虽定居,睽孤常不怡。
迩来暂奔走,师友足自持。物或损而益,吾又何怨为。
且苟无陈人,吾岂能至斯。岁穷景萧条,多感令志衰。
须君济其弱,嗟子何当来。
九霞觞翻湿云幄,群仙戟指嫌轻薄。海棠枝上管春晴,醉魂未醒来层城。
风姨妒吹银烛灭,明月飞来更奇绝。急须巢饮添烛光,今日绮霞明日雪。
濯锦江头识放翁,翁令对花群玉丛。试浇以酒添花晕,是酒是花若试问。
白日敛光曜,北风如剑刃。泽坚走鸣车,水雪峙千仞。
登高望四海,四海水将结。蛟蛇壅巢窟,虎豹潜于穴。
巑岏太行谷,苍莽阴山戎。沙碛书飞霜,垒门吹烈风。
鸟雀堕岩壁,黄狐啸空城。居人掩阙卧,客子无复行。
何处驱愁,此闲亦乐,游方汗漫。正春浅、花疏日淡,一鞭又指,任城古县。
南池宾从迟欢宴。奈当筵听朝雨,阳关声缓。桥名情尽,赢得柳梢折短。
记太白,当年行遍。怕今日风流,香令散。重携到,彩笔如椽,百篇斗酒诗卷。
曾几度、登高望远。莫惹起,浮云宫殿。离思好长,则寄女娲陵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