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一位农民在雨天半夜就辛劳耕作的情形。诗的开头写久旱逢甘霖,夜里下了一场大雨。“雨足”一句,是说雨水很多,就连高处的田地也积了许多水,而成为一片水白色。作者用“足”、“白”二字,既突出强调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农夫耕田将会倍加艰难和辛劳,为下文作了铺垫。“披蓑半夜耕”一句,乍看之下,让人想到不合情理。哪里有农夫披着蓑衣半夜里耕地的呢?但细细品来,此句却是蕴意深含。可能是由于雨水过多,农夫们耽误了播种的时间,泥水里,又是冒着雨,耕田的吃力是可想而知的。
后两句用“力俱尽”与“殊未明”作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农民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生活。虽然“人牛力俱尽弦,但劳动的时间还很长,天亮之前和天亮之后农民将如何坚持下去,这是留给读者想象的内容了。这首小诗十分通俗,明白如话,虽然是反映农民辛苦的,但它是通过耕作情形的具体而又细致的描驽来表现的,它取的是一位农民最平常的一个劳动镜头。风雨里,半夜就去耕作,像牛一样出力,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形象地揭示了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动乱年代,地方水利失修,农民靠“天”吃饭的这一事实,也是封建社会里的中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写照。
这首诗纯用白描,立意新颖,语言通俗流畅,仅短短二十个字,就准确地描绘了农夫披蓑夜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夫苦难生活的满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世间尤物如异人,青山不入诸山群。晚来浓翠欲成滴,雨后数鬟高切云。
人言兹山下埋玉,太白祠扉落岩谷。至今樵牧无斧斤,馀润油然归草木。
往岁小生来酹公,秋山未霜叶尚绿。是时落日在屋梁,彷佛如照公眉目。
今我不乐湖水滨,青山到眼无朝昏。更欲再拜望拱木,公已乘鸾上天门。
帝乡渺渺不知处,谁能为我招清魂。死生夜旦何足道,不敢复作湘累文。
画中人面,坐胡床、摘阮双雏侍侧。貂帽蛮靴,垂辫发、绝代春风颜色。
旃帐魂孤,兜离语异,猎骑如云黑。阏氏年少,此时应也白头。
当日一样还朝,羌儿泪洒,不若苏通国。留取余生,埋卫冢、蓬首翻求国贼。
虎士如林,龙骧满厩,都尉何恩德。那堪再误,胡笳不用多拍。
自别东庄来,岁月易成久。披图怀此君,清风想依旧。
坐宴独当午,舒怀共上楼。万山收伏暑,一叶报初秋。
海宇晴烟阔,乾坤翠黛浮。村舂藜径小,江畛麦云稠。
井灶千家晓,闉阇百雉收。东岩藏宿雨,北固隔龙湫。
瀑布飞千尺,芙蓉插九州。剑峰摩碣石,沧海揖之罘。
花下琴耽鹿,林间吹傍牛。帘栊风色定,燕雀羽毛修。
楚客能歌铗,秦生本姓侯。看云移白昼,舒啸付沧洲。
句向凭栏得,杯为知己酬。赏心多款曲,信美竟淹留。
谈笑庾公月,江湖范老忧。踟蹰共回首,伤思仲宣俦。
法身清静本无形,有象何名圆满身?假使化身千百亿,不能合一不全真。
参相朝天引列曹,三千硕士在钧陶。云开凤阁星辰近,山拱龙门日月高。
行殿晓帘张翡翠,内家春酒泛葡萄。经纶自有河汾策,敷奏明时岂惮劳。
泰西成法细搜求,一喝何难倒逆流。岂是汲深虞绠短,故教活水阻源头。
朝日照屋梁,虚室悉通透。阶前水盈墀,户北冰在霤。
忽然阴霾合,六出稍稍逗。初见屋角漫,瓦齿已非旧。
墙垣及庭除,补缀平罅漏。积寸不移晷,盈尺未为厚。
薄暮大于掌,丙夜竟如昼。灵鳌想没趺,飞鸟饥莫救。
巨室足豪兴,茅宇难自覆。直恐寒不减,尧年今见又。
晨兴忽凛冽,作气与之斗。目眩屡回瞩,风紧载缩脰。
呼童辟门径,指直不出袖。弥望四野平,瞻顾身在窦。
老树叶尽脱,秃干工琢镂。冬青远模糊,狞恶类奇兽。
或如藐如射,忽露两三岫。蓬莱望见之,咫尺俨可就。
杞人消其忧,民命天所佑。阴胜固所惕,融化亦勿骤。
照耀庭月间,举酒月出后。黄闲攻诗城,白战不许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