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嘉陵江色何所似”问春天的嘉陵江水的颜色,次句“石黛碧玉相因依”是对上一句的回答。这两句是在描述嘉陵江水的自然景色,属于寄情于景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正怜日破浪花出”说乘船于嘉陵江上,正在对倒映在江面上的太阳进行欣赏之际,一阵阵浪花涌来而将水面上的日影搅乱,杜甫对此美景受破坏感到怜惜。杜甫在刚表达了对嘉陵江江面倒映着红日的美景被破坏之惋惜心绪后,紧接着又将岸边河滩上的绿草看在眼里而使用转折的语句“更复春从沙际归”说来赞美嘉陵江(西汉水)。前句中“日破浪花出”是在写景,而前面的“正怜”就是在写情;后句中“春从沙际归”,既与“日破浪花出”相对仗,又与“更复”即“更看到希望”所表达的情感相交融。这两句属于融景于情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巴童荡浆日侧过”在《杜诗镜铨》中被刘须溪评价为“景少”;“水鸡衔鱼来去飞”又被刘须溪评价为“语长”。这里的前句,虽然只描写了有巴人小儿划着小船从杜甫的身边穿过去这一较为单调的景色,但是在此却体现了杜诗之中的人民性——“巴童”,这是在《阆山歌》与《阆水歌》里面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直接出现在诗中的人物代表;这里的后句隐约寓指杜甫在写此首诗时他所处的位置——大约就是在阆中的南津渡或正处在南楼(华光楼)一带。这后句看似写景的诗,却被刘须溪评价为“语长”而之所长的地方,既是在为后人辨别杜甫写此诗的环境而告诉人们有关诗圣当时的位置,又能为此诗重点内容即最后一句的现出,铺展其必要的文化意境;所以,“语长”。这两句用了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阆中胜事可肠断”,杜甫用“可肠断”的悲情,来叙说他在了解阆中古老“胜事”之后的感受;说明杜甫所得知阆中胜事的心绪、与回忆遭遇“安史之乱”的状况相似。《杜诗镜铨》所引《杜臆》犹云“恼杀人意”来解释杜甫此时此刻的心情,说明了杜甫此时很可能心绪悲怆。结句“阆州城南天下稀”:《杜诗镜铨》结合“阆州城南天下稀”所作的解释,举出了“阆之为郡,有五城十二楼之胜概”的例子。这说明在清代,已有文人(包括在此之前而可能前延于唐代或更早的文化背景)识阆中古地,就是昆仑阆苑、就是阆苑仙境——阆州城南的锦屏山以山载人、人高如山自成仙,其山势、其风水、其神话“三位一体”,成为了杜甫所赞的“天下稀”。最后两句诗,是抒情兼叙事的诗句——这样的表现手法,就更能够易于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在诗句之中。
杜甫在阆中的时间虽然不长,创作的诗篇却不少。这首《阆水歌》专咏阆水之胜,它与《阆山歌》一起成为杜甫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霜梅槁立清江濆,谁当为挽归来魂。青鞋醉踏江沙路,玉蕤簪帽惊王孙。
临风想见花有语,此郎词赋如文园。花开无情落亦易,闻香当款知谁门。
怕看落地白雪满,便恐缀枝青子繁。温风明月不易得,绕树莫放花黄昏。
知君共醉有佳客,此意归来谁与论。烦君与问花无恙,尚堪一笑同清樽。
元夜年时,记水榭狂游,驿桥閒趁。梅梢月上,楼檐灯挂,媚蝶闹蛾成阵。
春泥松软,镂十里、凤城鞋印。小门残火,见多少、澹妆轻粉。
如今独客京华,料还怪我,归期难准。金钱浪掷,紫姑羞卜,长自盼人书信。
晚寒偏嫩。悄地向、冰蟾低问。清辉何苦,照一宵潘鬓。
欲识春回处,长生大帝家。万年枝耸翠,千岁果开花。
五胡首难繇元海,流祸中原三百载。元海安能为祸媒,晋武贻谋自贻痗。
八王相肉更相屠,五部还帅空相待。左国为都气类成,雒长已入中原改。
聪曜横行孰可当,为汉为赵终为儡。青衣执盖万年羞,胡雏执曜真磊磊。
本从光鹿求并驱,岂知族虎方饥馁。灭赵终归故晋人,天纵天骄天必悔。
古来逆叛皆巨恶,靳冉除戎宜薄罪。长男少女刘莫留,三十八孙石堪醢。
胡不乱华胡不亡,天将灭胡亦胡诒。举目山河思厉阶,渊聪勒虎今何在。
君家阀阅高东鲁,亦近樊城传旧土。两朝八座祖与孙,后代簪缨仍接武。
尔亦翩翩帝里游,茱萸锦带鹔鹴裘。紫云阙下弹双铗,来向朱门傅小侯。
朱门修巷临长道,翠阁琼楼相映好。明月时闻内苑笙,春风日蹋芳堤草。
高堂上客号三千,侠少风流独迥然。斗鸡南陌争金距,走马东城揖玉鞭。
相逢斗酒多倾倒,胡姬垆头天未晓。汾阳甲第贵盈门,那作樵渔空自老。
蓟门春尽雨茫茫,汶水梁山路阻长。锦衣归向桥边过,不是青丝马上郎。
一声清磬又登楼,倚遍栏杆客思幽。望远却嫌云树蔽,看山最爱夕阳浮。
渔歌隐约溪边艇,牧笛横欹陇上牛。同是平生好吟癖,新诗酬唱不能休。