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描写月夜于江上听筝的小令。此曲首句从清夜入手,描摹月夜江景,为下文写情蓄势;次句写筝声打破江夜的寂静;三句转写闻筝人的神态;末句写出听筝的反应。全曲构出一幅历历分明的江夜风情画,将写景记事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文句虽短,艺术价值却很高。
此曲第一句先写月夜江景,水月映照,空灵明净,显示出澄澈宁谧的气氛。第二句写筝的声音。在月色中,不知是谁弹起玉筝,打破四周的寂寥,添增了神秘幽婉的韵味。第三句则从听筝人的神态,以背面敷粉的艺术手法,烘托筝声所表达的哀伤感情。第四句写江涛澒洞,它像是被筝声勾起的深沉的叹息。这样的写法,又把感伤之情推进一步。
这首二十四字的小令,与白居易那首六百余言的著名长诗《琵琶行》有相似之处。同是江天月夜,同是不期而闻哀怨的音乐弹奏,这支《凭阑人》几乎可说是浓缩的《琵琶行》。只是白诗详尽地介绍了演奏的过程,弹者的身份、经历,以及听者哀怨的缘故,而小令限于容量,这一切都付阙如。但因此也造成了作品的悬念,令人遐想。筝声无端而至,哀怨无端而生,倏然以来,戛然以止,造成了全曲清凄超妙的风神。
在技巧形式上,此篇属散曲巧体之一的“嵌字体”,各句都嵌有一至二处“江”字。“嵌字体”在诗歌中已有先例,如陶渊明的《止酒》诗,二十句中就句句含一“止”字。散曲“嵌字体”的最早作品,则是元好问的《喜春来·春宴》:“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春宴排,齐唱喜春来。”此篇同嵌的“江”字,建立了句与句之间的内部联系。全曲出现的“江水”、“江月”、“江上”、“隔江”、“满江”的重复不仅多方位地充实了“江夜”的题意,而且表现了一唱三叹的风韵。
民曰同胞岂异根,万殊皆自一本分。烧萁舂粟不忍听,诗翁感慨何忧勤。
我有儿拳莲实中,共房??笑秋风。平铺春色殷勤种,终鲜它年又怨公。
上坐莫喧,下坐一言。今者食荠,焉知我酸。南山有柏,朝牂暮斤。
北山有柽,生而参天。何以弹乌,请用随侯。何以攻革,请用吴钩。
案鹓从禽,命豹逐鼠。谓汝不捷,卒当僇汝。迷阳升堂,国香道傍。
土杯在坫,玉卮汲浆。嫫母挟瑟,夷施幽闭。师涓教射,夔习击技。
磁石引金,阿锡禦冰。扬舲太行,骋骏洞庭。寄愁九天,渺旷无梯。
埋忧九渊,沈深无蹊。千日之外,中山曷力。百岁而往,司命奚德。
金丹在口,噤不能餐。岂无永生,逝者实叹。
清思眑眑,閟寝微微。恭言载感,肃若有希。芬俎具陈,嘉荐兼列。
凝馨烟飏,分照星哲。睿灵式降,协我帝道。上澄五纬,下陶八表。
风叶萧萧竹队飞,整冠尘外世情微。江山万古人空老,乡国重阳客正归。
佳菊不须怀旧径,冥鸿几见度斜晖。一樽自办从游赏,何事篱根待白衣。
山从顶上分闽越,四面群峰簇仗齐。自是心同天广大,不妨眼趁地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