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
中举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呢。
注释
董传:字至和,洛阳(今属河南)人。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卒。
麤(cū)缯:粗制的丝织品。麤:同“粗”。大布:古指麻制粗布。《左传·闵公二年》:“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杜预注:“大布,粗布。”裹:经历。生涯:人生的境遇过程。语本《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腹有:胸有,比喻学业有成。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此泛指书籍。气:表于外的精神气色。华:丰盈而实美。
老儒:旧谓年老的学人。唐牟融《寄周韶州》诗:“十年学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瓠叶:《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瓠叶,大夫刺幽王也。或以为燕饮之诗。首章二句为: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举子:指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槐花: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囊空不办:引自《南史‧虞玩之传》:“玩之为少府,犹蹑屐造席。高帝取屐亲视之,讹黑斜锐,蒵断以芒接之。问曰:‘卿此屐已几载?’玩之曰:‘初释褐拜征北行佐买之,著已三十年,贫士竟不办易。’”引用孟郊诗而不直接引用其诗语,只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诗意转化为“寻春马”;引用虞玩之因贫困而旧屐著三十年不办易的事典,而转化为“囊空不办”,引用二个典故融合为一句,语多转折。囊空:口袋里空空的,比喻没有钱。唐杜甫《空囊》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寻春马: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择婿车:此指官贾家之千金美女所坐之马车,游街以示择佳婿。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得意:即“春风得意”,意谓黄榜得中。唐赵氏《闻夫杜羔登第》诗:“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世俗:社会上流传的风俗习惯。《文子·道原》:“矜伪以惑世,畸行以迷众,圣人不以为世俗。”
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南史·王韶之传》:“恭帝即位,迁黄门侍郎,领著作,西省如故。凡诸诏黄皆其辞也。”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语出唐人卢仝《示添丁》“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赏析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

  就苏轼送别的这位朋友董传而言,“气”不应简单地指读书所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豁达的态度。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王勃在人生落魄时高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董传身处贫穷,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可以从“囊空不办寻春马”一句看出。显然,苏轼对董传的人生态度还是非常欣赏的。在临别时送给朋友这一句,既是赞美,也是安慰。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赏析二

  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时,董传曾与苏轼相从,当时董传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苏轼在诗中一面称许了董传的志向,同时预祝他黄榜得中。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两句写董传粗丝绑发,粗布披身。“裹生涯”词语搭配新颖巧妙。本应是“生涯裹麤缯大布”,但词序一颠倒变成“麤缯大布裹生涯”,就有了画面感,而且表示这种生活已是常态。这两句诗赞扬董传虽然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常人。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这两句是说董传的志向,不甘心过贫苦的日子,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老儒是指年老的学人。“烹瓠叶”是用典。《诗经·小雅·瓠叶》,首章二句为“幡幡瓠叶,采之亨之”。瓠叶味苦,诗中以瓠叶言其宴席上菜肴的粗陋和简约,但主人并没有以其微薄而废礼,而是情真意挚地“采之亨之”(“亨”同“烹”)。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寻春马”是暗用孟郊《登科后》的典故。这里苏轼是说董传即便登科也没钱置办马匹,像孟郊那样“一日看尽长安花”。

  “择婿车”是用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所载唐进士放榜日公卿家倾城选取佳婿,“钿车珠鞍,栉比而至”的典故。苏轼的意思是说,董传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这两句诗是苏轼鼓励董传的话,有钱没钱不是问题,考中才是硬道理,那时什么都会有。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这两句诗是承接上两句,继续对董传给予鼓励,希冀董传能够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以夸世俗。苏轼写到这里,似乎完全忘记了此诗开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剩下的就只有对一个不得意书生的一点祝福了。

  这首诗的特点是巧于用典,蕴藉含蓄。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至今让人传诵于口的名句。“诗书”在这里泛指书籍;“气”是指气质风度;“华”指有光彩,与众不同。脱开诗中赞扬董传的语境,单独来看,“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意思就是:那些勤于读书的人身上总会一种儒雅之气自然地流露出来,使他们看起来与众不同。正因为它概括出了读书人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所以才成为了有关读书学习方面的诗词名句,被广泛引用。

