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偶成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日子闲散的时候,没有一样事情不自如从容,早晨醒来,东边的窗子早已被日头照得一片通红。
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
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
只要能够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贱而能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子汉就是英雄豪杰了。
注释
从容:不慌不忙。
觉:醒。
静观:仔细观察。。
自得:安逸舒适的样子。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通:通达。
淫:放纵。
豪雄:英雄。

赏析

  一个“闲来无事”的程颢,过着优哉悠哉的生活,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甚至“东窗”的红太阳晒屁股了才起床。看尽世态变迁的程颢可谓静观其变,悠闲自得地看着万物的自然消长;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也一样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欣赏各自的特有佳景。想到天地之外无形的东西,想到人世间风云的变幻。他已经把富贵贫贱之类的东东置于脑后了。尽管是闲来无事,从容不迫,但作者也不是不吃人间烟火的,也是“四时佳兴与人同”的。“道通天地”那些形而上的东西作者想到了,“风云变态”中形而下的东西他也非常关心,身居斗室不忘天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乐”。

  沉思宇宙的奥妙时,有形的天地还不足以穷尽道的神奇力量。道是万物的来源,却不随着万物而增减,实在是玄之又玄。思绪随着风起云涌,幻化为各种奇情想象,简直是无所不能,极尽逍遥之能事。

  孔子主张“贫而乐”,孟子宣称“富贵不能淫”。合而观之,就是“富贵不淫贫能乐”,在富贵时不致流连忘返、迷失本性,在贫困时却能不改其乐。能抵达这种境界,就是“豪雄”了。总之,大丈夫精神是:居仁由义,发强刚毅,乐天知命——三位一体。

  前人曾说,宋诗好发议论,味同嚼蜡。其实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哲理诗,是诗人对社会、对人生、宇宙自然的深刻观察,而且有鲜明的形象伴和,给人以启迪智慧的理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等等,就能给人以启迪智慧的理趣。《偶成》诗,议论缺乏形象,加之其思想和今人相去较远,确给人有味同嚼蜡之感。至于今人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程诗中的“富贵不淫贫贱乐”,虽有相通处,但其内涵和实质已有较大的不同,这是应当注意的。

赏析二

  这首诗虽说是秋天偶然写成,细细分辨却可看出程颢的人生态度。就是心境悠闲,不慌不忙,丝毫不觉得任何压力。睡眠充分,精神充足,走出户外,放眼望去。以平静的心情去欣赏万物时,发现无一不具特色,各有其存在的道理,颇具自得的神情。春夏秋冬四时,也都有各自的美好风光与特殊胜景,这些都要靠人去品味。我们应该随着四季的变化而享受自然的乐趣。

  首联说自己心境清闲,事事从容,睡醒之时,红日高照。此处的“闲”,是佛、道两家宣扬的“心气和平”、“收心忍性”,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这均是修身养性的结果,是清静无为的化境。按照二程理学修养的程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就是首句“闲”的内涵,只有如此,才能“无事不从容”,即事事从容。从容的表现就是第二句描绘的“睡觉东窗日已红”。一觉睡醒,红日高照,满窗红亮。一、二两句可看作因果关系。以下进一步申述事事从容的结果,宣讲理学哲理

  颔联说世间万事万物,虽然纷纭变幻,千奇百态,但只要静静地观察,就能穷极物理、格物致知。程颢说的“格物”当然不是今人所说的科学研究自然和人类社会。程颢说“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所谓“格物”就是“理与心,而人不能会之于一”,因此要去“私意”(存天理,去人欲),从内心大作文章。他们认为万物都有一个绝对不变的理。只有这样,春夏秋冬,四季佳景,才能和别人一样地同享共待。颈联进一步解释“自得”之境界。程颢所谓的“道”是同“形”一起来讲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即抽象概括,概括出的抽象原则叫“道”。“形而下”,指具体的事物,即“器”,而道与器的关系是道藏于器,即具体的器离不开抽象的道。道体之大,天地万物,风云变态,自然社会,无所不重,莫有不通。“思”就是思考,抽象、概括,亦即颔联所谓的“静观”。“思鹜八极,心游万仞”的结果,就可以抽象出道。这种“格物致知”的功夫,指导人立身处世的最高准则,就是尾联讲的“富贵不淫贫践乐”。按照二程的理学思想“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他们认为,天之生物有贵贱等级的区别,有大小,有长短,君子是大,小人是小,就是“天理”,因此程颢要求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男子汉若能修养到这一步,就是英雄豪杰,就是伟丈夫