创作背景

  《和董传留别》这首诗是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话聚临别留赠董传的。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董传时与之相随。董传当时在凤翔穷困潦倒,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次年苏轼回长安后作此诗。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寂寂山景静,幽人归去迟。横琴当月下,压酒及花时。
冷露湿茆屋,暗泉冲竹篱。西峰采药伴,此夕恨无期。
我家颍水著元勋,千佛名经世有闻。
汝幸题舆接贤守,益修廉节报吾君。
我有一泓水,清明如鉴开。
妍丑自来往,曾不留纤埃。
静而涵万古,动时濡九垓。
人与我同得,是名为灵台。
胡乃忍芜秽,漂沦良可哀。
当知克己如汲井,汲去汙濁清自回。
洙泗渊源初不息,河洛流派空争猜。
为学工夫孰大此,莫翻波浪惊儿孩。
昌黎修绠志徒苦,瘦岛辘轳用未该。
请观朱子方塘喻,要识源头活水来。
山樱先春发,红蕊满霜枝。幽处竟谁见,芳心空自知。
似夺朝日照,疑畏暖风吹。欲问含彩意,恐惊轻薄儿。

一泓泻此下烟萝,坐我幽深古涧阿。树霭散分千太极,镜光摇动百东坡。

云天荡漾看时满,风月招邀坐处多。岩畔有人如会意,数声全是濯缨歌。

归心急似陇头水,华发多于岭上梅。正是尧朝犹落此,当时湘浦亦宜哉。

梦无全觉久,诗只半聊奇。
酒色气财关远*。事务简、当而略。方堪可、水里寻金,固元初、修持仙药。锻炼须教明更灼。祥烟自然磅礴。这个好功夫,并无些为作。昏昏默默无依托。湛澄中,有期约。真消息、只在灵台,对云霞、琼林花萼。灿烂光辉真渐烁。性灵灵、有何佳作。阐大道清吟,显清欢清乐。

远岫青排闼,寒江曲抱楼。客心自朝暮,秋色与沈浮。

雨点平沙鸟,云移极浦舟。谁将摩诘画,相待少文游。

石床弹月鹤听琴,玉宇凝秋绝点尘。
万里无云银汉淡,一天风露湿星辰。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云树春秋色,风泉日夜声。过庭高幕暗,吹簟转雷惊。

翠袖擎诗罢,银壶得酒倾。平生耽野趣,到此眼偏明。

鸦投烟树日将昏,撩客诗愁欲断魂。郭外青山招太白,城中老树识桓温。

火馀穷巷皆煨烬,潮落浮梁觉涨痕。父子明朝游采石,倾囊准拟一开尊。

绿窗斜动摇风竹。竹风摇动斜窗绿。虚幌夕凉初。初凉夕幌虚。
曲眉愁翠蹙。蹙翠愁眉曲。无雁寄书来。来书寄雁无。
腊近渐知春,已有早梅堪折。况是诞辰佳宴,拥笙簧罗列。
玉杯休惜十分斟,金炉更频爇。连理愿同千岁。看蟠桃重结。
上古人何在,东流水不归。往来潮有信,朝暮事成非。
烟树临沙静,云帆入海稀。郡楼多逸兴,良牧谢玄晖。

赋诗怜短鬓,伏枕感深秋。雨气侵孤榻,江声到小楼。

云开山变幻,枫冷日清幽。怪底栖霞客,丹成汗漫游。

小筑容高卧,荒林失曙更。人从多难老,心向远天清。

野屋悬鱼笋,霜滩落雁声。一年看又暮,新月几回明。

前陵阳,后秋浦,此间诸山植如堵。丹霞委兮素霓敷,郁郁乎天阙地肺之名区。

鼓蠡东迤走奇峰,直饮新安江水中。珠林翠崿影芙蓉,颇有乳泉石池流淙淙。

或悬一发于碍风回日之高标,或藏一缕于停云隐雾之深松。

猛兽斑而驯伏,翔鸾碧而裔容。黄山内外别有天,潜与匡庐句曲通云烟。

昔人放鱼得放龙,龙去山空心悠然。报以素书盈一卷,教以服食蚤学仙。

自是其身有仙骨,龙来迎上陵阳山。山下旧樵侣,遥从山半语。

为问钓车今安在,依然昔时予共女。情昵起长叹,伫立久盘桓。

欲及浮丘偕子晋,毛褐金策白云间。凡体尘心将不去,黄鹤千龄呼子安。

岭头竦绝望八荒,心愉悦兮目苍茫。扪取斗牛接飞星,缥缈数峰横东溟。

苔梁一别,石门幽绝。柏实岩古,松风响辍。俄顷髓凝,他年冶裂。

涧花著雨焚,天香向晴爇。君行至此欲何为,何事春风祇骚屑。

蒲帆一幅挂秋槎,渺渺烟波去路赊。不及茂陵归有壁,翻同杜老别无家。

橐中长物馀诗草,道上重阳负菊花。他日萦怀有何处,知予依斗望京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