  在生命的悲情与思考之下,诗人超越了一己的得失和现实的困境,从更高更远以及更主动的层次上去提升人生的意义。这首诗表现的是道,是静观,静观就是去欲,四时佳兴就是去欲之后获得的快感,道通天地,才能够有这种感觉,所以富贵不淫,身处贫贱也感觉到快乐。这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儒家观念,但是到了静观的境界,能够平静的看待世间一切,也就是真正的英雄了,这就是一种超越。

程颢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猜你喜欢
经乱年年厌别离,歌声喜似太平时。
词臣更有中兴颂,磨取莲峰便作碑。
子乔来魏阙,明主赐衣簪。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
还追大隐迹,寄此凤城阴。昨夜尘烟雨,池台清且深。
伏泉通粉壁,迸笋出花林。晚沐常多暇,春醪时独斟。
西南汉宫月,复对绿窗琴。
白露沾蕙草,王孙转忆归。蔡州新战罢,郢路去人稀。
谒帝不辞远,怀亲空有违。孤舟路落叶,平楚逐斜晖。
北阙见端冕,南台当绣衣。唯余播迁客,只伴鹧鸪飞。
爱君门馆夜来清,琼树双枝是弟兄。
月在诗家偏足思,风过客位更多情。

山家篱落两三枝,特地嵚欹不入时。老气直教无我敌,清名颇亦畏人知。

那堪薄俗轻描画,祗向前贤大索诗。问影问形都不似,高楼玉笛莫频吹。

吾有瀑布诗,古今赛不得。最好是一条,界破青山色。

栖迟在野半星过,混迹时逢醉尉诃。昼永闲门游迹少,夜阑警枕泪痕多。

谁人共汝闻鸡舞,少日怜余扣角歌。料得横霄黄鹄翅,未须逃死入蜂窠。

仙人长伯白银宫,不似淮王礼八公。日月自周三岛外,山川尽缩一壶中。

亦麟紫凤池台胜,姹女河车服食同。清夜步虚相和处,琪花如雪又春风。

骚人岁杪到君家,土物萧疏一饼茶。相国传呼扶下马,将军忙指买来车。

琉璃钟里葡萄酒,琥珀瓶中杷榄花。万里遐方获此乐,不妨终老在天涯。

晨鸡初鸣当夜半,少妇出房愁思乱。晨鸡再鸣月入帷,少妇出门郎马嘶。

晨鸡三鸣月在鸣,鸣上马嘶声渐杳。马嘶渐杳鸡乱鸣,桃灯泣泪天未明。

后夜闻鸡北窗下,梦里鸡声候郎马。

辛苦赋从征,秋风细柳营。愧侬闺阁里,剩有梦魂惊。

缟衣湖上月明天,雪影飘飘意欲仙。
世网从来禁不得,高飞冲破晚秋烟。
留样阁外记前回,龟伴高斋今再来。
试问剑州余父老,棠阴勿剪又栽培。
久矣相随若弟昆,周全险阻可须论。
断桥测水险半影,野路擉泥留乱痕。
痴坐自怜今日嬾,颠持敢忘昔年恩。
得君分付吾何恨,休向林间打睡门。
并舍者谁清可喜,各家之竹翠相交。

铸得干将试及锋,虎邱挥处剑生风。至今一片痕摧白,当日千星火迸红。

宛似切泥陶舍外,俨同饮羽石棱中。生公讲处留遗迹,已化神龙入碧空。

小乱入城好,大乱入山便。在昔用斯语,于今则不然。

盗贼满山时,岂能此独全。父老为我言,此地久安眠。

万山拥其后,千山护其前。灌木万余株,清流绕其边。

曲径十余里,危石悬其巅。不惟山水好,而又有山田。

不惟山田好,又有美竹焉。有麻果如丝,有栗果如拳。

有梅匝茅屋,有兰可成阡。相见皆古人,不分愚与贤。

亦少衣冠人,岂复肯守钱。其风不凋薄,或可免颠连。

吾将携妇子,酿酒乐尧天。诸子渐长大,课读兼课佃。

斫竹学织帘,读书功不捐。无米拾橡栗,聊以续炊烟。

探奇既有梅,采药将学仙。佩此王者香,一抚《猗兰》篇。

掉头留不住,万里驾长风。载笔游仙岛,题诗遍海东。

人言何足恤,吾道岂终穷。他日归闾里,应非旧阿蒙。

吟鞭遥指鹿门归,水色山光件件诗。
缩项鳊鱼元自好,当年应悔识王维。
昨日春园饮,今朝倒接z5.谁人扶上马,不省下楼时。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